

1.
亦作“鎋”。
2.
車軸兩頭的金屬鍵,用以擋住車輪,不使脫落。
1.出自《左傳·哀公三年》校人乘馬,巾車脂轄。
2.出自《送文暢師北游》詩攣拘屈吾真,戒轄思遠發。
3.出自《白洋淀紀事·村歌下篇》車軸的轄掉了,也不看看,就套出車去,鬧了個人仰馬翻!
3.
指魚竿釣輪軸端的金屬鍵。
1.出自《釣竿篇》金轄茱萸網,銀鉤翡翠竿。
4.
卡,夾。
1.出自《太平廣記》其西有窗亦甚堅,虎怒搏之,欞折,陷頭於中,為左右所轄,進退不得。
2.出自《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外治法》其法將抱膝四足,插於膝蓋兩旁,以竹圈轄住膝蓋,令其穩妥,不得移動,再用白布寬帶緊緊縛之。
5.
管轄;管束。
1.出自《舊五代史·周書·盧文紀傳》時朝官分司在洛,雖有留臺御史,紀綱亦多不整肅,遂敕文紀別令檢轄。
2.出自《遼史·國語解》轄者,管束之義。
3.出自《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二月二十三日》而羅馬為其所轄已千余年,但掇拾耶蘇之緒余以愚弄其民。
4.出自《漫游小五臺》這里的耕作區叫董家站,縱深三十五里,轄五個村,一共才五百多人口。
6.
后因用以表示挽留。
1.出自《漢書·游俠傳·陳遵》遵耆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
2.出自《挽陳君之配蔣》詩陳君轄我飲青春,焦革賢閨釀絕倫。
7.
清朝指管轄邊疆的駐札大臣的官位。
1.出自《兒女英雄傳》﹝戴勤﹞這才吞吞吐吐的回道:“奴才大爺賞了頭等轄,加了個副都統銜,放了烏里雅蘇臺的參贊大臣了。”
8.
古星名。
1.出自《晉書·天文志上》轄星、傅軫兩傍,主王侯。
1.動物名★屬。狒狒之類。體長約三尺,頭大面長,眼小而凹,鼻深紅色,兩頰藍紫有皺紋,腹部灰白色,臀部有一大塊紅色脾胝,尾極短而向上,有尖利長牙,性兇猛,狀極丑惡。古代傳說以為山怪,又稱"山蕭"﹑"山臊"﹑"山?"﹑"山繅"等,記述狀貌不一。
1.方言。山洪暴發。
2.人熊的別稱。
1.見"山脅"。
1.隱居山中的心情。
2.山中。
1.在山中行走。
1.行于山間和宿于海上。謂行旅艱險。
1.山的形態;山勢。
1.山中野杏。
2.酒名。
1.山民質樸的性格。
2.野性。
3.山的生機。
1.中藥名。即芎?。
1.野味。
1.山洞。
2.山峰;山巒。
1.山丘。
2.山間集市。
1.高聲喧嚷。
1.山洞。
1.即茶。
1.見"山崖"。
1.亦作"山厓"。
2.陡立的崖壁。亦泛指高山。
1.山坳;山曲。
1.亦作"山嵓"。
2.險峻的高山。
1.見"山巖"。
1.山巔。
1.山間泉眼。
1.羊的一種。形似綿羊而體較小。牝牡都有角,角尖向后。毛直而不卷。牡羊頷下有須。性活潑,喜登高,好采食短草﹑灌木和樹葉等。
1.山朝南的一面。
2.漢置縣名,屬河南郡。故城在今河南省修武縣境。魏晉之際,嵇康﹑向秀等嘗居此為竹林之游◇因以代指高雅人士聚會之地。
3.見"山陽笛"。
1.晉向秀經山陽舊居,聽到鄰人吹笛,不禁追念亡友嵇康﹑呂安,因作《思舊賦》◇因以"山陽笛"為懷念故友的典實。
1.魏晉之際嵇康﹑向秀﹑王戎等常聚會山陽◇因以"山陽會"借指故友聚會。
1.指懷念故友之淚。
1.楊柳科。落葉喬木。葉近圓形。早春先葉開花,花序長條狀下垂,花藥紅色。分布于東北及黃河中下游地區。
1.山民用毛制作的氈毯一類的織物。
1.山中怪物。
1.越過沙漠。
2.謂飛沙經過。
1.亦作"沙塠"。
2.沙墩,小沙丘。
1.見"沙堆"。
1.指沙皇統治下的俄國。
毛巾的一個品種。用棉紗線制成。分紗織和線織兩類。有提花、割絨印花、刮地印花沙發巾等。織品的圖案部位布置適當,美觀大方,牢度較好。用以保護沙發面料的整潔,兼有裝飾作用。
1.裝有彈簧或厚泡沫塑料等的臥榻。
1.即沙發。
1.挖沙﹑填沙或運沙的工作量通常都以立方米計算,一立方米稱為一個沙方。
1.禪房。
1.揚州一種木頂游船,本叫飛仙,因系沙氏所造,故稱。
1.猶風沙。
1.指鋪沙的墓穴。
1.沙石積成的小山。
1.柑的一種。果實小而甜。
1.亦作"沙崗"。
2.長而高的沙丘。
1.見"沙岡"。
1.野鴿子。
1.一種生活于淺海泥沙中的蛤蜊。
劇本。印度迦梨陀娑作。國王豆扇陀行獵時與凈修林女郎沙恭達羅相愛成婚。國王留下戒指為信物。沙恭達羅懷孕后赴京城見國王,經過種種波折,終與國王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