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高聳突起的樣子。
2.
形容詞
形容山禿的樣子,泛指禿。
3.
名詞
元曲中作發(fā)語詞;用于句首(多見于早期白話)。
1.
高聳貌。
1.出自《說文·兒部》兀,高而上平也。
2.出自《〈南陽公集〉序》逶迤綽約,如玉女之千嬌;突兀崢嶸,似靈龜之孤樸。
2.
獨(dú)立。
1.出自《途次懷歸》詩隴頭禾偃乳烏飛,兀倚征鞍倍憶歸。
2.出自《過松江》詩去年匹馬兀春寒,今此孤篷窘秋熱。
3.
謂獨(dú)立貌。
1.出自《金小品傳》焉有翡翠橫肩,援琴合膝,而能兀焉自立者也?
2.出自《沉淪》他總裝出一種兀不可犯的樣子來。
4.
光禿。
1.出自《嘲魯連子》詩魯連細(xì)而黠,有似黃鷂子;田巴兀老蒼,憐汝矜爪觜。
2.出自《阿房宮賦》蜀山兀,阿房出。
5.
靜止;使靜止。
1.出自《文賦》兀若枯木,豁若涸流。
2.出自《送淡公》詩何以兀其心,為君學(xué)虛空。
6.
無知貌。
1.出自《文選·孫綽〈游天臺山賦〉》渾萬象以冥觀,兀同體於自然。
2.出自《史通·申左》設(shè)使世人習(xí)《春秋》而唯取兩傳也,則當(dāng)其時(shí)二百四十年行事,茫然闕如,俾后來學(xué)者兀成聾瞽者矣。
3.出自《古岳瀆經(jīng)》[獸]蹲踞之狀若猿猴,但兩目不能開,兀若昏昧。
7.
昏沉貌。
1.出自《酒德頌》兀然而醉,豁爾而醒。
2.出自《秋日對酒》詩百憂紛在慮,一醉兀無思。
3.出自《池上作》詩醉浮船底兀,吟繞履痕多。
8.
倉促。參見“兀突”。
1.出自《春渚紀(jì)聞·何張遺句南金錄》伯鵬嘗與余分韻賦詩,繼有一詩督余所作,云“坐中病競分明久,驢上敲推兀未裁”。
9.
斷一足之稱。引伸為斬,斷。參見“兀者”。
1.出自《后漢書·袁譚傳》未有棄親即異,兀其根本,而能全於長世者也。
2.出自《敦煌變文集·捉季布傳文》兀發(fā)剪頭披短褐,假作家生一賤人。
10.
搖晃。
1.出自《孤園寺》詩艇子小且兀,緣湖蕩白芷。
2.出自《春盡感興》詩青燈白酒長亭夜,不勝孤舟兀徐波。
3.出自《晝夢用杜韻》夢疑空蝶有時(shí)化,兀如風(fēng)舟不受牽。
11.
仍,還。
1.出自《壯游》詩黑貂寧免弊,斑鬢兀稱觴。
2.出自《合同文字》俺父親尚兀是他親兄弟,卻教俺亂棒胡敲忍下的,也要想個(gè)人心天理終難昧。
3.出自《雙珠記·賣兒系珠》說到堪傷淚自流,沈痛黃泉兀未休。
4.出自《春雨之夜》我翻來復(fù)去兀是睡不寧貼,又覺得身上微微有點(diǎn)痛。
12.
某些詞的前綴。參見“兀誰”、“兀那”。
1.出自《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卻教孩兒嫁兀誰?
2.出自《太常引·餞劉參議歸山東》詞今古別離難,兀誰畫蛾眉遠(yuǎn)山?
3.出自《警世通言·福祿壽三星度世》妹妹道:“卻是兀誰?”
4.出自《漢宮秋》兀那彈琵琶的是那位娘娘?
5.出自《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孩兒然后去兀那墳前,也拜幾拜。
6.出自《水滸傳》兀那都頭不要走!
1.指儀狄。
1.古代依照禮儀制度佩帶或應(yīng)用的裝飾物。
1.儀式;禮節(jié)。
1.禮儀規(guī)定的等級。
1.泛稱地方司法機(jī)構(gòu)。
1.古臺名。舊址在今河南省虞城縣西南。
2.泛稱行禮儀的高臺。
1.亦作"儀態(tài)萬千"。
2.極言儀態(tài)美麗多姿。語本漢張衡《同聲歌》"素女為我?guī)煟瑑x態(tài)盈萬方。"
3.形容文章的豐富多采。
1.見"儀態(tài)萬方"。
1.鴻臚寺的別稱。
1.禮儀的程序法式。
1.測候天體。
2.與天相比配。
3.宋代所用歷法之一。
1.見"儀同三司"。
1.散官名。三司即三公『稱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司。"儀同三司"謂非三司而儀制同于三公。東漢殤帝延平元年,鄧隲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儀同三司之名自此始。魏晉以后,將軍之開府置官屬者稱"開府儀同三司"。北周改開府儀同三司為開府儀同大將軍。隋文帝時(shí)為散官,唐﹑宋﹑元因之,明廢。
1.揣想忖度。
1.儀容;外表。
1.儀仗與衛(wèi)士的統(tǒng)稱。
1.禮儀﹑爵位。語本《周禮.夏官.大司馬》"設(shè)儀辨位,以等邦國。"鄭玄注"儀謂諸侯及諸臣之儀。辨,別也。別尊卑之位。"
1.禮儀形式。
1.指用于禮儀的器物。語本《書.洛誥》"儀不及物。"孔傳"威儀不及禮物。"
1.南朝梁武帝禮賢講學(xué)之處。
1.儀表容貌。
1.以為模式。
2.形象。
3.以儀器觀測天象。
1.效法。
2.為法,做楷模。
3.楷模;典范。
4.儀容,風(fēng)范。
1.儀容;形體。
2.謂畫其形貌。
3.效法。
4.行法規(guī);做楷模。
5.典范;楷模。
1.同"儀刑"。
2.做楷模,做典范。
3.楷模;典范。
4.儀容。
1.禮儀的秩序。
1.儀禮﹑訓(xùn)誡。
1.謂排列儀仗以迎客。
1.三國魏丁儀丁弇兄弟的合稱。二人有才名。
1.戰(zhàn)國時(shí)期縱橫家張儀與公孫衍的并稱。
1.儀態(tài)整肅貌。
1.皇后﹑妃嬪所乘的肩輿。其制依次稍有別。
1.儀容;器量。
1.儀禽。鳳凰的別稱。
2.比喻美德善行可為人表率。語本《易.漸》"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孔穎達(dá)疏"其羽可用為物之儀表,可貴可法也。"
1.泛稱地方掌刑律的屬官。
1.法則。
1.祖先留下的福祉。
1.猶遺址。
1.指傳留下來的詩文體制。
1.指未讀完的卷帙。
1.指碎布。
1.額外收獲。
1.充足的智慧。
2.指小謀略﹑小手段。
1.猶殘部。
1.遺存的書卷。
1.剩馀的丹朱。比喻赤誠之心。
1.留下的足跡。比喻先人制訂的法規(guī)。
1.馀積。
1.猶馀勇。
1.謙詞。無用的愚拙的人。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gè)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