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遠行,旅行。
2.從軍出征。
3.謂從正道前行。
1.褵和帨。古代女子出嫁時的佩巾之類飾物。
2.借指女子的愛情。
1.謂敬事天命。
2.即治命。謂人臨終而神志清明時的遺命,與神智不清時的"亂命"相對。唐時避高宗李治之諱,改作"理命"。
1.謂處理細枝末節的事務。
1.辦理繳納。
1.治理政事的才能。
1.猶擺弄。
1.猶治平,升平。
1.一種齋祭亡魂的迷信儀式。舊俗人死后,生者每七天為之齋供一次,并請和尚誦經,四十九天中共行七次,稱為理七。最后一次叫"斷七"。
1.修理,修補。
1.從事理上得到寬解。
1.弄曲,演奏樂曲。
理虧他覺得自己有點~,沒再說下去。
1.義理情趣。
2.指思理情致。
1.治理百姓。
1.謂到任治事。
1.治軍。
1.脈理閉塞。
2.謂不行仁義之道。
1.治喪。
1.道理﹑顏色。猶言道義和面子。
2.肌膚的顏色。
1.猶行賞,給予獎賞。
1.志趣愛好。
1.養生;修身。
1.治生,料理生計。
1.為政之見識﹑見解。
2.猶理睬。
1.治理天下。
2.治世。太平盛世。
處理事務;過問事情他是個不當家不~的人。
1.事理的發展趨勢;情勢。
1.處理文書。
2.溫書。
1.猶治民。
1.道理,事理。
2.天理;天數。
3.猶體統。
1.治水。
1.道理順當﹑正確。
2.使之有條理﹑順序。
1.說理;申辯是非。
1.抽理蠶絲。
2.謂彈奏弦樂器。
1.思辨力;合理的思考。
1.審理訴訟。
1.猶背誦。
1.申訴;控告。
2.審理訴訟。
1.猶治理,署理。
2.猶核算,計算。
3.審理;清算。
1.順暢,順通。孫,"遜"的古字。
1.衙署;辦公處所。
2.泛指治事之所。
3.治刑獄之所。
4.猶言理之所在。
從道理上說應當這樣。
1.索回。
1.猶事理。
2.治政之體要。
3.論說體裁。
1.理論體系。
1.東漢末天師道徒頭領名稱。
1.至治之君。
1.理正枉屈。
1.處理政事文書。
2.猶紋理。
1.審理,訊問。
2.官名。元行省有理問所,置理問﹑副理問等官;明清時為布政使司直屬官員之一。掌勘核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