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溯”。
2.
逆水而上。
1.出自《左傳·文公十年》〔楚子西〕沿漢溯江,將入郢。
2.出自《七哀詩》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
3.出自《舊唐書·許紹傳》〔蕭銑〕又遣其將陳普環乘大艦溯江入硤,與開州賊蕭阇提規取巴蜀。
4.出自《浮生六記·浪游快記》是年九月,余從石琢堂殿撰赴四川重慶府之任,溯長江而上,舟抵皖城。
5.出自《哥德巴赫猜想·祁連山下》后來又一葉扁舟,溯江而上陽朔。
3.
迎;向。
1.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泝洛背河,左伊右瀍。
2.出自《永思賦》仰北辰而永思,泝悲風以增傷。
3.出自《梁書·張纘傳》泝金牛之迅渚,睹靈山之雄壯。
4.出自《送還本上人游江西》詩云招望寺處,月待泝杯時。
4.
追溯;推求。
1.出自《契丹國志·本末》后之英主忠臣,志欲溯今洄古,可以鑒矣。
2.出自《詞品·王筠楚妃吟》予論填辭,必泝六朝,亦昔人窮探黃河源之意也。
3.出自《山齋客譚·聯貴賈禍》入草堂敘禮畢,詢知同姓,甚喜,即與泝源流,序雁行,復講家人禮。
4.出自《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5.
流;泛。
1.出自《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上暢九垓,下泝八埏。
2.出自《吹網錄·三河縣遼碑》間至夏,河路暴漲,西泛東泝。
6.
寒栗貌。參見“泝泝”。
1.出自《素問·刺要論》是故刺毫毛腠理無傷皮,皮傷則內動肺,肺動則秋病溫瘧,泝泝然寒栗。
1.謂多醉飲;再醉飲。
又稱嵊泗群島”。在浙江省東北部海中。屬舟山群島。包括嵊山、泗礁山、黃龍山、花鳥山等一百九十六個島嶼,以泗礁山面積最大。是中國著名漁場之一。島嶼海灘平緩,建有海水浴場。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1.人命案的現場。
1.載尸柩的車子。
1.主事之臣。
2.猶尸位之臣。指居位而無所作為的臣子。
1.滋生在腐爛尸體上的蟲。
2.道家謂人體內有尸蟲,伺人失誤,凡庚申日向上帝進讒以求饗。唐柳宗元有《罵尸蟲文》。
1.謂臣見君非而不諫,徒被寵幸。
1.古代祭祀時,尸所居的更衣帳。
1.謂病重脫形如尸。
1.驗尸單格。也稱驗狀﹑尸單。
1.死者的遺骨。
1.傳說中的水名。
1.在心神上領會。
2.指迎神賽會。
1.猶言融會貫通。
1.神靈的恩惠。
2.靈妙的智慧。惠,通"慧"。
1.形容精神飄忽。
1.形容極為向往﹑入迷。
2.心神不寧,失去常態。
1.形容寫作時想象力肆意馳騁。
1.形容精神飄忽。
1.猶靈火。
1.指可以啟閉開合的靈巧器械。
2.指織布機。
3.猶機運,時機。
4.神異的稟賦。
5.謂靈巧機變的謀略。 6.謂心神。 7.中醫指生命活動的主宰。
1.形容計謀陰險狡詐。
1.軍隊名。明代京城禁衛軍中三大營之一。較早使用火槍武器。清沿明制,于咸豐十一年閹旗滿洲﹑蒙古﹑漢軍及前鋒﹑護軍﹑步軍﹑火器﹑健銳諸營之精銳者充之。常守衛于紫禁城及三海,皇帝巡行時亦扈從。
1.唐玄宗時馴雞小兒賈昌的綽號。據唐陳鴻《東城老父傳》載,賈昌,長安宣陽里人。唐玄宗出游,見昌弄木雞于云龍門道旁,遂召入為雞坊小兒。昌入雞群,如狎群小,壯者,弱者,勇者,怯者,水谷之時,疾病之候,悉能知之。舉二雞,雞畏而馴,使令如人。開元十四年,昌衣斗雞服,會玄宗于溫泉,當時天下號為"神雞童"。時人為之語曰"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
1.亦作"神跡"。亦作"神跡"。
2.神靈的事跡;靈異的現象。
1.見"神技"。
1.神妙的綱紀。
1.亦作"神伎"。
2.神妙的技藝。
1.即駿馬。
1.喻氣魄雄偉,志向遠大。
1.猶圣駕。皇帝車駕的美稱。
1.見"神奸"。
1.見"神奸巨蠹"。
1.指有勢力的奸狡惡人。
1.猶明察。
2.神明鑒察。
1.指清秀超逸的儀表。
1.神明的預見;高明的識見。
1.神奇的寶劍。
1.亦作"神鑒"。
2.英明的鑒察力。
1.衛矛的別稱。
1.甘露。
1.形容殘破毀壞達到極點。
1.古代傳說中指以魔力興風作浪的蛟龍。
1.猶言傻角。
2.巫師。
1.猶神速。
1.悟性過人。
2.謂不賴言傳而能意會。
1.祭祀時擺設供品的墊物。
1.神情氣度。
2.見"神襟"。
1.亦作"神衿"。
2.胸懷。
1.唐代大軫國所獻的一種精美衾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