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遷移。
2.
動詞
〈書〉調動官職。
1.
遷移;移居。
1.出自《周禮·地官·比長》徙于國中及郊則從而授之。
2.出自《漢書·王商傳》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徙杜陵。
3.出自《順宗實錄三》徙臨漢縣于古城,曰鄧城縣。
4.出自《己亥雜詩》黃河女直徙南東,我道神功勝禹功。
2.
奪取;搬走。
1.出自《穀梁傳·定公四年》吳入楚,日入,易無楚也。易無楚者,壞宗廟,徙陳器,撻平王之墓。
2.出自《國語·吳語》越王勾踐乃率中軍溯江以襲吳,入其郛,焚其姑蘇,徙其大舟。
3.出自《珍珠船》秦王后薨,王府僚佐請立碑。上曰:“欲求名,一卷史書足矣,何用碑為?使子孫不能保家,徙與人作鎮石耳。”
3.
猶教化。謂改變人的思想、習俗。
1.出自《淮南子·原道訓》徙裸國,納肅慎。
2.出自《新唐書·杜正倫傳》后太子稍失道,帝語正倫:“太子數私小人,卿可審喻之,教而不徙,其語我來!”
4.
升調;調動。
1.出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中郎將袁盎知其賢,惜其去,乃請徙釋之補謁者。
2.出自《隋書·李德林傳》以才學見知,及位望稍高,頗傷自任,爭名之徒,更相譖毀,所以運屬興王,功參佐命,十余年間竟不徙級。
3.出自《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其所陟者,則皋陶、稷、契,皆終身一官而不徙。
5.
貶謫;流放。
1.出自《漢書?陳湯傳》其免湯為庶人,徙邊。
2.出自《順宗實錄四》有薛約者嘗學于城,狂躁以言事得罪,將徙連州。
3.出自《楹史·尊堯集表》時了翁坐其子正匯獄,徙通州。
1.轉眼。形容時間短促。
1.明年;來年。
1.轉動玩弄。
1.盤旋。
2.某些器物(如唱機)上能夠旋轉的圓盤。
3.便于機車或其他在軌道上行駛的車輛掉轉方向的圓盤形設備,車輛開到圓盤上,用機器或人力轉動圓盤,使車輛對著要去的方向。
1.目光流轉。
2.猶轉眼。喻時間短促。
隨風飄轉的蓬草。比喻飄零無定一生飄泊,猶如轉蓬|轉蓬離本根,飄fd29K娉し紜
1.比喻到處飄泊的人。
1.轉變船帆的方向。喻轉變口氣﹑態度等。
1.喻飄泊不定。
1.傳說中的神劍名。
1.磨心的轉軸。
1.遷升官職。
2.變動。
1.賺錢。
1.回去。
2.托人交去。
1.繞圈走路。
2.從中調停。
1.把自己的東西或應享的權利讓給別人。
1.改換任地;轉換官職。
1.形容力量大,能扭轉很難挽回的局面。
1.即向日葵。
1.謂轉變原來方向而進入某地或某方面。
1.舊俗上元節,婦女肩輿出行,經過數橋,欲以避邪,謂之"轉三橋"。
1.漏壺之箭升降。商指古漏壺中箭上所刻的度數。
1.轉述。
1.轉動身體,改變面對著的方向。
2.動身回轉。
3.寡婦改嫁。
4.去世。
1.轉世再生。
1.亦作"轉尸"。
2.棄置尸體。謂無安葬之地。
1.轉述老師的話。
1.轉動石塊。
2.環繞石山。
1.運送糧食。
2.謂外出求食。
1.宋時俗語,謂屁。
藏傳佛教寺院為解決其首領(活佛)的繼承而設立的一種制度。始于13世紀噶舉派的噶瑪巴支系。格魯派興起后,因禁止喇嘛娶妻,轉世制度更為流行。凡活佛死亡后,即由寺院上層集團通過占卜、降神等活動,尋找與活佛死亡同時出生的若干嬰童,并選其中一名作為活佛的轉世”。清乾隆后,凡活佛轉世,均須經清廷主持的金瓶掣簽確定。
1.運轉卜具。式,通"栻",卜具。
1.回轉車頭。謂駕車回返。
1.移動手臂。
2.一反手。比喻時間十分迅速。
3.轉交或轉賣。
1.轉頭。喻時間短促。
1.運輸。
2.周轉輸入。
1.把別人說的話說給另外的人。
1.轉悠玩耍。
1.謂用水車戽水。
1.亦作"轉眴"。
2.轉眼。喻時間短促。
1.死而棄尸。
1.謂棄尸于山溝水渠。
1.傳送。
2.轉交。
3.轉贈。
1.轉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轉過的轉數。各種機器的轉速通常用每分鐘的轉數來表示。
旋轉物體在單位時間內轉動的轉數。通常用每分鐘的轉數來表示。
1.機械的傳動結構中,兩個傳動構件的轉動速度之比。也叫傳動比或速比。
1.運送谷物。
1.宋時歌舞表演形式的一種。演出分為若干節,每節一詩一詞,唱時伴以舞蹈。開演前有"勾隊詞",大都用駢體文數句;表演結束后有"放隊詞",大都是七絕一首。現存"轉踏"曲詞有《調笑集句》﹑鄭僅《調笑》等。
1.中心部分能夠旋轉的舞臺。在這種舞臺上演出,能夠縮短換景的時間。
2.能轉動的平臺。
1.回轉飛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