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仵作,舊時官署中負責檢驗死傷的人員。
2.
名詞
(Wǔ)姓。
1.
同。
1.出自《莊子·天下》以堅白同異之辯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辭相應。
2.
指等輩、同類。
1.出自《抱樸子·嘉遁》絕軌躅於金張之閭,養浩然於幽人之仵。謂榮顯為不幸,以玉帛為草土。
2.出自《大宋新修唐太宗廟碑銘》信陵有護冢之恩,止憐列國;比干有封墓之賜,但念忠臣。將求其倫,曷足稱仵而已哉。
3.
迕逆,違背。
1.出自《管子·心術上》過在自用,罪在變化,自用則不虛,不虛則仵於物矣。
2.出自《贈太常博士吳君墓志銘》父諱蒨,太平興國中進士高第,以公直材敏,立名朝廷,數仵權貴,由是不得居中。
4.
捂。用手遮蓋住。
1.出自《西游記》孫大圣見了,不敢進去,只在二門外仵著臉,脫脫的哭起來。
2.出自《西游記》八戒將兩手搓熱,仵住他的七竅。
5.
見“仵人”。指仵作。
1.出自《張貞女獄事》及典史來驗,巖(胡巖)尚揚揚在外,為賂驗者,貞女喉下刀孔容二指,尚有血沫噴涌,仵人裂其頸,謾曰:“無傷者。”……市人盡呼冤,或奮擊仵人。縣令亦知仵人受賂,然但薄責而已。
6.
姓。唐有仵士政。見《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元年》。
1.出自《古今姓氏書辯證?姥韻》仵,《姓苑》曰:“襄陽多此姓,晉有仵戎。”
7.
通“伍”。數詞。五。
1.出自《敬史君碑》檀越元囿鸞施地仵拾畝。
8.
通“伍”。姓。
1.出自《敦煌變文·伍子胥變文》楚之上相,姓仵名奢……伍奢乃有二子,見事於君,小者子胥,大者子尚。
2.出自《敦煌變文·伍子胥變文》下官身是仵子胥,避楚逃逝入南吳。
9.
見“仵作”。舊時官府中檢驗死傷的差役。亦稱以代人殮葬為業的人。
1.出自《雜纂·惡行戶》暑月仵作。
2.出自《清尊錄》女語塞,去房內,蒙被臥,俄頃即死,父母哀慟,呼其鄰鄭三者告之,使治喪具。鄭以送喪為業,世所謂仵作行者也。
3.出自《癸辛雜識別集下·借尸還魂》建康有陳道人常與仵作行人往來飲酒甚狎,仵問道人將何為?因曰:“吾欲得一十七八健壯男子尸。”一夕,忽有劉太尉鞭死小童,仵輿致之。
4.出自《二刻拍案驚奇》知縣是有了成心的,只要從重坐罪,先分付仵作報傷要重,仵作揣摩了意旨,將無作有,多報的是拳毆腳踢致命傷痕。
5.出自《負曝閑談》陸華園裝作受傷,弄了兩個人扶著,扶到縣里,元和縣大老爺把呈子看了一遍,叫仵作下去驗傷。
6.出自《清史稿·食貨志一》凡衙署應役之皂隸、馬快、步快、小馬、禁卒、門子、弓兵、仵作、糧差及巡捕營番役,皆為賤役,長隨與奴仆等。
7.出自《朱刀子》小少爺殺死了路老二的閨女翠花,現在“仵作”正在驗尸呢!
10.
通“伍”。古代士兵五人為伍。
1.出自《敦煌變文·維摩詰經講經文》重整威儀,再排隊仵。
2.出自《劉知遠諸宮調·君臣弟兄子母夫婦團圓》擒虜於軍仵。
1.古代城墻上的防御設施。由竹或荊柳編織而成﹐用以遮隔矢石。
1.大蟻。
2.猶言小丑。常用作對敵人的蔑稱。
3.輕視。
4.比喻微小的力量。
5.紫荊的別名。
1.比喻力不能勝。
1.蟻垤。
1.見"蚍蜉撼大樹"。
1.螞蟻搖撼大樹。比喻自不量力。
1.見"蚍蜉撼大樹"。
1.藥用植物鼠曲草的異名。
1.喻微小的援助。語本唐韓愈《后序》"當其圍守時﹐外無蚍蜉蟻子之援﹐所欲忠者﹐國與主耳。"
1.亦作"蚍@"。
2.植物名。即錦葵。
1.唐韓愈《后序》"外無蚍蜉蟻子之援。"后因以"蚍蟻"比喻微小的力量。
1.蚍蜉和蜉蝣。極言其小。
1.見"蚍衃"。
1.即郫筒酒。
1.竹制盛酒具。郫人截大竹二尺以上,留一節為底,刻其外為花紋,或朱或黑或不漆,用以盛酒。
2.酒名。相傳晉山濤為郫令,用竹筒釀酒,兼旬方開,香聞百步,俗稱"郫筒酒"。
1.女墻。借指城墻。
1.城池。
1.城上女墻。
1.城堡。
1.土地低洼潮濕,土質瘠薄。
1.亦作"埤"。
2.城上呈凹凸形而有射孔的矮墻。
3.泛指城墻﹑圍墻。
1.低濕的地方。
2.低洼潮濕。
1.卑污。指操行鄙劣。
1.謂地勢低下而狹窄。
1.猶厚加。
1.謂大大增加。
2.補益,助益。
1.助益,幫助。
1.見"埤堄"。
1.形容地勢漸趨平緩。
1.載皇帝內棺的車子。
1.柿餅。
1.古代一種橢圓形的盛酒器。
1.亦作"椑柿"。
2.果木名。柿之短而小者。實似柿而青,汁可制漆,常用于染漁網,漆雨傘等。
1.見"椑柹"。
1.唐白居易《琵琶行》有"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句,后以"琵琶別抱"指婦女改嫁。
1.見"琵琶別抱"。
1.琵琶上架弦的格子。亦指琵琶。
1.虱的別名。
1.即肩胛骨。
1.見"琵琶舊語"。
日本最大湖泊。由地層斷裂下陷而成,形似琵琶,故名。面積673平方千米。最深為103米。山水秀麗,已辟為國立公園。
1.清代便服前襟的一種樣式。大襟只掩至胸前,不到腋下;鈕扣自大襟領口竾_到立邊下方,排列較密。
1.《宋書.樂志一》"傅玄《琵琶賦》曰'漢遣烏孫公主嫁昆彌,念其行路思慕,故使工人裁箏﹑筑,為馬上之樂。欲從方俗語,故名曰琵琶。'"后以"琵琶胡語"﹑"琵琶舊語",表示對外屈辱求和之意。
1.亭名。在江西省九江市西,長江東南岸。唐白居易任江州司馬時,送客湓浦口,夜聞鄰舟琵琶聲,作《琵琶行》,后人因以名亭。
1.指粗壯的腿。
1.郁結。
1.情意融洽。
1.脾臟所在之處。泛指腹部。
1.牲體的內臟和口舌。借指美味的菜肴。
1.脾臟之氣。中醫認為人體之有五臟﹐猶自然界之有五行。五臟之間運行失常﹐則生各種疾病。
2.人的習性。亦借指事物的特性。
3.怒氣;容易發怒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