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溫度高。與“冷”相對。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熱。
2.出自《田家行》五月雖熱麥風清,檐頭索索繰車鳴。
3.出自《西游記》敝地喚做火焰山,無春無秋,四季皆熱。
4.出自《駱駝祥子》茶非常的燙,火非常的熱,他覺得有點發困。
2.
指暑氣;暑天。
1.出自《論衡·偶會》糧盡食索,春雨適作,避熱北去,復之碣石。
2.出自《北史·齊趙郡王睿傳》定州先常藏冰,長史宋欽道以睿冒熱,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咸謂一時之要。
3.出自《效陶潛體詩》寒負檐下日,熱濯澗底泉。
4.出自《云笈七簽》如遇暴風疾雨,沾濕沖寒,冒熱遠來,皆須歇息,俟其體乾氣和,方可為之。
3.
加熱;使之熱。
1.出自《莊子·齊物論》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
2.出自《論衡·感虛》夫熯一炬火,爨一鑊水,終日不能熱也;倚一尺冰置庖廚中,終夜不能寒也。
3.出自《玉石偈》是我法身一呼吸,寒人者冰熱者火。
4.出自《紅樓夢》那一碗火腿燉肘子很爛……你怎么不拿去趕著叫他們熱來?
5.出自《在祠堂里》﹝老太婆﹞隨即十分謹慎似地向女婿問道:“我給你熱飯嗎?”
4.
燒;燒灼。
1.出自《莊子·秋水》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
2.出自《反鮑明遠〈白頭吟〉》炎炎者烈火,營營者小蠅;火不熱真玉,蠅不點清冰。
5.
焦躁;憂灼。
1.出自《莊子·人間世》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
2.出自《效陶潛體詩》念此忽內熱,生看成白頭。
6.
指使焦灼。
1.出自《南柯記·玩月》只為哥兒們長成,親事未定,熱我心懷。
7.
激動。
1.出自《形影神·影答形》詩此同既難常,黯爾俱時滅;身沒名亦盡,念之五情熱。
2.出自《古風》銘骨傳其語,竦身已電滅。仰望不可及,蒼然五情熱。
3.出自《奇異的書簡·追趕太陽的人》李奶奶只覺得心里一熱,噙在眼里的淚珠成串地滾落下來。
8.
喻因激動而不夠理智。
1.出自《乘風破浪》我腦子是否有些熱了?生產秩序有些亂,誠然不可避免,但總應該縮短這段時間才好!
9.
喻有權勢,顯赫。
1.出自《晉書·隱逸傳·魯褒》無德而尊,無勢而熱,排金門而入紫闥。
2.出自《北齊書·王晞傳》非不愛作熱官,但思之爛熟耳。
3.出自《金縷曲·慰西溟》詞丈夫未肯因人熱,且乘間五湖料理,扁舟一葉。
10.
形容羨慕至極。
1.出自《寄崔二十六立之》詩儕輩妒且熱,喘如竹筒吹。
2.出自《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桂遷﹞又見尤滑稽乘馬張蓋,前呼后擁,眼紅心熱,忍耐不過。
3.出自《官場現形記》趙不了見了眼熱,心上想:“到底這些人勢利,見了做官的就巴結。”
4.出自《淘金記》這家伙聽熱了,去偷了兩回——淘了好幾錢呵!
11.
新的;吸引人的。
1.出自《義犬》只是如今白鹿洞閉了,朱文公死了,買賣冷些。我有一件熱營生,教了你罷。
2.出自《一本褪色的相冊·斯諾與中國新文藝運動》新聞記者的見聞是浮光掠影的,他只是生活在當天的“熱消息”中。
12.
指新興的、吸引人的潮流。
1.出自《新華文摘》日本為什么會出現“楊希熱”?
13.
情意深厚。
1.出自《虎頭牌》你暢好是腕頭有氣力,我身上無些意。可不道廚中有熱人,我共他心下無仇氣。
2.出自《紅樓夢》他又沒有親爹熱娘,只有一個醉泥?姑舅哥哥,他這一去,那里還等得一月半月?
14.
指男女戀愛。
1.出自《望江亭》不是我夸貞烈,世不曾和個人兒熱。
2.出自《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那杜十娘與李公子真情相好,見他手頭愈短,心頭愈熱。
3.出自《老殘游記續集遺稿》前幾年看著他,他正在那里熱任三爺呢!
4.出自《日出》小妹妹坐房中啊,越坐越冷清,思想起哥哥熱上旁的人兒啊。
15.
喧鬧;熱鬧。
1.出自《雪中晏起偶詠所懷》君不見南山悠悠多白云,又不見西京浩浩唯紅塵,紅塵鬧熱白云冷,好於冷熱中間安置身。
2.出自《次韻子瞻〈病中大雪〉》酒肴助喧熱,筆硯盡沾涴。
3.出自《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支助﹞專一在街坊上趕熱管閑事過活。
16.
