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名用葦篾、竹篾、草等編成的片狀物,用來鋪炕、床、地或搭棚子等。
2.
名詞
座位;席位。
3.
名詞
特指議會中的席位,表示當選的人數。
4.
名詞
整桌的飯菜(一般要有酒)。
5.
量詞
量詞,用于成桌的酒菜或所說的話語。
6.
名詞
(Xí)姓。
1.
亦作“廗”。
2.
坐位;席位。
1.出自《論語·鄉黨》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
2.出自《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飲酒酣,武安起為壽,坐皆避席伏。
3.出自《老學庵筆記》于便坐接客,初惟一揖,即端坐自若……及退,復起一揖,未嘗離席。
4.出自《精神分析》這里是特等觀眾席。
3.
酒筵。
1.出自《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要離席闌至舍,誡其妻。
2.出自《水滸傳》每日吃他們酒食多矣,灑家今日也安排些還席。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但是良辰佳節,或賓客席上,必定召他來侑酒。
4.出自《暴風驟雨》沒有再請誰,專請蕭隊長赴席。
4.
職位。
1.出自《贈楊尚書》詩步武離臺席,徊翔集帝梧。
5.
船帆。
1.出自《游赤石進帆海》詩揚帆采石華,掛席拾海月。
2.出自《東征賦》掛輕席于中流,順長風以破浪。
3.出自《遣兒子歸營殳山草堂》詩秋江有鱸魚,當掛吳淞席。
6.
謂布席而坐。
1.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趙旃夜至于楚軍,席于軍門之外,使其徒入之。
2.出自《禮記·祭義》七十杖于朝,君門則席。
3.出自《解官表》席月澗門,橫琴云際。
4.出自《妓虎傳》秦生席大樹下,樹上五色薔薇。
7.
憑借;倚仗。
1.出自《漢書·楚元王傳》呂產、呂祿席太后之寵,據將相之位。
2.出自《新唐書·房玄齡傳》治家有法度,常恐諸子驕侈,席勢凌人。
3.出自《潛書·主奴》繼世而為天子者,席疆土之富強,承先帝之侈麗。
4.出自《荊宜施鶴光復記》蓋其地并踞武昌上游,席建瓴之勢。
8.
繼承。
1.出自《聊齋志異·牛成章》忠席父業,富有萬金。
9.
宋代計量單位。一席鹽或米,大者二百二十斤,小者一百十六斤。
1.出自《奏淮南閉糴狀》如有細民過渡回運米斛不滿一碩,即勒白日任便渡載外;有一碩以上,滿一席者,并仰地分捉拽赴官,依法施行。
2.出自《宋史·食貨志下三》為鹽歲百五十二萬六千四百二十九石,石五十斤;以席計,為六十五萬五千一百二十席,席百一十六斤。
3.出自《宋史·食貨志下三》猾商貪吏,表里為奸,至入椽木二,估錢千,給鹽一大席,為鹽二百二十斤。
10.
用為量詞。
1.出自《種萵苣》詩既雨已下理小畦,隔種一兩席萵苣。
2.出自《老殘游記》高公喜歡得無可如何,送了八兩銀子謝儀,還在北柱樓辦了一席酒。
3.出自《石山柏》這席話,自然有許多是不在理的,我不想去聽它。
11.
姓。唐代有席豫。見《舊唐書·文苑傳中》。
1.出自《廣韻?昔韻》席,亦姓。其先姓籍,避項羽名,改姓席氏。晉有席坦。
12.
“蓆”的古字。坐臥鋪墊用具。由竹篾、葦篾或草編織成的平片狀物。
1.出自《詩·邶風·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2.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
3.出自《送僧澄觀》詩清淮無波平如席,欄柱傾扶半天赤。
4.出自《故事新編·理水》禹便一經跨到席上,在上面坐下。
13.
用蘆葦、竹篾、蒲草等編成的鋪墊用具。參見“蓆薦”。
1.出自《韓非子·存韓》韓事秦三十餘年,出則為捍蔽,入則為蓆薦。
2.出自《魚樵記》天色已晚,這些時再無去處,借一領蓆薦兒來,外間里宿到天明,我便去也。
14.
寬大。
1.出自《詩·鄭風·緇衣》緇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
15.
