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名用葦篾、竹篾、草等編成的片狀物,用來鋪炕、床、地或搭棚子等。
2.
名詞
座位;席位。
3.
名詞
特指議會中的席位,表示當選的人數。
4.
名詞
整桌的飯菜(一般要有酒)。
5.
量詞
量詞,用于成桌的酒菜或所說的話語。
6.
名詞
(Xí)姓。
1.
亦作“廗”。
2.
坐位;席位。
1.出自《論語·鄉黨》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
2.出自《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飲酒酣,武安起為壽,坐皆避席伏。
3.出自《老學庵筆記》于便坐接客,初惟一揖,即端坐自若……及退,復起一揖,未嘗離席。
4.出自《精神分析》這里是特等觀眾席。
3.
酒筵。
1.出自《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要離席闌至舍,誡其妻。
2.出自《水滸傳》每日吃他們酒食多矣,灑家今日也安排些還席。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但是良辰佳節,或賓客席上,必定召他來侑酒。
4.出自《暴風驟雨》沒有再請誰,專請蕭隊長赴席。
4.
職位。
1.出自《贈楊尚書》詩步武離臺席,徊翔集帝梧。
5.
船帆。
1.出自《游赤石進帆海》詩揚帆采石華,掛席拾海月。
2.出自《東征賦》掛輕席于中流,順長風以破浪。
3.出自《遣兒子歸營殳山草堂》詩秋江有鱸魚,當掛吳淞席。
6.
謂布席而坐。
1.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趙旃夜至于楚軍,席于軍門之外,使其徒入之。
2.出自《禮記·祭義》七十杖于朝,君門則席。
3.出自《解官表》席月澗門,橫琴云際。
4.出自《妓虎傳》秦生席大樹下,樹上五色薔薇。
7.
憑借;倚仗。
1.出自《漢書·楚元王傳》呂產、呂祿席太后之寵,據將相之位。
2.出自《新唐書·房玄齡傳》治家有法度,常恐諸子驕侈,席勢凌人。
3.出自《潛書·主奴》繼世而為天子者,席疆土之富強,承先帝之侈麗。
4.出自《荊宜施鶴光復記》蓋其地并踞武昌上游,席建瓴之勢。
8.
繼承。
1.出自《聊齋志異·牛成章》忠席父業,富有萬金。
9.
宋代計量單位。一席鹽或米,大者二百二十斤,小者一百十六斤。
1.出自《奏淮南閉糴狀》如有細民過渡回運米斛不滿一碩,即勒白日任便渡載外;有一碩以上,滿一席者,并仰地分捉拽赴官,依法施行。
2.出自《宋史·食貨志下三》為鹽歲百五十二萬六千四百二十九石,石五十斤;以席計,為六十五萬五千一百二十席,席百一十六斤。
3.出自《宋史·食貨志下三》猾商貪吏,表里為奸,至入椽木二,估錢千,給鹽一大席,為鹽二百二十斤。
10.
用為量詞。
1.出自《種萵苣》詩既雨已下理小畦,隔種一兩席萵苣。
2.出自《老殘游記》高公喜歡得無可如何,送了八兩銀子謝儀,還在北柱樓辦了一席酒。
3.出自《石山柏》這席話,自然有許多是不在理的,我不想去聽它。
11.
姓。唐代有席豫。見《舊唐書·文苑傳中》。
1.出自《廣韻?昔韻》席,亦姓。其先姓籍,避項羽名,改姓席氏。晉有席坦。
12.
“蓆”的古字。坐臥鋪墊用具。由竹篾、葦篾或草編織成的平片狀物。
1.出自《詩·邶風·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2.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
3.出自《送僧澄觀》詩清淮無波平如席,欄柱傾扶半天赤。
4.出自《故事新編·理水》禹便一經跨到席上,在上面坐下。
13.
用蘆葦、竹篾、蒲草等編成的鋪墊用具。參見“蓆薦”。
1.出自《韓非子·存韓》韓事秦三十餘年,出則為捍蔽,入則為蓆薦。
2.出自《魚樵記》天色已晚,這些時再無去處,借一領蓆薦兒來,外間里宿到天明,我便去也。
14.
寬大。
1.出自《詩·鄭風·緇衣》緇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
15.
指設筵。
1.出自《送鄭十校理序》于其行日,分司吏與留守之從事,竊載酒肴,席定鼎門外,盛賓客以餞之。
16.
舊稱所司職務為席,如管刑名的幕賓稱刑席,管錢谷的稱錢席;教師稱教席。
1.出自《文明小史》我想把這幾個人留在湖北,量材器使用,每一個人替他們安置一席,倒也不難。
太陽中心連續兩次經過春分點所需要的時間。一個回歸年等于365天5小時48分46秒。也叫太陽年。
1.佛教指歸依向佛。
1.猶回車。
重新加熱(已熟的食品)把這碗菜回回鍋再吃。
1.猶環繞。
1.回音。
1.亦作"回和"。
2.環繞,環抱。
1.亦作"回壑"。
2.曲折的山溝。
1.猶回車♀,車前橫木,借指車。
1.亦作"回?"。
2.回環交錯。
3.曲折宛轉。
4.邪曲。
袒護;包庇你老這樣~他,他越發放縱了。
回答別人問話(舊時用于下對上)。
曲折環繞溪水~。
1.調換;變換。
1.回遑。彷徨不定。
1.草木由綠變黃,由黃變綠。謂時序變遷。亦以比喻世事的反復。
1.見"回遑"。
1.眩惑而恐懼。
1.徘徊疑惑。
1.一種假面具。面具上畫有一個很大的鼻子。
也稱禮拜帽”。回族的民間傳統男帽。流行于全國各回族聚居區。是一種以白、黑色為主的無沿小圓帽。白色帽在春夏季戴用,用棉布或白線制作≮色帽在秋冬季戴用,用呢絨或毛線制成。
①把淬火后的工件加熱(不超過臨界溫度),然后冷卻,使能保持一定的硬度,增加韌性。也叫配火。②氧炔吹管等的火焰向反方向燃燒。
1.迷惑;惶惑。
2.猶豫。
1.亦作"回跡"。
2.重歸;回行。
1.天極回旋的樞軸。即古人認為的天體的軸心。
1.回避,避忌。
1.謂車駕回行。
1.答復的書信。
客套話,用于分手時,表示回頭再見面。
1.亦作"回檻"。
2.猶回欄。
1.迂回的江流。
1.清代對新疆天山南路的通稱。該地為維吾爾族所聚居,因清代對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或地區多加稱為"回",故名。也叫回部。
雜種子一代與它的兩個親本中的任何一個雜交。產生的后代稱為回交雜種”。可用來加強雜種個體中某一親本的性狀。
1.持節返回。
1.猶言點石成金。
1.亦作"回旌"。
2.指出使返歸。旌,古代使者所持旌節。
1.亦作"回晴"。
2.回轉目光。
1.星斗運行。
2.指反射的夕陽。
回報別人的敬意或饋贈~你一杯。
1.猶回車。扃,謂兵車前橫木。
1.舊謂新娘結婚九日后回娘家為回九。
1.亦作"回眷"。
2.回頭看。
3.引申指眷顧,看重。
1.猶回絕。
1.交錯不齊。
2.邪僻。
1.答復對方,表示拒絕。
1.回蕩。
1.掉轉進軍方向。
2.調回軍隊。
1.回頭看。
(車船等)回程不載旅客或貨物~車ㄧ~的船 。
經手采購或代賣主招攬顧客的人向賣主索取的傭錢。這種錢實際上是從買主支付的價款中扣出的,所以叫回扣。有的地區也叫回傭(huíyò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