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精品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七里香社区在线看,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日韩,4949澳门今晚开奖结果

刷刷題

【若】的拼音、怎么讀

若

拼音: rě,ruò

繁體:若

筆畫:8

部首:艸

五筆:adkf

結(jié)構(gòu):上下

五行:木

基本釋義

1.

副詞

如同;好像。

2.

名詞

(Ruò)姓。

3.

連詞

連詞。若是,如果,假如。

4.

代詞

〈書〉人稱代詞。你。

5.

代詞

〈書〉指示代詞。這;那。

6.

動詞

像;似。

詳細釋義

1.

順;順從。

1.出自《書·說命中》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設都。

2.出自《穀梁傳·莊公元年》不若于道者,天絕之也。

3.出自《與張朝請書》旦夕西去,回望逾遠,后會無期,惟萬萬若時自重。

4.出自《說天》雨旸時若,善也。

2.

善;和善。

1.出自《左傳·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罔兩,莫能逢之。

2.出自《商君書·慎法》外不能戰(zhàn),內(nèi)不能守,雖堯為主不能以不臣諧所謂不若之國。

3.出自《漢書·禮樂志》神若宥之,傳世無疆。

3.

選擇。

1.出自《國語·晉語二》夫晉國之亂,吾誰使先若二公子而立之,以為朝夕之急。

2.出自《群經(jīng)平議·國語二》若者,擇也。

4.

如;像。

1.出自《書·盤庚上》若網(wǎng)在綱,有條而不紊;若農(nóng)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2.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3.出自《棄婦詞》相思若循環(huán),枕席生流泉。

4.出自《江陵救時之相論》功可以竊,而罪可以諉,莫閣臣若。

5.出自《“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在這樣的天地的全局里,地球已若一微塵,人更數(shù)不上了,只好算微塵之微塵吧!

5.

及得上,比得上。

1.出自《孟子·萬章上》吾豈若使是君為堯舜之君哉?

2.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吾有所善者皆疏,同產(chǎn)處臨菑,善為方,吾不若,其方甚奇,非世之所聞也。

3.出自《送彭子升之任冀州序》凡得一職,必先審問其同僚者何如人,問其不能而不己若也,則幸而喜。

6.

至,到。

1.出自《書·召誥》越五日甲寅,位成。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

2.出自《國語·晉語五》病未若死,祇以解志。

7.

等同;一致。

1.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麻縷絲絮輕重同,則賈相若。

2.出自《戰(zhàn)國策·楚策一》此蒙谷之功,多與存國相若。

3.出自《邀說十議·議國是》然以今日國勢揆之,靖康之初,其不相若遠甚。

8.

你(的);你們(的)。

1.出自《莊子·人間世》一若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

2.出自《莊子·寓言》若向也俯而今也仰,向也括而今也被發(fā)。

3.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

4.出自《月池》詩若不妒清妍,卻成相映燭。

5.出自《馎饦謠》呼兒語若:后五百歲,俾飽而玄孫。

9.

他(的);他們(的)。

1.出自《書·召誥》今王嗣受其命,我亦惟茲二國命,嗣若功。

2.出自《呂氏春秋·貴直論》殷有比干,吳有子胥,齊有狐援,已不用若言,又斮之東閣。

3.出自《論衡·刺孟》欲使仲子處于陵之地,避若兄之宅,吐若兄之祿,耳聞目見,昭晰不疑,仲子不處不食明矣。

4.出自《胡母謝太孺人傳》若方在童稚時,受母氏之笞督,至今猶栗栗危懼。

10.

如此;這樣的。

1.出自《書·大誥》爾丕克遠省,爾知寧王若勤哉!

2.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3.出自《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君若謹行,常在朕躬。

4.出自《尉遲杯慢·李花》詞雪魄未應若,況天賦標艷仍綽約。

11.

這;這個。

1.出自《論語·憲問》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2.出自《呂氏春秋·振禮》為天下之長患,致黔首之大害者,若說為深。

3.出自《賓退錄》今之業(yè)文好古之士至鮮,且不張,茍遺若人,其學益衰矣。

12.

哪。

1.出自《南園》詩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2.出自《蜃中樓·抗姻》試問俺是誰家的媳婦,他是若個的兒夫?

13.

怎么;怎樣。

1.出自《南齊書·王敬則傳》我昔種楊柳樹,今若大小?

2.出自《春宮怨》詩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3.出自《調(diào)風月》覷了他兀的模樣,這般身分,若脫過這好郎君?

14.

