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交付;給予(多用于正式或隆重的場合)。
2.
動詞
教給、傳給別人本領、知識等。
3.
動詞
授予(官職或爵位)。
1.
給予;交付。
1.出自《詩·周頌·有客》言授之縶,以縶其馬。
2.出自《國語·魯語上》為我予之邑,今日必授。
3.出自《說文?手部》授,予也。
4.出自《三國演義》此傳國璽也……今天授公主,必有登九五之分。
5.出自《創造十年續篇》而身為董事的靈光先生卻在他那篇高調的檄文里面授了我一個話柄。
2.
指交還。
1.出自《國語·晉語四》及河,子犯授公子載璧。
2.出自《韓非子·難二》周公旦假為天子七年,成王壯,授之以政。
3.
任用;任命。參見“授能”。
1.出自《三國志·吳志·賀邵傳》﹝高宗﹞遠覽前代任賢之功,近寤今日謬授之失,清澄朝位,旌敘俊乂,放退佞邪,抑奪奸勢。
2.出自《紅樓夢》如今且說賈雨村授了應天府,一到任就有件人命官司詳至案下。
3.出自《新唐書?朱敬則傳》故授洹水尉。
4.
傳授,教。
1.出自《東都賦》主人曰:“復位,今將授子以五篇之詩。”賓既卒業,乃稱曰:“美哉乎斯詩!”
2.出自《兒女英雄傳》據父親授我的這點學業,我看著那入金馬步玉堂如同拾芥。
3.出自《且介亭雜文·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躬居山曲,設校授徒。
4.出自《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5.
通“受”。接受。
1.出自《周禮·天官·司儀》登,再拜授幣,賓拜送幣。
2.出自《申鑒·俗嫌》關者所以關藏呼吸之氣,以稟授四氣也。
6.
姓。漢有授異眾。
1.出自《正字通?手部》授,姓。漢授異眾。
2.出自《集韻?宥韻》授,姓。
1.像母豬搖尾巴一樣多的利息。
1.俗稱十二生肖之一豬所代表的年份,即亥年。
1.即豬脬。
1.即豬脬。
1.炸過或煎過的大片瘦豬肉。
1.豬的膀胱。質韌,可裝物。
1.比喻好吃懶做﹑不務正業的壞朋友。
1.亦稱"豬婆子"。
2.母豬。
1.鼉的俗稱。也叫揚子鱷。
1.見"豬婆"。
1.養豬的場所。
1.茅犀。
1.猶潴水。蓄聚水流。
1.方言。詈詞。"豬頭三牲"的歇后語。謂不明事理或不識好歹的人。
1.指舊時用于祭祀的牛﹑羊﹑豬。亦泛指祭品。
1.喻橫沖直撞,流竄侵擾。
1.漢王莽組織的軍隊名。喻其銳利勇猛,如豬奔逐。
1.見"豬娃子"。
1.亦稱"豬娃子"。
2.小豬。
1.對身體肥胖的權勢者的蔑稱。
1.豬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由濾過性病毒引起。癥狀是臥著不起,發高燒,眼結膜發炎,流淚,皮膚上有紫紅色斑點,起初便秘,接著拉稀,幾天之內就會死亡。
1.野莧菜。
1.豬鬃。
1.熊的一種。
1.小豬。
1.亦作"豬野"。
2.古澤名。
1.豬胰臟制的熟食。
2.指豬胰臟煮的汁水。
1.見"豬仔"。
1.豬油。
1.指豬。
1.小豬。
2.指清朝末年被拐販到國外的苦工。
3.對被收買﹑利用的人的鄙稱。
1.指被政治野心家收買﹑利用的議員組成的御用國會。
1.對被收買﹑利用的國會議員的鄙稱。
1.宋蔡絳《鐵圍山叢談》卷三"熙寧間,東平有名士王景亮者,喜名貌人,后反為人號作'豬觜關'。世謂鄆有'豬觜關'繇此始。"后以指任意誣蔑別人的人。
1.豬的頸部上較長的毛。質硬而韌,可制刷子。
1.比喻壞人說不出好話。
1.即腮腺炎或耳下腺炎。
1.謂極細致地衡量﹑推究。
1.形容極精細地衡量﹑推究。
1.宋代以銖為最小計量單位的秤。二十四銖為一兩。
1.一銖一寸。比喻微小。
1.見"銖積寸累"。
1.鈍刀﹔不鋒利的刀。
1.不鋒利。
1.一銖一發。比喻微小之物。
1.一銖一分。比喻微小。
2.比喻微小的事物。
3.細致辨別。
1.謂細微地分析。
1.猶言一點一滴地積累。
1.猶言一點一滴地積累。常形容事物完成之不易。
1.同"銖積寸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