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植物)干枯;衰敝。
2.
動詞
(口語中也讀wēi)(北京話)衰落;低落;衰退。
1.
(植物)枯槁、凋謝。
1.出自《詩·小雅·谷風》無草不死,無木不萎。
2.出自《三月三日率爾成篇》詩寧憶春蠶起,日暮桑欲萎。
3.出自《步東坡》詩新葉鳥下來,萎花蝶飛去。
4.出自《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chǎn)立高名》﹝田大等兄弟三人﹞到得樹邊看時,枝枯葉萎,全無生氣。
5.出自《詩與散文》玫瑰花束已經(jīng)萎了,綠手帕依舊并排地蹲在旁邊。
2.
引申為軟弱;虛弱;不振。參見“萎弱”。
1.出自《苕溪漁隱叢話·宋朝雜記上》此句才疊用一字,已覺其萎弱重復,若不勝其長矣。
2.出自《宋知潭州李忠烈公祠記》予惟自古有國家者莫不亡,而萎弱困頓可悲痛者,宜莫如宋。
3.出自《請平滿漢畛域密折》國中諸族,爾詐我虞,人各有心,不能并力一致,以謀國家公益,則國亦日趨萎弱而無自圖強。
4.出自《花城》我在北京生活了幾十年,沒經(jīng)受過鍛煉,思想空虛,身體萎弱。
3.
(指人)死亡。參見“萎哲”、“萎折”。
1.出自《周總理挽詩》萬眾號啕哲人萎,競傳舉世頌功勛。
4.
衰落;衰弱。
1.出自《青?坡》當她打聽清楚,準參戰(zhàn)的時候,“一角五”已經(jīng)萎了。
2.出自《春潮急》著李讓那一喝,蚱蜢老漢的氣焰早萎了。
1.地位重要﹑實力雄厚的藩鎮(zhèn)。
1.指地位重要﹑任務繁雜的州郡。
1.題詩的大木版。方﹐古代書寫用的版。
1.奔放﹔豪放。
2.奔騰洶涌。
1.比喻奮發(fā)有為。
1.指膽力。語出三國魏劉劭《人物志.接識》﹕"是故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夫聰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膽﹐則說不行﹔膽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則事不立。"劉昞注﹕"英得雄分﹐然后成章﹔雄得英分﹐然后成剛。"
1.猶突兀。
1.強勁的風。
2.猶威風。
具有雄性生殖器官的蜜蜂。體粗壯,比工蜂稍長。具有特大的復眼、特靈的嗅覺及特強的翅,專司與蜂王交尾。在一個蜂群中有數(shù)百至上千只。秋天外界蜜源終止時,被工蜂趕出蜂群或被囚禁于蜂箱邊框與箱底。
1.猶勇士﹐壯士。
1.猶盛服±華的穿戴。
1.雄雞。
1.雄厚豐富。
1.勇猛無畏。
1.雄勁剛強。
1.宏偉高峻。
1.剛強耿直。
1.見"雄牡箭"。
1.雄健古樸。
1.雄偉堅固。
1.雄偉險要的關隘。
1.猶壯觀。
1.宏大的規(guī)劃。
2.猶大法。
1.雄偉怪異。
1.鬼雄。對為國犧牲戰(zhàn)士的褒稱。
1.猶高貴。
1.猶強國。
1.勇猛果敢。
1.勇武強悍。
1.英雄豪杰。
2.猶豪強。
3.雄壯豪放。
1.雄放恣肆。
1.牡丹的別名。
1.色彩鮮明的虹。也叫正虹﹐與副虹霓相對。
1.雄性的狐貍。多借指好色亂倫之徒。古人用以諷刺淫邪的君臣。
1.指將帥。
1.雄健而有文采。
又稱雞冠石”。一種硫化物礦物。化學成分為ass。油脂光澤,橘紅色,條痕淡橘紅色,摩斯硬度15~2,性脆,集合體為致密塊狀,長期日照會成為粉末狀。燒灼后有蒜臭味。中醫(yī)傳統(tǒng)藥材,有解毒、殺菌、殺蟲等效用。因含砷量高,常用于提取砷和制備砷化物。
1.舊俗端午節(jié)飲用的攙有雄黃的酒。
1.猶魁梧。
1.古代傳說中的大毒蛇。
2.喻指大奸佞。
雄健渾厚雄渾的樂曲|雄渾的男中音。
1.古代認為雄雞夜鳴為異常現(xiàn)象﹐預兆戰(zhàn)事。
1.比喻明智之士自我傷殘以避禍害。語本《左傳.昭公二十二年》﹕"賓孟適郊﹐見雄雞自斷其尾。問之。侍者曰﹕'自憚其犧也。'"杜預注﹕"畏其為犧牲﹐奉宗廟﹐故自殘毀。"
1.亦作"雄劍"。
2.指春秋吳國干將所鑄二劍之一。
3.泛指寶劍。
1.謂杰出的鑒察力。
1.見"雄劍"。
1.猶勇將。
1.兇猛狡黠的禽獸。喻指桀驁不馴的人。
2.勇猛狡黠。
1.高尚的節(jié)操。
1.見"雄杰"。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