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眼睛)失去了看東西的能力。
2.
副詞
沒有根據地;沒有來由地;沒有效果地。
3.
動詞
炮彈打出去不響或爆破裝置引火后不爆炸。
4.
動詞
(北方官話)農作物種子沒有發芽出土或子粒中空。
5.
動詞
(北方官話)糟蹋;浪費;辜負。
6.
形容詞
(北京話)線糾纏在一起解不開;亂。
1.
一目失明。按,《玉篇·目部》瞎,一目合。
1.出自《十六國春秋·前秦·苻生》〔苻生〕無一目。七歲,洪戲之,問侍者曰:“吾聞瞎兒一淚,信乎?”
2.
雙目失明。
1.出自《寄張籍》詩西明寺后窮瞎張太祝,縱爾有眼誰爾珍?天子咫尺不得見,不如閉眼且養真。
2.出自《豆棚閑話·空青石蔚子開盲》你不曉得市上有個仙人,拿著空青,點開了許多瞎眼。
3.出自《彷徨·肥皂》她和一個六七十歲的老的,白頭發的,眼睛是瞎的,坐在布店的檐下求乞。
3.
形容糊涂,不明事理。
1.出自《庸閑齋筆記·糊涂官》因記黔中苗人稱天子為京里老皇帝,稱大小官府皆曰皇帝。其私稱官府則曰蒙,粵西瑤人稱官府曰瞎。
2.出自《小說選刊》你自己不懂,聽那些亂上綱的瞎秀才胡說白道!
4.
壞。
1.出自《哨遍·高祖還鄉》套曲瞎王留引定火喬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
2.出自《聯合收割機的威力》可是,一到割的時候,群眾就慌了。這么一大片地,割早了,麥子還發青;割晚了,一場大雨都得瞎在地里。
3.出自《人民日報》弄不好,省了鹽,瞎了醬。
5.
啞。謂炮眼中的炸藥不能爆炸。
1.出自《三不吹》三不吹心里計算著,緩燃導火索一分鐘燃十公分,八分鐘早過去了。于是他斷定:炮瞎啦!
6.
虛構;捏造。
1.出自《井臺上》“我要瞎半句白,”他伸出一只胳臂,五個手指懸空地向下搖動著,“是這個!”
7.
損失;丟掉。
1.出自《醒世姻緣傳》晁夫人說:“這們可惡!不是你自己見了周奶奶,這股財帛不瞎了?”
8.
盲目地;胡亂地。
1.出自《儒林外史》接過詩來,雖然不懂,假做看完了,瞎贊一回。
2.出自《不惑集·四十而不惑》但還有部分同志,不清楚事物的當然和所以然,盲從瞎干,闖出禍來。
3.出自《追求》曹志方的熱心肯干,他是素來佩服的;但曹志方的莫明其妙的瞎上勁,也是他素來佩服的。
9.
徒然;白白地。
1.出自《兒女英雄傳》老爺道:“管他!橫豎我是個局外人,于我無干,去瞎費這心猜他作甚么!”
2.出自《江村小景》孩子,你干嗎要替人家瞎賣命呢?
10.
指空。
1.出自《柳家大院》張二嫂可抓了瞎,任憑怎么能說會道,也禁不住賊咬一口,入骨三分!
1.征收商業稅。
2.往來販賣。
1.出征將士穿的衣裳。
1.遠征軍的哨卡。
1.收捕;緝捕。
1.謂人的神態﹑表情等反映其內心世界。
2.謂通過觀察人的外貌﹑言行等鑒定人物。
1.謂訪求歌者;招歌者唱歌。
1.謂驗證于前圣的遺教。
1.指田賦征收實物。
1.征召的使者。
1.出征的士兵。
1.猶趕集。
1.征引故事。
2.古代試士"策問"內容之一。
3.漢官名,丞相屬官,同六百石。
1.指收取賦稅。
2.今指政府依法向人民或所屬機構收取公糧﹑稅款等。
3.征集吸收。
1.謂天子征召守國的諸侯。
1.征召授官。
1.古代記載災異征兆的緯書。
2.指征召或征調的文書。
1.古美女名。
1.征收賦稅輸入官府。
1.遠行屯守邊疆。
1.表示數目。
1.征收的賦稅。
2.征收賦稅。
1.旅人的思念。
1.見"征彸"。
1.征召搜尋。
1.行旅的船。
1.見"征算"。
1.亦作"征筭"。
2.指漢代征收算緡錢。
3.征收人丁稅。
1.索取;征派勒索。
出兵討伐奉命征討|征討連年,士卒疲敝。
1.謂受懲罰,遭痛苦。征,通"懲"。
1.旅伴。
1.見"征途"。
1.亦作"征涂"。
2.行軍路上;出征之路途。
3.遠行的路途;行程。
1.見"征橐"。
1.亦作"征槖"。
2.行囊。
1.招致敗亡。
1.引證成文。
2.驗證文才。
3.向人征求詩文。
4.今指報刊﹑雜志等為某一主題而公開征集詩文稿件。
1.征召詢問。
1.遠行的馬。
1.古代中央機關拘囚地方官員。
1.征兆。亦特指祥兆。
1.驗證。
2.征候;跡象。
1.效驗;征兆。
1.考核證實;取信,憑信。
1.有關經手公益款項收支情況的報告書。
1.遠行,旅行。
2.從軍出征。
3.謂從正道前行。
1.遠行人的衣袖。
1.求取。
1.行旅的時序。
1.遠行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