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責備。
2.
動詞
〈書〉嘲諷;譏諷。
1.
責備。
1.出自《書·金縢》王亦未敢誚公。
2.出自《佩韋賦》藺疏顏以誚秦兮,入降廉猶臣仆。
3.出自《重論文齋筆錄》或有誚其疏略者,君一笑應之。
2.
嘲笑;譏刺。
1.出自《北山移文》列壑爭譏,攢峰竦誚。
2.出自《太平廣記》敢寫心兮歌一曲,無誚余持杯以淹留。
3.出自《十種德性相反相成義》然終不免一盤散沙之誚者,則以無合群之德故也。
3.
副詞。簡直;完全。
1.出自《醉落魄》詞情深恨切,憶伊誚沒些休歇。
2.出自《永遇樂·寄鶴林靖》詞尋思往事,千頭萬緒,回首誚如夢里。
4.
通“譙”。參見“誚厚”。
1.出自《蕭驃騎讓太尉增封表》祿高誚厚,任重責深;弱節兼誠,誓思不淺。
5.
通“悄”。憂。參見“誚惱”。
1.出自《集賢賓》詞近來云雨忽西東,誚惱損情悰。
1.指唐李白。語本《新唐書.文藝傳中.李白》﹕"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修﹐與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琿﹑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月……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1.錦茵﹐錦褥。
1.一片錦繡。形容色彩鮮艷美麗。
2.一片錦繡。形容事物的美好。
1.形容十分美好的前途。
1.華美的篇章。
1.錦繡的屏風。
2.指婦女居處﹐閨閣。
用彩色綢緞制成的旗子,授給競賽或生產勞動中的優勝者,或者送給團體或個人,表示敬意、謝意等。
1.階砌的美稱。
1.錦緞的被子。
1.用錦縫制的皮衣。
1.女真族的下裳。
1.美麗的土地。
1.錦帶。
1.漆有織錦紋的瑟。
1.喻青春時代。語出唐李商隱《錦瑟》詩﹕"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1.即丹雘。可供涂飾的紅色顏料。
1.以錦緣飾的束腰大帶。
1.有美麗花紋的石頭﹔美石。
1.錦制的綬帶。
2.為官員顯示身份的標志。
1.華美的文書。
2.錦字書。
1.即錦江。
1.出售錦緞的店鋪。常用以比喻文辭華麗。
1.指書信。
1.美麗的檀妝。
1.錦制的弓袋或劍鞘。
1.見"錦套頭"。
1.謂美麗的圈套。比喻妓女迷惑嫖客的手段。
1.猶文身。
1.指成都錦江亭。
1.形容五色繽紛﹐十分華麗。
1.傳說中的一種鳥﹐其形似鳳。
1.猶錦囊。
1.竹籜的美稱。
1.織錦和紈素。泛指貴重的絲織品。
2.泛指富貴人家子家的穿著。
1.見"錦帷"。
1.亦作"錦幃"。
2.錦帳。
1.織錦。
2.指錦字。
3.美麗的花紋。
1.錦制的帷幄。亦泛指華美的帳幕。
2.喻繁花。
1.草名。
1.錦制的坐臥鋪墊之物。
1.色彩鮮艷的云霞。
2.喻燦爛似錦的繁花。
1.指裝飾華美的箏﹑瑟一類弦樂器。
1.指石榴。
1.印染花紋的絲織品。
2.比喻繁花。
1.比喻優美的文思。
1.同"錦心繡口"。
1.猶言錦心繡口。
1.見"錦繡肝腸"。
1.謂滿腹詩文﹐善出佳句。語本唐李白《冬日于龍門送從弟京兆參軍令問之淮南覲省序》﹕"﹝紫云仙季﹞常醉目吾曰﹕'兄心肝五藏﹐皆錦繡耶?不然﹐何開口成文﹐揮翰霧散?'"
1.廬山山谷名。
2.喻花木繁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