好像;似乎。

1.出自《左傳·定公四年》若聞蔡將先衛(wèi),信乎?

2.出自《史記·孝武本紀》公孫卿言見神人東萊山,若云“見天子”。

3.出自《秋懷詩》鳴聲若有意,顛倒相追奔。

4.出自《冬青引注題辭》余曾注謝皋羽《西臺慟哭記》,以未得見張孟兼注為恨,曹叔則出其注示之,則頗疏誕,余之注若未可廢也。

15.

乃;就。

1.出自《書·秦誓》日月逾邁,若弗云來。

2.出自《國語·周語上》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3.出自《張元岵先生墓志銘》上天之意:視斯民之困苦,若不得不雨;視士大夫之驕奢,若不可雨,其徘徊于兩歧之間乎?

16.

連詞。假如,如果。

1.出自《國語·魯語下》若我往,晉必患我,誰為之貳。

2.出自《文心雕龍·史傳》若任情失正,文其殆哉!

3.出自《儒林外史》若做了官就不得見面,這官就不做他也罷!

4.出自《黑白李》這個人若沒有好朋友,是一天也活不了的。

17.

助詞。形容詞詞尾。

1.出自《易·離》出涕沱若,戚嗟若。

2.出自《詩·衛(wèi)風·氓》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3.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于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

4.出自《送文英大師》詩山群披風方穆若,花時分袂更凄然。

18.

海神名。

1.出自《莊子·秋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19.

香草名。即杜若。

1.出自《楚辭·九歌·云中君》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

2.出自《子虛賦》其東則有蕙圃衡蘭,芷若射干。

3.出自《二月奉教作》詩和風泛紫若,柔露濯青薇。

20.

靈木。

1.出自《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西望大澤,后稷所潛也;其中多玉,其陰多榣木之有若。

2.出自《尸子》大木之有奇靈者為若。

21.

姓。漢代有若章。

1.出自《正字通?艸部》若,姓。漢下邳相若章,宋咸平進士若濤。

22.

連詞。至于。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1.出自《左傳·哀公十四年》臣之罪大,盡滅桓氏可也。若以先臣之故,而使有后,君之惠也。若臣,則不可以入矣。

2.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

3.出自《史記·伯夷列傳》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

23.

連詞。或;或者。

1.出自《儀禮·公食大夫禮》魚腸胃倫膚若九,若十有一,下大夫則若七若九。

2.出自《史記·高祖本紀》諸將以萬人若以一群降者,封萬戶。

3.出自《求自試表》使得西屬大將軍當一校之隊,若東屬大司馬統(tǒng)偏師之任。

4.出自《六一筆記·鐘莛說》以木若泥為鐘則無聲,聲果在虛器之中乎?

24.

連詞。和,及。

1.出自《書·召誥》拜手稽首,旅王若公。

2.出自《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愿取吳王若將軍頭,以報父之仇。

3.出自《純德先生〈梅西集〉序》其行也,集先生之詩若文若干卷,曰《梅西集》,屬余序。

4.出自《子夜》祖若父兩代侍郎,皇家的恩澤不可謂不厚,然而吳老太爺那時卻是滿腔子的“革命”思想。

25.

連詞。而;而且。

1.出自《書·金縢》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

2.出自《楚辭·招魂》肥牛之腱,蠕若芳些。

3.出自《郎潛紀聞》圣祖臨雍勸講,于什百詞臣中簡一人焉為天下師,不次超遷,若以為非苑莫屬也。

26.

連詞。然后。

1.出自《管子·海王》今鐵官之數(shù)曰:一女必有一針、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銚,若其事立;行服連軺輦者,必有一斤、一鋸、一錐、一鑿,若其事立;不爾而成事者,天下無有。

27.

助詞。表示語氣。

1.出自《書·文侯之命》汝多修捍我于艱,若汝予嘉。

2.出自《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

3.出自《徐偃王廟碑》乃命因故為新,眾工齊事,惟月若日,工告訖功。

相同筆畫的字

相同部首的字

相同讀音的字

組詞

奮進

奮勇前進催人~。


奮裾

1.猶奮臂。


奮亢

1.興奮。


奮力

充分鼓起勁來~拼搏ㄧ~搶救落水兒童。


奮厲

1.激勵;振奮。

2.激憤貌。


奮勵

1.奮厲。


奮鬣

1.獸﹑畜等揚起頸上的長毛。形容奮發(fā)或狂怒。


奮鱗

1.謂龍騰飛。


奮旅

1.起兵﹐舉兵。


奮袂

〈書〉指感情激動時把袖子一甩,準備行動~而起。


奮懣

1.猶憤懣。抑郁不平。


奮勉

振作努力。


奮命

1.效命;拼命。


病院

1.醫(yī)院。


病灶

有機體發(fā)生病變的部位可怕的病灶正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


病杖

1.因受棍棒捶撻致傷。


病者

1.有病的人;衰弱的人。


病征

1.疾病的征候。

2.謂弊病所在。


病證

1.病癥。


病癥

1.疾病。


病質(zhì)

