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倜儻”?!磿禐⒚摯蠓剑缓浪?;不為世俗所拘束。
1.
高超。參見“倜然”。
1.出自《荀子·君道》﹝文王﹞倜然乃舉太公於州人而用之。
2.出自《荀子·強國》不比周,不朋黨,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
2.
迂遠;迂闊。參見“倜然”。
1.出自《荀子·非十二子》終日言成文典,反??察之,則倜然無所歸宿,不可以經國定分。
3.
遠貌。參見“倜倜”。
1.出自《荀子·強國》然而縣之以王者之功名,則倜倜然其不及遠矣。
2.出自《四庫全書總目·別集六·廣陵集》﹝王令﹞雖得年不永,未能鍛煉以老其材,或不免縱橫太過,而視局促剽竊者流,則固倜倜乎遠矣。
3.出自《代議然否論》而上流貴州、湖南諸省,雖有田百五十畝,猶倜倜未入格。
4.
見“倜儻”。卓異,不同尋常。
1.出自《報任安書》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紀,惟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2.出自《資治通鑒·晉惠帝永寧元年》﹝劉殷﹞博通經史,性倜儻有大志。
3.出自《南省試策二》今天下內訌外侮,誠宜得倜儻非常之人任而使之。
5.
奇詭。參見“倜詭”。
1.出自《城南聯句》類招臻倜詭,翼萃伏衿纓。
1.欺侮侵害。
1.輕視,輕慢。
1.輕慢戲弄。
1.謾罵。
1.見"侮慢"。
1.見"侮慢"。
1.亦作"侮嫚"。亦作"侮謾"。
2.對人輕忽,態度傲慢,乃至冒犯無禮。
輕慢侮辱其侮蔑朝廷,大逆之罪三也。
1.輕慢并加以戲弄或欺負。
1.以輕慢的態度加以譏嘲。
1.指欺侮自己的人。
2.欺侮﹑輕慢別人。
輕侮羞辱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其子殺之|不許用侮辱性語言。
1.古代東越國名。
1.交手,過手。指搏斗。
1.謂輕手輕腳。侮,通"捂"。
1.欺侮斥責。
1.亦作"侮耫"。
2.輕慢戲弄。
1.指打擊﹑施壓力于已有滅亡征象的國家。
1.歪曲法律條文以行私作惡。
1.輕慢他人。
1.輕慢戲弄。
1.輕慢嘲笑。
1.耍笑捉弄。
1.欺凌,輕視。
1.見"侮玩"。
1.欺侮折辱。
1.封住蓋子。比喻不讓問題暴露。
1.方言。眼罩。
1.違逆,觸犯。
1.似玉的美石。
1.猶舞文弄墨。
1.見"舞抃"。
1.亦作"舞忭"。
2.飛舞跳躍。
3.喜極而拍手跳躍。
1.伴舞的琴曲。
1.即虞美人草。
1.跳舞的處所,多在舞廳中心,略低于周圍的座位,形如池,故稱。
1.猶言舞文弄墨。
①藝術的一種。以經過提煉、組織和藝術加工的、有規律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其基本要素是動作姿態、節奏和表情。舞蹈與音樂、詩歌等結合在一起,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產生的藝術形式之一。②雕塑。法國卡爾波作于1869年。表現一群裸體青年男女狂歡跳舞的情景。男青年居中,幾個少女手拉手地環繞著他。作品結構緊湊,形象生動,體態活潑。③壁畫。法國馬蒂斯作于1909年。描繪由五個女人圍繞一圈,手拉手地跳起圓圈舞。這是馬蒂斯記憶中的法國南方迦太南的圓圈舞。畫面天空運用藍色,地面是綠色,人物則呈紅色,彼此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強烈的冷暖對比,達到早期野獸派繪畫藝術的高潮。
1.揮舞;搖動。
1.謂歪曲法律條文以營私作弊。
1.舊傳國家太平,君王仁慈,則鳳凰來儀。因以"舞鳳"為文教昌明之典。
2.中書省有鳳凰池之譽,因以"舞鳳"為中書省任職者的美稱。
3.三國龐統號鳳雛,曾為耒陽令。因以"舞鳳"為稱美縣尹之典。
1.猶龍飛鳳舞。氣勢奔放雄壯的樣子。
1.《書.大禹謨》"帝乃誕敷文德,舞干羽于兩階,七旬,有苗格。"后遂以"舞干"指文德感化。
1.舞蹈的場所。
1.雜技的一種。即走索。
1.斗雞之戲。
2.指聞雞起舞。用晉祖逖﹑劉琨事。謂志士及時奮發。
1.以歌舞娛人的妓女。
1.舞會。
1.古代一種雜技。用車輪等在手中拋弄。
1.令馬按節拍舞蹈。亦指馬之能舞者。南朝宋孝武帝大明間,河南獻舞馬,謝莊有《舞馬賦》﹑《舞馬歌》。見《宋書.謝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