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鳥類的總稱。
2.
名詞
〈書〉鳥獸的總稱。
3.
古同“擒”。捕捉。
4.
名詞
(Qín)姓。
1.
獸的總名。
1.出自《易·井》井泥不食,舊井無禽。
2.出自《論衡·遭虎》虎也諸禽之雄也。
3.出自《文選·曹植〈名都篇〉》左挽因右發,一縱兩禽連。
2.
鳥類。
1.出自《莊子·馬蹄》禽獸成群,草木遂長。
2.出自《戰國策·韓策三》越王使大夫種行成於吳,請男為臣,女為妾,身執禽而隨諸御。
3.出自《歸田賦》落云間之逸禽,懸淵沈之??鰡。
4.出自《虞美人》詞翠檐愁聽乳禽聲,此時春態暗關情。
3.
泛稱鳥獸。
1.出自《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禽作六摯,以等諸臣:孤執皮帛,卿執羔,大夫執雁,士執雉,庶人執鶩,工商執雞。
2.出自《三國志·魏志·華佗傳》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
4.
特指鳥獸未孕者。
1.出自《周禮·天官·庖人》庖人掌共六畜六獸六禽。
5.
古代婚禮,訂婚禮物用禽,后用以指聘禮。參見“委禽”。
1.出自《左傳·昭公元年》鄭徐吾犯之妹美,公孫楚聘之矣,公孫黑又使強委禽焉。
2.出自《北夢瑣言》時有零落衣冠顏氏女,寄寓廣陵,有容色,相國欲納之,吳湘強委禽焉。
3.出自《聊齋志異·細柳》時有高生者,世家名士,聞細柳之名,委禽焉。
6.
“擒”的古字。俘獲;被俘;制伏。
1.出自《左傳·哀公二十三年》齊師敗績,知伯親禽顏庚。
2.出自《戰國策·魏策二》戰必不勝,不勝必禽。
3.出自《上書重諫吳王》然秦卒禽六國,滅其社稷,而并天下。
4.出自《雙槐歲鈔·河套墩臺》使有勇知之將,一鼓禽焉,遍搜匿套者,彼將喙息不暇。
7.
姓。春秋魯有禽鄭。見《左傳·成公二年》。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禽氏,魯大夫禽鄭者,管于奚之子也。墨翟弟子有禽滑厘。
1.即酒端子。
1.酒壇子。
1.設有酒座的亭子。
1.戲稱酒量大的人。
1.猶酒杯。
1.好酒糊涂,被欺而不自知的人。
1.亦作"酒眃"。
2.飲酒器具。椀,同"碗"。
舊時酒店的幌子,用布做成。也叫酒望子、酒簾。
1.釀酒的人。
1.見"酒甕"。
1.猶言酒囊飯袋。
1.酒壇。
1.謂有關榷酒酤酒的事務。
2.古代民間稱酒店為"酒務"。
1.酒店的招子。
1.酒食。
對特別喜歡飲酒的人的美稱以飲酒為樂,人稱酒仙。
1.唐代詩人李白酷喜飲酒,自號"酒仙翁"。
1.猶醉鄉。唐皮日休有《酒中十詠.酒鄉》詩。
1.酒醋上的一種小飛蟲。
1.飲酒和暢。
1.即醉蟹。用酒浸漬的螃蟹。
1.飲酒時的興致情趣。
飲酒的興致~正濃。
1.古星名。也稱酒旗星。
2.借指善飲酒的人。
3.舊時行酒令擲骰子游戲的術語。
1.見"酒盞"。
1.謂醉后醒過來。
1.猶酒量。
2.酒后的性情。
1.泛指美酒。
1.謂酒后胡言亂語。
1.酒席。
1.酒后的容顏。
1.亦作"酒燕"。
2.酒席。
1.酒后臉上泛出的紅艷之色。
1.見"酒宴"。
1.亦作"酒肴"。亦作"酒殽"。
2.酒與菜肴。
1.見"酒肴"。
〈方〉酒窩。
1.以鐫鏤金銀為飾的酒盞。
2.酒跡漬染之衣。
1.酒面上的浮沫。
1.指飲酒時安閑自在的情態。
1.謂因不得志而寄情于酒。亦指這樣的人。
1.猶酒瓶。
1.猶酒瓶。
1.指酒面的浮光或酒中的倒影。
1.對嗜酒文人的戲稱。
1.酒伴。
1.謂酒量大小,不以身材大小為準。
1.見"酒有別腸"。
1.指隨意消遣的空閑時間。
1.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