1.猶病體。

2.疾病或弊病的實質(zhì)。


病滯

1.猶郁滯。


病株

1.發(fā)生病害的植株。


病狀

1.病象;病情。

2.疾病報告書。


病醉

1.飲酒沉醉。唐元稹有《病醉》詩。


寎月

1.農(nóng)歷三月的別稱。


摒除

1.排除。


摒擋

1.亦作"摒擋"。

2.除去。

3.收拾料理;籌措。


摒擋(-dàng)

也作屏當”。收拾;整理摒擋行李。


摒絶

1.全部排除。


摒棄

1.屏除;拋棄。


靐清

1.肅清。


癶官

1.曠廢職守;不稱積。


撥杯

1.棄杯不飲。


撥撥

1.魚游動或跳動貌。


撥不斷

1.曲牌名。又名《續(xù)斷弦》。北散套雙調(diào)常用的正曲。南宋時已流行。


撥草尋蛇

1.比喻執(zhí)意尋找。

2.比喻招惹惡人自找麻煩。


撥草瞻風

1.喻善于觀察事物。


撥車

1.紡麻紡紗的工具。


撥觸

1.觸動;感觸。


撥船

1.駁船。

2.雇船擺渡。


撥鐙法

1.書法用語。指作字運筆的方法。各家解說不同﹐大致可分三說(1)唐林韞《撥鐙序》"鐙﹐馬鐙也﹐蓋以筆管著中指﹑無名指尖令圓活易轉(zhuǎn)動﹐筆皆直則虎口間圓如馬鐙也。足踏馬鐙淺則易轉(zhuǎn)運﹐手執(zhí)筆管亦欲其淺則易轉(zhuǎn)動矣。"(2)《說郛》卷二九引宋陳賓《桃源手聽.書法》》"錢鄧州若水嘗言﹐古之善書﹐鮮有得筆法者﹐唐陸希聲得之﹐凡五字﹐攍﹑押﹑鉤﹑格﹑枑﹐用筆雙鉤﹐則點畫遒勁而盡妙矣﹐謂之撥鐙法。"(3)明楊慎《撥鐙法》"鐙﹐古燈字﹐撥鐙﹑畫沙﹑懸針﹑垂露﹐皆諭言。撥鐙如挑燈﹐不急不徐也。"


撥調(diào)

1.分撥﹐調(diào)遣。


撥兌

1.調(diào)撥;掉換。


撥發(fā)

1.調(diào)撥發(fā)運。

2.指掌撥發(fā)漕船的職官。


撥煩

1.謂處理繁忙的政務。


撥繁

1.猶撥煩。


撥房

1.科舉時代鄉(xiāng)試﹐試卷分房審閱﹐由房官推薦給主考決定取舍。因每房中額各有定數(shù)﹐而每房試卷好壞不一﹐往往形成各房中卷多寡不均。將中卷超額房內(nèi)的試卷﹐撥入中卷少的房內(nèi)﹐通過該房推薦錄取﹐謂撥房。


撥付

1.調(diào)撥款項付給。


撥工

1.解放初中國農(nóng)村的一種勞動互助形式。

2.分派工作。

刷刷題
公司地址: 北京市昌平區(qū)龍域北街10號院1號樓C座5層A區(qū)0038(集群注冊)
? 2019 shuashuati.com 京ICP備20000060號-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30703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郯城县| 巴彦淖尔市| 三台县| 东丽区| 南丹县| 沾益县| 左贡县| 陆川县| 南郑县| 淳化县| 林芝县| 威信县| 罗甸县| 金沙县| 郁南县| 高州市| 齐河县| 鄂托克前旗| 兴仁县| 清丰县| 福清市| 商河县| 讷河市| 西乌| 彭水| 六枝特区| 信宜市| 瑞安市| 原平市| 武强县| 三原县| 青田县| 施秉县| 浦东新区| 天祝| 色达县| 崇仁县| 四平市| 左贡县| 杭锦旗| 绵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