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
2.
動詞
幾何學上指直線與弧線或兩條弧線相接于一點。
3.
動詞
比喻用強力使斷。
1.
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
1.出自《禮記·少儀》牛與羊魚之腥,聶而切之為膾。
2.出自《西征賦》雍人縷切,鸞刀若飛。
3.出自《任風子》劈兩分星,細切薄批。
4.出自《紅樓夢》各色乾果子,都切成釘兒。
5.出自《播火記》媳婦又端進一大碗米粥……還切來一大碗老腌咸菜。
2.
割;截斷。
1.出自《贈謚臨川王宏詔》天不憗遺,奄焉不永,哀痛抽切,震慟于厥心。
2.出自《隴西行》四月草不生,北風勁如切。
3.出自《線》被人發(fā)現后切了電源,電梯就停在半腰,上不得下不去。
3.
加工珠寶骨器的工藝名稱。
1.出自《詩·衛(wèi)風·淇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2.出自《周禮·天官·大宰》五曰百工,飭化八材
3.出自《論衡·量知》骨曰切,象曰瑳,玉曰琢,石曰磨,切瑳琢磨,乃成寶器。
4.出自《詩·大雅·卷阿》如圭如璋。
4.
指學行上切磋相正。
1.出自《治安策》習與智長,故切而不愧;化與心成,故中道若性。
2.出自《答馮宿書》朋友道缺絕久,無有相箴規(guī)磨切之道,仆何幸乃得吾子!
3.出自《答江進之別詩》詩有過必直陳,無憂不共切。
5.
幾何學上稱直線與圓周、圓周與圓周或平面與球于一點相接為切。
1.回復到原來的淳樸狀態(tài)。
1.謂回復到原來的淳厚古樸的狀態(tài)。
1.謂回復到原來的淳厚樸實的狀態(tài)。
1.同"還淳反樸"。
1.同"還淳反樸"。
1.同"還淳反樸"。
1.答復。
2.酬答,報答。
1.唐裴度一日游香山寺。有一婦人借得三條玉帶﹑一條犀帶,準備賄賂權貴,營救獲罪的父親,結果遺失寺中。裴度得而還之。事見唐丁用晦《芝田錄》。元關漢卿據此撰有《裴度還帶》雜劇◇以"還帶"表示歸還珍貴的失物。
1.道家合九轉丹與朱砂再次提煉而成的仙丹。自稱服后可以即刻成仙。
2.中醫(yī)亦指依方精制的丹藥。
3.指煉就這種仙丹,得道成仙。
1.返回;回到。
1.猶歸路。
1.舊時指官吏辭職或解職而返回私宅。
1.回頭看。
1.補參加殿試。
1.回身向東;返回東土。
2.設席做東,還請別人。
1.東晉時,謝安嘗辭官隱居會稽東山,后以"還東山"泛指退隱。
1.回到都城;返回都城。
2.遷回原都。
1.猶回信。
1.亦作"還蕃"。
2.回到封地。
1.見"還藩"。
1.亦作"還返"。
2.返回。
3.回復。
4.指還丹。
1.見"還反"。
1.改變風向。
2.恢復好風氣。
1.猶還師。
1.猶奉還。
1.猶還俗。
1.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三載,南方有一種小蟲,名青蚨,如果捉去其子蟲,母蟲就自動飛來。將青蚨的血涂在錢上,稱為子母錢,用子錢或母錢買東西后,其他的錢可自動飛回與其母錢或子錢團聚◇以"還蚨"稱分離之后又團聚。
1.歸還交付。
1.返回,復歸。
2.回復;恢復。
3.反復,接連。
4.仍然。
5.用在問句里,表示選擇。猶還是。
1.回車。蓋,車蓋,指代車子。
1.謂在農民相互調劑勞動力的變工過程中,已得到人家出工幫助的農戶,反過來出工幫助人家。
1.回視;回頭看。
2.后顧;顧及。
1.仔細觀察。
1.回任復職。
2.歸還官府。
1.返回。
2.歸順,歸附。
3.歸還。
1.歸藩,回到封地。
2.返回本國。
3.回到都城。
1.寰海;環(huán)海。
1.覆信,回信。
1.號哭而歸。
1.猶回車。
1.唐高宗將立武則天為后,褚遂良諫,帝不聽。遂良致笏殿階,叩頭流血曰"還陛下此笏!"事見《舊唐書.褚遂良傳》◇用以稱堅持原則而不惜棄官。
2.致仕,辭官。
1.返歸。
1.亦作"還回"。
2.循環(huán)往復。
1.交互纏繞貌。
1.敬稱他人回信。
1.傳說中的仙草。可使死者復活。
2.卷柏的別名。見《浙江民間常用草藥》第二集。
1.傳說中的能使死人復活的仙丹,亦借指能醫(yī)治重危病人的良藥。
1.指本已落第,重考而被錄取的秀才。
1.即再生紙。用廢舊紙作原料造出的紙。
1.猶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