喻成熟的時機。
1.出自《南史·齊紀上·高帝》﹝王敬則﹞手自取白紗帽加帝首,令帝即位,曰:“今日誰敢復動,事須及熱。”
2.出自《六十年的變遷》聽說這是一座空城,還不指日可下嗎?所以乘熱打鐵,依然急行軍。
17.
中醫學名詞。熱邪。六氣之一,為致病的因素。
1.出自《素問·五運行大論》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氣為息,在藏為心。
2.出自《靈樞經·刺節真邪》是陽氣有余而陰氣不足,陰氣不足則內熱,陽氣有余則外熱。
18.
中醫學名詞。熱癥。古指陽氣亢盛的病癥。后多指身體發燒。
1.出自《左傳·昭公元年》陰淫寒疾,陽淫熱疾。
2.出自《素問·刺瘧》足少陰之瘧,令人嘔吐甚,多寒熱,熱多寒少,欲閉戶牖而處,其病難已。
3.出自《搜神記》所中者,則身體筋急,頭痛發熱,劇者至死。
4.出自《西游記》賢弟不知。此藥利痰順氣,蕩肚中凝滯之寒熱。
5.出自《儒林外史》那孩子出起天花來,發了一天熱。
19.
中醫學名詞。治療方法。溫法或祛寒法。
1.出自《素問·水熱穴論》夏者火始治,心氣始長,脈瘦氣弱,陽氣留溢,熱熏分腠,內至於經,故取盛經分腠,絕膚而病去者,邪居淺也。
2.出自《素問·至真要大論》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20.
中醫學名詞。藥物性能。寒熱溫涼四氣之一。
1.出自《西游記》巴豆味辛,性熱,有毒……不可輕用。
21.
物理學名詞。物質運動的一種表現。其本質是大量粒子(分子、原子等)無規則運動的表現。這種運動越劇烈,由這些粒子組成的物體或體系就越熱。熱量有時亦省稱為熱。
1.出自《論電燈之益》熱在空氣之以太中,恒欲漲而四出,以漸減其本熱,而熱諸無熱,與之相劑於平。
22.
姓。宋有熱煥。見《奇姓通》。
1.出自《奇姓通》熱煥,宋紹興中殿使,以工畫人物得名。
1.《漢書.游俠傳.陳遵》﹕"遵耆酒﹐每大飲﹐賓客滿堂……遵大率常醉﹐然事亦不廢。"后因以"陳筵"為設宴縱飲之典故。
近代文學家。字叔伊,號石遺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光緒年間舉人。曾任學部主事、京師大學堂教習◇任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教授。詩為閩派代表作家之一,標榜同光體”。著作有《石遺室詩話》、《遼詩紀事》、《金詩紀事》、《元詩紀事》、《近代詩鈔》等。
電影演員。北京人。滿族。女。曾就讀于北平圣心女子學校。1930年從影,先后在聯華、明星等十余家影片公司拍片。1949年移居香港◇在香港、臺灣兩地拍片。曾因在影片《音容劫》中飾演角色,獲亞洲影展最佳女配角獎。
1.南朝宋吳郡人陳遺有孝名。母好食槍底飯﹐遺恒帶一囊﹐每煮食輒錄其焦以貽母◇遭孫恩亂﹐遺聚得數升﹐帶以逃竄﹐以此得活。母因晝夜泣涕﹐雙目失明﹐遺還﹐母目豁然即明。見《南史.孝義傳上.陳遺》◇遂用為孝行之典實。
1.陳說的道理。
2.陳述大義。
3.所表現出的凜然大義。
1.陳述謀議。
1.陳說自責。
1.陳說的道理。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四川樂至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畢業于北京中法大學。曾參加領導三一八反帝愛國運動。1927年任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中共委員會書記,同年隨南昌起義部隊南進。1928年參與領導湖南起義,隨后與朱德率部上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軍委書記、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新四軍軍長、華東野戰軍和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參與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領導南方三年游擊戰爭,開辟蘇南、蘇北抗日根據地和參與組織指揮了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建國后,任上海市市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有《陳毅詩詞選集》。
1.猶言陳陳相因。
史學家。江西義寧(今修水)人。曾在歐美留學十余年。回國后,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教授。對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宗教史、民族史、古代語言學等領域都有精湛的研究。建國后,任中山大學教授、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全國政協常委。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元白詩箋證稿》、《柳如是別傳》等。
道教學者∨圓頓子,安徽懷寧人。少讀古籍醫書,研老莊道家之學◇歷游九華、武當、嶗山等名山勝跡。三十八歲后常居上海,任仙學院教授,主編道學雜志,曾研讀道藏,寫出部分道藏目錄、索引及道書多種,對中醫理論也有研究和著述。建國后,曾任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會長。著有《黃庭經講義》、《孫不二女丹詩注》、《靜功療養法》等。