指設筵。
1.出自《送鄭十校理序》于其行日,分司吏與留守之從事,竊載酒肴,席定鼎門外,盛賓客以餞之。
16.
舊稱所司職務為席,如管刑名的幕賓稱刑席,管錢谷的稱錢席;教師稱教席。
1.出自《文明小史》我想把這幾個人留在湖北,量材器使用,每一個人替他們安置一席,倒也不難。
1.竹子開的花。
1.指日光穿射的簾影。
1.用竹篾絞成的粗索。
1.中藥名。也稱竹膏。為大竹枝節中的分泌物。
2.一種竹制工藝品﹐也稱翻黃﹐可作果盒﹑文具盒等。
1.竹林。
1.竹類主要害蟲。成蟲綠色﹐從頭頂到翅基有一黃帶﹐頭頂為銳角﹐足腿節有一大黑斑。取食竹葉﹐常猖獗成災。
1.竹雕工藝之一。即翻簧。把南竹鋸成竹筒﹐去節去青﹐留下薄層的竹簧﹐經過煮﹑曬﹑壓平后﹐膠合或鑲嵌在木胎上﹐然后磨光﹐再在上面雕刻各種人物﹑山水﹑花鳥等紋樣。產品以實用的茶葉罐﹑花瓶﹑臺燈﹑照相架等為主﹐色澤光潤﹐類似象牙。
1.一種內置瓦器﹑可供燃香的竹編香籠。南朝梁沈約有《詠竹火籠》"覆持鴛鴦被﹐白鶴吐氛氳。"
1.亦作"竹雞"。
2.鳥名。形似鷓鴣而小﹐上體橄欖褐色﹐胸部棕色多斑。多生活在竹林里。
1.鴨跖草的別稱。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鴨跖草》。
1.即竹夫人。
1.用竹編的簸箕。
1.即竹夫人。
1.竹制的夾箝。
1.即竹夫人。唐陸龜蒙有《以竹夾膝寄贈襲美》詩,皮日休有《魯望以竹夾膝見寄因次韻酬謝》詩。參見"竹夫人"。
1.竹筷。
1.引水的長竹管。
古時書寫用的竹片出土文物中有大量竹簡。
1.即竹皮冠。
1.亦作"竹磵"。
2.竹林環繞的山澗。
1.堵塞河堤決口所用的竹木等器材。
1.竹欄桿。
1.即筱。細竹。
2.竹制的利箭。《慎子》佚文"河之下龍門,其流駛如竹箭,駟馬追弗能及。"后因以"竹箭"喻河流迅疾。
1.見"竹澗"。
1.用竹子編作器具的手工業者。
1.用作燃料的枯竹。
2.竹制的杯珓﹐舊時用以占卜吉兇。
1.方言。種竹時為加高地勢而堆積的泥土。
1.即竹兜。
1.舊時巡夜者擊以報更的竹梆。
1.竹子各段之間相連突出的部位。
2.喻堅貞。
1.表面有竹節狀突起的方鋼或圓鋼﹐用于鋼筋混凝土中﹐比用一般的方鋼和圓鋼結合得更牢固。
1.形狀像竹節的糕點。
1.中醫指人手各指的第二節。
1.煙火的一種。
1.蟋蟀的一種。
1.竹笠的別稱。
1.用竹子作材料代替混凝土中所使用的鋼筋﹐稱為竹筋。
1.見"竹徑"。
1.竹編圓形盛器。
1.《禮記.禮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筠﹐堅韌的竹皮◇以"竹筠"喻堅貞。
1.竹筍。
1.竹叢深處。
中國民間工藝品之一。用刻刀在竹制器具上雕刻字、畫,有浮雕、鏤雕、陰刻等方法。以上海嘉定所產最著名。竹根雕有時也稱竹刻”。
1.方形的盛物竹器。
1.風吹動竹子發出的聲音。
2.指笛聲。
1.有提梁的竹編盛物器。
1.比喻白費氣力﹐勞而無功。語本唐寒山《詩》之二○八"我見瞞人漢﹐如籃盛水走﹐一氣將歸家﹐籃里何曾有?"
1.用竹篾絞成的粗索。常用以拴船。
1.即竹王。
2.竹的美稱。
1.竹上的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