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舊稱依仗個人力量幫助被欺侮者的人或行為。
2.
名詞
(Xiá)姓。
1.
舊時指有武藝、見義勇為、肯舍己助人的人。
1.出自《韓非子·五蠹》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禮之,此所以亂也。
2.出自《史記·游俠列傳》古布衣之俠,靡得而聞已。
3.出自《豪俠論》夫俠者,蓋非常之人也。雖以然諾許人,必以節氣為本。
4.出自《三閑集·流氓的變遷》孔子之徒為儒,墨子之徒為俠。
2.
指見義勇為、肯舍己助人的性格、氣質或行為。
1.出自《史記·游俠列傳》楚田仲以俠聞,喜劍,父事朱家,自以為行弗及。田仲已死,而雒陽有劇孟。周人以商賈為資,而劇孟以任俠顯諸侯。
2.出自《后漢書·隗囂傳》季父崔,素豪俠,能得眾。
3.出自《文心雕龍·體性》嗣宗倜儻,故響逸而調遠;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
4.出自《孫征君年譜序》自古豪杰才人,以至義俠忠烈之士,不得其死者眾矣。
5.出自又如:任俠;行俠仗義。
3.
美好。
1.出自《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亂曰:佳俠函光,隕朱榮兮。嫉妒榻茸,將安程兮!
4.
通“狹”。參見“俠邪”。小街曲巷。因娼妓多居于小街曲巷中,后遂以指娼妓居處。
1.出自《太平廣記》友曰:“此俠邪女李氏宅也。”
2.出自《玉玦記·標題》長安下第羞歸去,向俠邪游。
5.
姓。戰國時有韓相俠累。見《史記·韓世家》。
1.出自《史記?刺客列傳》濮陽嚴仲子事韓哀侯,與韓相俠累有郤。
6.
通“狹”。參見“俠邪”。引申指不正派、邪惡。
1.出自《金史·王倫傳》王倫字正道,故宋宰相王旦弟王勉玄孫。俠邪無賴,年四十余尚與市井惡少群游汴中。
1.雕琢磨礪。
1.雕鏤。
1.鑿去﹐消除。
1.銘記﹔銘刻。
1.亦作"鐫磨"。
2.雕刻﹔磨磋。
3.比喻道德文章的砥礪錘煉。
1.謂精心構思﹐刻意雕琢文辭。
1.雕刻印刷的底板。
1.詰責。
1.詰責。
1.比喻砥礪切磋。
1.刻寫的標記。
1.告誡﹐勸說。
1.減少﹐削弱。
1.猶裁減。
1.在金石器物上刻寫。
1.猶銘心。
1.刻板印行。
1.亦作"鐫印"。
2.雕版印刷。
3.比喻牢牢記住。
1.勸戒訓諭。
1.刊載﹐記載。
1.雕刻。
2.比喻刻意修飾文字。
1.降低官職﹐追究責任。
2.指摘﹔斥責。
1.降職。
1.雕鑿修理。
1.亦作"鐫秩"。
2.謂降級或降職。
1.謂皇帝的愛好。
1.免除;廢除。
1.革除敝政,崇尚雅道。
1.指免除積欠的租稅。
1.清洗腸子。
1.消除酒病。酲,酒醉醒后困乏如病。
1.免除(賦稅等)。
1.潔凈身體,具備酒食以祭祀。語出《詩.小雅.天保》"吉蠲為饎,是用孝享。"毛傳"蠲,絜也。饎,酒食也。"鄭玄箋"謂將祭祀也。"
〈書〉免除~舊例。
1.謂免除租稅,借放錢糧。
1.消除;廢除。
1.清除,除去。
1.免除丁口錢。
1.明法。使法令嚴明。
1.消除煩惱。
1.免罪釋放。
2.免除。
1.犀骨制的一種妝飾品。相傳帶之能使人消除忿怒。
1.祓除。
1.同"金碧輝煌"。
1.中國山水畫之一種。以泥金﹑石青和石綠三種顏料作為主色﹐比"青緑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鉤染山廓﹑石紋﹑坡腳﹑沙嘴﹑彩霞﹐以及宮室樓閣等建筑物。
1.同"金碧輝煌"。
1.見"金鎞"。
2.精美的鋤土工具。
1.比喻翻然醒悟。
1.治眼病的醫術。
1.黃金和璧玉。
2.薄金制成的椽頭圓形飾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