1.《左傳.隱公五年》﹕"遂往﹐陳魚而觀之﹐僖伯稱疾不從。書曰'公矢魚于棠'﹐非禮也﹐且言遠地也。"杜預注﹕"陳﹐設張也。公大設捕魚之備而觀之。"后因以"陳魚"為帝王行為不合禮儀之典。
1.陳述曉諭。
1.申訴冤情。
史學家,教育家。字援庵,廣東新會人。自學成家,長期從事歷史研究和教育工作。曾任北京大學、北平師范大學等校教授和輔仁大學校長、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在宗教史、元史、考據學、目錄學方面著述宏富,創見頗多。建國后,任北京師范大學校長、中科院歷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長、全國人大常委。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著有《元典章校補釋例》、《中西回史日歷》等。
1.謂陳列物品供人觀看。
1.陳舊而發黃黑色。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經濟管理家。原名廖陳云,江蘇青浦(今屬上海市)人。1925年參加五卅運動。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后,在上海從事農民運動和工人運動。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中共中央白區工作部部長、中央政治局委員。1935年在遵義會議上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1937年后,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共中央東北局副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建國后,任政務院副總理兼財經委員會主任,主持全國的財政經濟工作。1950年后,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財經小組組長。60年代初,對恢復遭到嚴重困難的國民經濟,作了卓有成效的努力。文化大革命”中除保留中共中央委員名義外,被解除一切領導職務。1975年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78年后,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參與制定和實施新時期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并提出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等重要思想。主要著作編為《陳云文選》。
電影演員。廣東臺山人。女。曾就讀于廣州女子師范學校。1935年從影。1945年后移居香港。主演影片有《木蘭從軍》、《云裳仙子》、《一夜皇后》、《滿園春色》等。50年代后從事發型設計和服裝設計等。
1.東漢臧洪為袁紹所殺時﹐洪邑人陳容在坐﹐見洪當死﹐起謂紹曰﹕"將軍舉大事﹐欲為天下除暴﹐而專先誅忠義﹐豈合天意?"紹慚﹐使人牽出﹐容顧曰﹕"今日寧與臧洪同日死﹐不與將軍同日生也。"容亦被殺。在紹坐者﹐無不嘆息﹐竊相謂曰﹕"如何一日戮二烈士!"見《后漢書.臧洪傳》◇因以"陳臧"指同生死的壯烈之士。
1.指宋詩人陳師道。字履常﹐一字無己﹐自號后山居士﹐彭城人。官至秘書省正字◇因稱"陳正字"。
1.謂論述政事。
全名《包待制陳州糶米》。雜劇劇本。元人作,姓名不詳。宋代陳州干旱,劉衙內的兒子、女婿趁開倉賑災之機,大肆搜括,并打死災民張fe699擰U拋有—fe699湃タ封府告狀,包拯私訪得實,嚴懲貪官。
1.清詞人陳維崧與朱彝尊的并稱。
1.宿草之根﹔多年生草之根。
1.述說情況。
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開耀年間進士。任右拾遺,世稱陳拾遺。曾從軍邊塞◇解官回鄉,被人誣陷,死于獄中。提倡漢魏風骨,反對齊梁以來綺麗詩風,是唐詩革新的先驅。所作《感遇》、《登幽州臺歌》等詩,風格沉郁剛健。有《陳伯玉集》。
1.封建時代臣下向君王進言﹑上書。
1.陳設俎豆。意謂會盟﹐止息干戈。
九段圍棋手。上海人。七歲拜名手顧水如為師學棋。60年代初入選國家圍棋集訓隊。1963年受先戰勝日本杉內雅男九段,創中國棋手勝日本九段的紀錄。1965年在分先條件下戰勝日本巖田達明九段。1964-1974年間三次獲全國冠軍。1982年晉升九段。擅長中國流”布局。著有傳記文學《超越自我》。
1.《漢書.游俠傳.陳遵》﹕"遵耆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后遂用"陳遵投轄"為好客留賓的典故。
1.見"陳遵投轄"。
1.帝王親筆。
1.皇帝的車駕。
1.帝王的恩寵。
1.帝位的承傳。
1.帝王的仁慈﹑恩德。
1.謂皇帝的聽聞。
2.借指皇帝的心思﹑主意。
1.皇帝的裁決﹑決斷。
1.帝王的恩澤﹑恩寵。
1.宮門。
1.帝王所作的詩歌。
1.喻指皇宮『,銀漢。
1.帝王的墨跡。
1.皇帝的眷懷。
1.君命;皇帝的詔旨。渙,渙汗。指帝王的號令。
1.即北極星。
2.借指帝王。
3.比喻帝位。
1.帝王的車駕。
1.謂皇帝審閱,鑒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