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眼睛)失去了看東西的能力。
2.
副詞
沒有根據地;沒有來由地;沒有效果地。
3.
動詞
炮彈打出去不響或爆破裝置引火后不爆炸。
4.
動詞
(北方官話)農作物種子沒有發芽出土或子粒中空。
5.
動詞
(北方官話)糟蹋;浪費;辜負。
6.
形容詞
(北京話)線糾纏在一起解不開;亂。
1.
一目失明。按,《玉篇·目部》瞎,一目合。
1.出自《十六國春秋·前秦·苻生》〔苻生〕無一目。七歲,洪戲之,問侍者曰:“吾聞瞎兒一淚,信乎?”
2.
雙目失明。
1.出自《寄張籍》詩西明寺后窮瞎張太祝,縱爾有眼誰爾珍?天子咫尺不得見,不如閉眼且養真。
2.出自《豆棚閑話·空青石蔚子開盲》你不曉得市上有個仙人,拿著空青,點開了許多瞎眼。
3.出自《彷徨·肥皂》她和一個六七十歲的老的,白頭發的,眼睛是瞎的,坐在布店的檐下求乞。
3.
形容糊涂,不明事理。
1.出自《庸閑齋筆記·糊涂官》因記黔中苗人稱天子為京里老皇帝,稱大小官府皆曰皇帝。其私稱官府則曰蒙,粵西瑤人稱官府曰瞎。
2.出自《小說選刊》你自己不懂,聽那些亂上綱的瞎秀才胡說白道!
4.
壞。
1.出自《哨遍·高祖還鄉》套曲瞎王留引定火喬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
2.出自《聯合收割機的威力》可是,一到割的時候,群眾就慌了。這么一大片地,割早了,麥子還發青;割晚了,一場大雨都得瞎在地里。
3.出自《人民日報》弄不好,省了鹽,瞎了醬。
5.
啞。謂炮眼中的炸藥不能爆炸。
1.出自《三不吹》三不吹心里計算著,緩燃導火索一分鐘燃十公分,八分鐘早過去了。于是他斷定:炮瞎啦!
6.
虛構;捏造。
1.出自《井臺上》“我要瞎半句白,”他伸出一只胳臂,五個手指懸空地向下搖動著,“是這個!”
7.
損失;丟掉。
1.出自《醒世姻緣傳》晁夫人說:“這們可惡!不是你自己見了周奶奶,這股財帛不瞎了?”
8.
盲目地;胡亂地。
1.出自《儒林外史》接過詩來,雖然不懂,假做看完了,瞎贊一回。
2.出自《不惑集·四十而不惑》但還有部分同志,不清楚事物的當然和所以然,盲從瞎干,闖出禍來。
3.出自《追求》曹志方的熱心肯干,他是素來佩服的;但曹志方的莫明其妙的瞎上勁,也是他素來佩服的。
9.
徒然;白白地。
1.出自《兒女英雄傳》老爺道:“管他!橫豎我是個局外人,于我無干,去瞎費這心猜他作甚么!”
2.出自《江村小景》孩子,你干嗎要替人家瞎賣命呢?
10.
指空。
1.出自《柳家大院》張二嫂可抓了瞎,任憑怎么能說會道,也禁不住賊咬一口,入骨三分!
1.即斗拱。
1.艱難困苦。
1.貧困,貧苦。
1.艱難辛苦。
1.艱難困窘。
1.困難,艱難。
1.謂辛勤勞苦。
1.艱辛勞苦。
1.艱難困頓。
1.艱難危險。
1.挑選提拔。
1.經挑選不合格的軍士令其退伍。
1.猶辨別。
1.宋制,揀選精兵,在皮膚上指定部位刺字,用作標志。
1.謂選擇自己要祈求的佛菩薩燒香禮拜。語出唐寒山《詩》之一五九"擇佛燒好香,揀僧歸供養。"
2.比喻出于某種需要而對某人進行訪問饋贈。
1.謂刻意選擇,多方挑剔。
1.挑選可口的食物。
1.挑選訓練。
1.舊時征募兵士經挑選后將不合格的予以退回。
1.謂鑒別挑選。
1.舊時郵政局中分揀信件的低級職工。
1.挑選兵士,裁汰老病。
2.檢出閱看。
挑選;選擇~吉日。
1.用竹枧通水。
1.謂以節儉為寶。
1.儉約謙下。
1.猶言瘦小,窄小。
1.儉陋鄙吝。
1.猶言微薄。
2.猶言儉樸。
1.謂節省太過而不合于禮。
1.儉約的品德。
1.猶言衰落。
1.貧困饑餓。
1.貧乏,生活困難。
1.南朝齊王儉的府第。儉于高帝時為衛將軍,領朝政,用才名之士為幕僚,后世遂以"儉府"為幕府的美稱,謂其主客皆才俊。
1.腹中空虛。比喻學識淺陋貧乏。
1.儉約恭敬。
1.儉約固持。
1.儉確,節儉刻苦。
1.節儉而簡樸。
1.節約,節省。
2.廉潔忠貞有節操。
1.儉樸謹慎。
1.謂恬靜寡欲。
1.指儉樸的居常生活。
1.謂勤儉而能克制。
1.見"儉克"。
1.節約而謹慎。
1.儉樸貧苦。
1.儉約的禮儀。
1.節儉并勤于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