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數量小(跟“多”相對)。
2.
動詞
不夠原有或應有的數目;缺少。
3.
動詞
丟失;遺失。
4.
動詞
虧欠。
5.
副詞
副詞,短暫地。
6.
副詞
別;不要(多用于命令或祈使)。
1.
數量小;少量;不多。
1.出自《詩·邶風·柏舟》覯閔既多,受侮不少。
2.出自《鹽鐵論·備胡》少發則不足以更適,多發則民不堪其役。
3.出自《南史·梁昭明太子統傳》武帝年垂強仕,方有冢嗣……少日而建鄴平,識者知天命所集。
4.出自《唐語林·補遺》吾有少下酒物,李郎能同食乎?
5.出自《洗兵行》成王功大心轉小,郭相謀深古來少。
2.
少數人。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
2.出自《韓非子·難一》文公問以少遇眾。
3.
缺少。
1.出自《史記·高祖本紀》周勃重厚少文。
2.出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出自《從文自傳·我的家庭》爸爸十歲左右時,家中就為他請了個武術教師同老塾師,學習作將軍所不可少的技術與學識。
4.
無,沒有。
1.出自《論衡·定賢》子在朕前時,輻湊并至,以為天下少雙,海內寡二。
5.
輕視;鄙視。
1.出自《戰國策·趙策三》君安能少趙人而令趙人多君?
2.出自《史記·蘇秦列傳》顯王左右素知秦,皆少之。
3.出自《諫論上》古今論諫,常與諷而少直。
4.出自《明史·文苑傳二·陸深》﹝陸深﹞頗倨傲,人以此少之。
5.出自《堅瓠秘集·福地不易得》聞為考官時,通關節,得賄甚多,鄉評以此少之。
6.
欠。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短命冤家薄情煞,兀的不枉教人害,少負你前生眼兒債。
2.出自《哨遍·高祖還鄉》套曲少我的錢差發內旋撥還。
7.
丟失。
1.出自《紅樓夢》平兒帶鐲子時卻少了一個,前后左右亂找了一番,蹤跡全無。
2.出自如:屋里少了東西。
8.
稍;略。
1.出自《莊子·徐無鬼》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復游於六合之外。
2.出自《漢書·賈山傳》臣不敢以久遠諭,愿借秦以為諭,唯陛下少加意焉。
3.出自《夜行船》詞莫把鴛鴦驚飛去,要歌時少低檀板。
4.出自《書信集·致蔣抑卮》此亦非樂鄉,不過距校較近,少免奔波而已。
9.
少頃;短暫。
1.出自《孟子·萬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悠然而逝。
10.
猶別;勿。
1.出自《南腔北調集·作文秘訣》“白描”卻并沒有秘訣,如果要說有,也不過是和障眼法反調: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
2.出自《老定額》和我接近的同志們常勸我在寫人物時候,少給人物起外號。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