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摍”。
2.
捆扎。
1.出自《太平廣記》以香金為鉤,縮絲綸,以舟鯉為餌,不逾旬日,釣一白蛟,長三四丈。
3.
退。
1.出自《國語·越語下》贏縮轉化,后將悔之。
2.出自《漢書·天文志》超舍而前為贏,退舍為縮。
3.出自《三川觀水漲二十韻》普天無川梁,欲濟愿水縮。
4.出自《黎明的河邊》沙丘上一陣混亂,匪徒們都兔子似的縮到沙丘后面去了。
4.
短。
1.出自《淮南子·時則訓》孟春始贏,孟秋始縮。
2.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土圭測景,不縮不盈。
3.出自《明史·外國傳一·朝鮮》至是敗,氣縮,而應昌急圖成功。
5.
收斂;收縮。
1.出自《淮南子·覽冥訓》秋縮其和,天地除其德。
2.出自《送窮文》毛發盡豎,竦肩縮頸,疑有而無,久乃可明。
3.出自《巧團圓·默訂》我這心慌似有人來至,縮住金蓮不敢西。
4.出自《二馬》野鴨差不多都縮著脖蹲著,有時候用扁嘴在翅上抹一抹。
6.
虧欠,不足。
1.出自《文選·班固〈幽通賦〉》斡流遷其不濟兮,故遭罹而贏縮。
7.
節省,減縮。參見“縮衣節食”。
1.出自《秋穫歌》我愿鄰曲謹蓋藏,縮衣節食勤耕桑。
2.出自《乞不給散青苗錢斛狀》農民之家,量入為出,縮衣節口,雖貧亦足。
3.出自《崔恭人墓志銘》母縮衣嗇食,區畫綜理,未嘗使大人憂。
8.
縱;直。參見“縮俎”。一說,縮讀為“蹙”。蹙,近。
1.出自《禮記·檀弓上》古者冠縮縫,今也衡縫。
2.出自《孟子·公孫丑上》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
3.出自《儀禮·鄉飲酒禮》磬階間縮溜北面鼓之。
9.
取。
1.出自《國語·楚語上》若於目觀則美,縮於財用則匱,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為。
2.出自《戰國策·秦策五》武安君北面再拜賜死,縮劍將自誅。
3.出自《周長史昉畫毗沙門天王歌》降魔大戟縮在手,倚天長劍橫諸紳。
10.
濾酒去渣。參見“縮酌”。
1.出自《周禮·春官·司尊彝》凡六彝六尊之酌,郁齊獻酌,醴齊縮酌。
2.出自《禮記·郊特牲》縮酌用茅,明酌也。
11.
姓。戰國時有縮高。見《戰國策·魏策四》。
1.出自《續通志?氏族略八》周縮高,為管守。
1.長出花蕾;開花。
1.繪畫。
1.舊謂荒年將至,百姓飯量增大的現象。
1.舉行會盟。
2.指各種聚會。
1.教誨;訓導。
1.打諢。開玩笑。
1.為生;過日子。
2.干活。
1.用火;燃火。
1.指言行舉止。作,行;稽,止。
1.從速;盡快。
1.謀劃;考慮。
2.謂出主意,設法。
1.亦作"作妓"。
2.謂表演歌舞或演奏音樂。
1.見"作伎"。
1.治家,理家。
2.節儉。猶言做人家。
3.從事文學創作有成就的人。
4.佛教禪宗對善用機鋒者之稱。
5.行家;高手。
1.行家所作的樂府詩歌。
1.指模擬工巧而缺乏創造的匠人氣息。
1.估核價格。
1.指言行舉止不真誠,不真實。
2.制造假的,冒充真的;真的里頭攙假的;好的里頭攙壞的。
1.謂為別人操勞忙碌。
1.謂白白替別人操勞,自己卻無所得。語本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1.見"作奸"。
為非作歹,違犯法紀作奸犯科者,一律嚴懲。
1.作奸犯科。
1.蠶老結繭。
2.比喻出仕。
3.比喻婦女懷孕生育。
蠶老后吐絲結繭,將自己包在其中。喻人做事自陷困境自以為是的行動,導致了他作繭自縛。
1.顯現;出現。
1.作為機械加工對象的零件。多指在機械加工過程中的零件。也叫工件或制件。
1.成為強者。謂奮發稱雄。
摧殘;糟踏作踐人|作踐狼藉|被人作踐。
1.謂兩情歡愛。
1.形容故作嬌態。
1.謂從中牽線聯絡。
1.謂解救百姓。
1.從速,火急。
1.用力;使勁。
1.作梗,為難。
2.作耍,開玩笑。
1.工具;器械。
2.指刑具。
1.勞作勤苦。
2.戲弄,開玩笑。
3.表演戲術。
1.指擔任一郡長官,治理地方。
1.制定法規。
1.謂寄居異地。
2.作客商。
3.去別人處做客人。
1.耕作辛苦。
2.感到痛苦。謂難受。
1.猶言怎么辦。
1.掀起風浪。比喻制造事端。
1.不負責任﹑隨便亂說。
1.勞作,勞動。
1.制作音樂。
2.奏樂。
1.作梗,阻撓。
1.舉手施禮;行禮。
1.出力;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