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埽”。
2.
用掃帚除去污穢。
1.出自《借田賦》於是乃使甸帥清畿,野廬掃路。
2.出自《竹徑》無塵從不掃,有鳥莫令彈。
3.出自《菩薩蠻》詞小庭花落無人掃。
4.出自《彷徨?祝福》(她)默默的跑街、掃地、洗菜、淘米。
3.
清除;平定。
1.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掃項軍於垓下,紲子嬰於軹涂。
2.出自《與魏東荊州刺史李志書》今皇師外掃,天鉞四臨,海蕩電飛,云蒸雨合。
3.出自《秋懷》萬古中華還此地,我皇親為掃神州。
4.出自《兒女們》廉大爺剛才那副愁眉苦臉,一下子給掃得干干凈,全身都來了勁兒。
4.
指摧折之使失去。
1.出自《客座贅語·詮俗》摧折之使興敗而反曰掃。
2.出自《啼笑因緣》我硬要掃人家面子,可是怪不好意思的。
5.
祭掃。
1.出自《孔叢子·抗志》臣而去國,君不掃其宗廟,則不為之服。
2.出自《三國志·魏志·賈逵傳》謚曰肅侯
3.出自《天壇峰下贈杜錄事》詩他日藥成分一粒,與君先去掃天壇。
6.
盡;全部。
1.出自《鳴皋歌送岑征君》掃梁園之群英,振《大雅》於東洛。
2.出自《楹史·二將失律》平明,帳中水已數尺,軍饑,遂先潰。二軍不能支,皆掃營去。
3.出自《清平山堂話本·老馮唐直諫漢武帝》不及半月,匈奴掃降。
7.
掠過;吹拂。
1.出自《東都賦》羽旄掃霓,旌旗拂天。
2.出自《游報本寺》茶煙裊裊籠禪榻,竹影蕭蕭掃徑苔。
3.出自《好逑傳》手勢來得重,眾人被掃著的都跌跌倒倒。
4.出自《兒女英雄傳》只聽得窗外一陣風兒,掃得窗欞紙簌落落的響。
5.出自《上海的早晨》眼光機靈地向四邊一掃。
8.
畫;寫。
1.出自《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聞君掃卻赤縣圖,乘興遣畫滄洲趣。
2.出自《韋偃牧馬圖》人間畫馬唯韋侯,當年為誰掃驊騮。
3.出自《鐵圍山叢談》張端公伯玉,仁廟朝人也,名重當時,號張百杯,又曰張百篇,言一飲酒百杯,一掃詩百篇故也。
4.出自《楊家將》秋水盈盈橫兩盼,春山淡淡掃眉峰。
1.不正當的意向。
1.邪佞的心志。
1.背離正道的君主。
1.詐偽邪行的人。
1.旁門左道;非正統的流派。
1.猶跛足。
1.曲折環繞。
1.見"邪揄"。
1.以協盛水。亦指協中的水。
1.猶脅迫。
1.形容佛教徒勤苦修行。語本波栗濕縛尊者(脅尊者)勤修苦行﹐終不以脅至席的故事。見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
1.見"脅肩諂笑"。
挾持;威逼脅持上下|虛張聲勢以脅持別國。
被脅迫參加犯罪的人⊥從犯不同,脅從犯在主觀上不愿意或者不完全愿意參加犯罪,在客觀上罪行比較輕微。我國刑法規定,對于脅從犯,應按其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免除處罰。
1.同"肋底下插柴"。
1.盾的或稱。
1.以威奪取。
1.迫使服從。
1.迫使別人依附。
1.肋骨。
1.迫使講和。
1.方言。猶言利害;劇烈﹐難以忍受。
1.聳起肩膀﹐故示敬畏。
1.縮肩低頭。形容故作恭敬畏懼的樣子。
1.見"脅肩低眉"。
1.縮緊肩膀﹐不敢正立。形容極為恐懼。
1.迫使降服;被迫投降。
1.威脅而劫持之。
1.威脅恐嚇。
1.脅持國君。
2.被脅持的國君。
1.威脅恐嚇。
1.肋骨。
1.強行征斂。
1.脅迫欺凌。
1.見"脅凌"。
1.虜掠;脅從。
1.威脅強迫。
1.威逼強求。
1.迫使屈服。
1.先人的官職。
1.先立志向。
2.乘勝之志。
3.先人的遺志。
1.古代禮制,天子出行,先置供具于前。
1.古代家臣稱大夫的祖先為先主。
2.大夫自稱其亡父或祖先。
3.開國君主。亦以稱三國蜀劉備。
1.謂必須先辦的事。
1.祖先的產業。
1.猶先賢。
1.泛指祖先。
2.稱亡父。
3.稱丈夫的亡父。
1.先已;本已。
1.祖先。
2.稱已故的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