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膽小怕事;恐懼。
1.刪削撿取。
1.孔子刪訂《尚書》之說。據《尚書璇璣鈐》稱孔子得黃帝玄孫帝魁之《書》,至秦穆公為三千二百四十篇,斷遠取近,定可以為世法者,百二十篇,其中一百零二篇為《尚書》,十八篇為《中侯》。又據《史記.伯夷列傳》司馬貞索隱引《尚書緯》云孔子得帝魁之《書》三千三百三十篇,刪定一百篇為《尚書》,十八篇為《中侯》『之劉歆﹑班固﹑揚雄,唐之孔穎達等均尊信孔子刪《書》之說,以為《尚書》源于古代史官,經孔子刪次成書。但此說后世多有疑議,認為《書緯》及司馬貞所引《尚書緯》之說不足據。宋林之奇《尚書集解》稱"此說不然"。清顧炎武《日知錄.書序》更引孫宣侗之說,謂"不但《書序》可疑,并百篇之名,亦未可信矣。"
1.相傳孔子序《書》刪《詩》,又自稱"述而不作"見《論語.述而》◇以"刪述"謂著述。
1.刪除淘汰。
1.刪除冗繁使之洗練。
1.猶刪除。常指文字。
1.刪改修訂。
1.謂刪改繁冗而使敘述精要。
1.加以刪削,留取精要。
1.削除;剪除。
2.猶刪除。
1.削除;鏟除。
1.刪除更改。
1.刪削使精簡。
1.修改使正確。
1.刪改撰述。
1.修改撰述。
1.杉木板。
1.即舢舨。一種用槳劃的小船。
1.杉樹的木材。
1.指浴所。
1.即舢舨。一種用槳劃的小船。
1.杉樹的枝葉。
1.杉樹樹干砍去枝葉后制成的長而直的桿子。常用來搭腳手架或撐船等。
1.杉篙。
1.在福建省光澤縣和江西省黎川縣邊境。武夷山脈杉嶺的重要山口,為閩贛兩省的交通要沖。
1.見"杉雞"。
1.杉木紋理細密而美者之稱◇亦指紋理如杉木的絲織物。
1.杉樹林中的小路。
1.謂杉樹并生環列,障隔居所,猶如籬落。
1.杉贅。
1.杉樹和女蘿。女蘿即松蘿,常大批懸垂高山針葉林枝干間。
1.杉樹的木材。
1.杉樹與松樹。
2.樹名。常綠喬木,高可達30米,葉線型,先端尖或鈍,球果圓柱形。分布于長白山及吉林山區,為東北主要用材樹種之一。也稱沙松﹑東北杉松。
1.杉樹間透過的月光。為月夜美景。
1.杉樹上贅生的木疙瘩。
1.杉樹的種子。
1.除草;刈除。
2.斬伐;消滅。
3.刪削。
1.平定。
1.見"芟翦"。
1.亦作"芟剪"。
2.剪除;修剪。
3.鏟平;消除。
4.刪除。
5.抑制,制止。
1.刈除。
2.引申為開墾。
3.清除;消滅。
4.刪除。
1.角長貌。
1.刪除。
①除草路旁的雜草都將芟夷盡凈。②鏟除;削平芟夷僭盜,蕩滌兇奸。③殺戮芟夷生靈。
1.同"芟夷"。
2.刈除。
1.割。
2.引申為殺戮。
1.刪削訂正。
1.《詩.周頌.載芟》"載芟載柞,其耕澤澤。"毛傳"除草曰芟,除木曰柞。"后因以"芟柞"指耕作。
1.譏諷誹謗。
1.譏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