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接續,繼續。
2.
名詞
指浙江紹興。
3.
名詞
姓。
4.
動詞
使雙方相識或發生聯系;引薦。
1.
亦作“綤”。
2.
承繼。參見“紹復”。
1.出自《漢書·敘傳下》漢紹堯運,以建帝業。
2.出自《燕河南府秀才》詩吾皇紹祖烈,天下再太平。
3.出自《茶香室叢鈔·八大王之子》亦可見其清狂不慧,不足紹其父之遺風矣。
3.
介紹。
1.出自《晏子春秋·問下十六》諸侯之交,紹而相見。
2.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綏厥士女,篚厥玄黃,紹我周王見休,惟臣附于大邑周。
4.
見“紹繚”。纏繞。
1.出自《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一·有所思》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
1.象聲詞。形容敲打﹑撞擊等聲。
1.象聲詞。形容巨大的聲響。
1.象聲詞。雷聲。
1.象聲詞。雷聲。
2.象聲詞。器物墜落或撞擊聲。
3.象聲詞。水流激蕩聲。
4.象聲詞。用力敲門或開門聲。
1.象聲詞。形容用力關門等聲。
1.形容聲音宏大。
1.象聲詞。水激石聲。
1.象聲詞。器物爆裂聲。
1.燒煮。
1.冰遇火即溶,喻消滅之快速。
1.謂礦產的開采冶煉。
1.煮茶或沏茶。
1.燒煮。
1.烹煮而啜飲。
燒煮調制烹調五味。
1.燒煉。
1.燒煮;烹調。
1.分享。
1.宰割烹煮。
1.殺狗而烹之。
2."烹狗藏弓"之省。喻功成被誅。
1.語出《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文種)悀'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后以"烹狗藏弓"比喻事成之后把效勞出力的人拋棄以至殺害。
1.古時的兩種酷刑。烹是將人煮死;醢是把人剁成肉醬。
1.猶烹調。
1.比喻殺風景的事。
1.燒煮,烹飪。
1.冶金,煉金。
1.《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三.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后以"烹鯉"借指收到親友來信。
1.冶煉。
2.提煉﹑錘煉。
1.見"烹龍炮鳳"。
1.亦作"烹龍庖鳳"。亦作"烹龍煮鳳"。
2.比喻烹調珍奇肴饌。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貴。
3.比喻高超的藝術技藝。
1.見"烹龍炮鳳"。
1.誅殺翦除。
1.煮茶或沏茶。
1.古代的兩種酷刑。烹,用鼎鑊煮;辳,用車分裂人體。
1.烹治;烹煮。
1.亦作"烹炰"。
2.燒煮熏炙。
3.指烹調的手藝。
1.見"烹炮"。
1.猶烹狗藏弓。
1.猶燒煮。然,"燃"的古字。
烹調;燒飯煮菜擅長烹飪|蔬食以同烹飪。
1.見"烹飪"。
1.宰殺烹煮。
1.烹煮。特指烹煮牲牢而祭祀。
1.晉陶潛《搜神后記》卷十載元嘉中,廣州有三人共入山中伐木■見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取煮之。湯始熱,便聞林中如風雨聲。須臾,有一蛇大十圍,長四五丈,徑來湯中銜卵去,三人無幾皆死◇因以"烹蛇"為典,謂其事會招來禍殃。
1.謂煎藥。
1.比喻宰制﹑協調。
1.語本《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后以"烹鮮"比喻治國便民之道,亦比喻政治才能。
2.烹魚。
1.《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河上公注"鮮,魚。烹小魚,不去腸,不去鱗,不敢撓,恐其糜也。治國煩則下亂。"后比喻治國便民之道。
1.謂加工烘制。
1.烹制肉羹。泛指烹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