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從中牽線聯絡。
1.適當;切合實際。
1.實際利益;真實的好處。
2.指真獲好處。
1.真誠的心意。
1.確實的消息。
1.實際使用價值。
2.具有實際使用價值。
3.實際使用;實際應用。
1.即應用文。詳"應用文"。
現代西方哲學學說和流派之一。認為存在就是有用,把知識當作適應環境的工具,把真理等同于有用”。主要代表有詹姆斯和杜威等。實用主義曾被胡適介紹到中國,在當時有一定影響。
1.佛教語。謂語之稱于實,又行能與語相應者。
2.猶實話。
①真實;誠實這不是實在話,我不信|他覺得這是個實在的青年獵手,沒有虛情假意。②副詞。表示確認這孩子實在聰明|這道題我實在不懂。③副詞。表示轉折問題看來簡單,實在并不如此。
1.實際上,其實。
1.實際作戰;實際戰斗。
1.如實招供。
①真實的證據不能空口無憑,要拿出實證來。②證實;證明他終于以寶貴的生命,實證了他的言”和行”。
1.中醫通常指發病時高燒﹑無汗﹑大便不通﹑胸腹脹滿等癥狀。
1.實際支出。
1.見"實值"。
1.亦作"實直"。
2.實際價格。
1.謂有了實際成就,就會有相應的聲譽。
1.真心實意。
揭示概念內涵的定義。其內容是概念中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屬性,能提供實質性的知識,故稱。詳見定義”(616頁)。
1.猶實際。
1.猶閉塞。
1.真實情況;實際狀況。
1.塌實,安穩。
1.猶今言實詞。與虛字相對。
2.指具體的名物詞。
1.實際地租。對虛租而言。
1.確實足數的。
1.美好貌。
2.勞苦多事之貌。
1.選取人才。
1.詞牌名。即《瑞鷓鴣》。雙調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后段四句兩平韻。
1.傳說孔子困于陳蔡之間,七日不得食◇得米,由顏回﹑仲由二人在一間破屋里燒飯。顏回見一塊煙灰落到飯里,感到被弄污的飯棄之可惜,就取來吃了。子貢從遠處望見,以為他偷食,告訴了孔子。孔子說顏回不會做這種事◇來問明情況,孔子說我也會這樣做的。見《孔子家語.顏回》。《呂氏春秋.任教》亦載此事,稍異謂孔子親見而懷疑,后查明情況,嘆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后以"拾塵"喻因誤會而致疑。
語出曹植《洛神賦》或采明珠,或拾翠羽。”拾取翠鳥羽毛以為首飾◇多指婦女游春拾翠江邊月更明。
1.指游春的婦女。
1.詞牌名。取自三國魏曹植《洛神賦》"或拾翠羽"句。雙調六十八字,前后片各七句,四仄韻。參閱《詞譜》卷十六。
1.相傳唐宰相裴度少時游香山寺,拾得某婦人所遺下的三條寶帶,這是她借來為父親脫罪的,裴度守候著還了她。見宋丁用晦《芝田錄.裴度》◇以喻拾到財物,物歸原主,不占為己有。
1.《漢書.夏侯勝傳》"勝每講授,常謂諸生曰'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茍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青紫,古時公卿服色。借指高官顯爵◇以"拾地芥"比喻取之極易。
1.收拾。
①拾取拾掇谷種無余遺。②整理;修理拾掇房間|這些破農具拾掇一下還能用。③整治;懲罰我派人去好好拾掇拾掇他。
1.翻檢。
1.謂收拾遺骨改葬。
1.拾取別人扔掉的廢品等物。亦用以指揀取史料之類。
1.逐級登階。
1.收集。
1.揀取。
芥小草。撿拾地上的小草。比喻取之極易以此取科第,如拾芥耳。
1.謂拾得錢財不藏起來據為己有。
1.猶概括。
收集某方面的零星材料。多用于文章標題。
1.木名。傳說用以做棒可殺鬼,用以做器物可壓邪。
1.見"拾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