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高大的。
2.
動詞
作假,裝。
3.
名詞
(Qiáo)姓。
1.
高聳。多用以形容樹木。
1.出自《書·禹貢》厥草惟夭,厥木惟喬。
2.出自《春秋繁露·五行五事》秋行春政,則華;行夏政,則喬。
2.
木名。參見“喬梓”。
1.出自《尚書大傳》伯禽與康叔見周公,三見而三笞之。康叔有駭色,謂伯禽曰:“有商子者,賢人也。與子見之。”乃見商子而問焉。商子曰:“南山之陽有木焉,名喬。”二三子往觀之,見喬實高高然而上,反以告商子。商子曰:“喬者,父道也。南山之陰有木焉,名梓。”二三子復往觀焉,見梓實晉晉然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梓者,子道也。”二三子明日見周公,入門而趨,登堂而跪。周公迎拂其首,勞而食之,曰:“爾安見君子乎?”
2.出自《東郭記·其妻妾不羞也》一雙喬梓真奇怪,老爺扮得寒酸態,還添他賢公子妝著賽。
3.出自《水滸后傳》我匹馬逃生,幸遇賢喬梓得解此難。
3.
矛柄靠近矛頭結纓處。一說喬通“鷮”,指野雞毛做成的矛纓。參閱陳子展《詩經直解》、程俊英《詩經譯注》。
1.出自《詩·鄭風·清人》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
4.
裝假;虛構。
1.出自《西湖老人繁勝錄》國忌日分,有無樂社會。恃田樂、喬謝神、喬做親、喬迎酒、喬教學、喬捉蛇。
2.出自《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幻設一事,即有一事之偶同;喬命一名,即有一名之巧合。
5.
形容某種惡劣的表現。有勢利、刁滑、虛偽、做作等貶義。
1.出自《合汗衫》母親,你好喬也!丟了一個賊漢,又認了一個禿廝那。
2.出自《劉行首》這先生好喬也!我二十一歲,可怎生是你二十年前的故交?
3.出自《金鳳釵》小二哥,你好喬!聽的得了官,就買酒相賀;聽的剝落官職,就索要房錢。
6.
任性易怒。參見“喬性”。
1.出自《醒世姻緣傳》你只休搶著他的性子,一會家喬起來,也下老實難服事的。
2.出自《聊齋俚曲集·翻魘殃》仇大姐性子喬,事兒不值個破瓢,開口就合爹娘鬧。
7.
姓。漢有喬扈。見《后漢書·光武帝紀上》。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喬氏,即喬氏也。后周文帝作相,命喬氏去木,義取高遠。一云匈奴貴姓,世為輔相。宋朝有喬惟岳,給事中。
1.猶拐騙。
1.盜賊作亂。
1.竊取國家政權。
1.亦作"盜汗"。
2.中醫指睡中汗出﹑醒時即止的病癥。
1.漢文帝時有人盜高廟座前玉環,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廷尉張釋之案律盜宗廟服御物者為奏,奏當棄市。見《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以"盜環"指犯上反叛。
1.盜劫的禍害。
1.亦作"盜火"。
2.盜賊所放的火。
3.竊取火種。希臘神話傳說普羅米修斯從天上盜取火種帶到人間,因此觸怒主神宙斯,被鎖在高加索山崖,但他寧受折磨,堅毅不屈。
1.結聚成伙的盜賊。
1.盜賊的行跡;盜竊的痕跡。
1.謂過量痛飲。
1.亦作"盜劫"。
2.盜竊掠奪。
3.搶劫殺害。
1.竊取克扣。
1.非法截留。亦指非法截留的財物。
1.《淮南子.泛論訓》"齊人有盜金者,當市繁之時至掇而走,勒問其故曰'而盜金于市中何也?'對曰'吾不見人,徒見金耳。'"后用為自欺欺人的典實。
2.《漢書.直不疑傳》"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歸,誤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覺,亡意不疑,不疑謝有之,買金償◇告歸者至而歸金,亡金郎大慚。"后用為無端見疑的典實。
1.亦作"盜警"。
2.謂發生盜賊劫掠事件。
1.竊據。
1.為盜之具。指謀取私利的手段。
1.割據;強占。
1.私自開通水道;非法決裂堤岸。
1.亦作"盜掘"。
2.猶盜發。
1.謂營私舞弊以亂軍。
1.非法征收賦稅。
2.見"盜賊課"。
1.猶盜匪。
1.猶盜巢。
1.猶盜魁。指取富貴或名位不以其道者。《老子》"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余,是謂盜夸,非道也哉!"王弼注"凡物不以其道得之,則皆邪也,邪則盜也;夸而不以其道得之,竊位也。故舉非道,以明非道財皆盜夸也。"魏源本義"盜夸《韓非子》作'盜竽'。案古韻虞﹑麻通用,則'竽'﹑'夸'皆協韻。《說文》'竽'﹑'夸'皆虧聲。蓋篆文'于'作'虧',是以形近致誤。"高亨正詁"'夸'﹑'竽'同聲系,古通用。據韓說,盜竽猶今言盜魁也。竽以樂喻,魁以斗喻,其例正同。"一說,強盜為服飾以夸于人∮上公注"百姓不足而君有余者,是由劫盜以為服飾,持行夸人,不知身死家破﹑親戚并隨也。"參見"盜竽"。
1.亦作"盜夸"。
2.猶盜夸。
1.盜賊首領;大盜。
2.指取富貴或名位不以其道者。
1.古代傳說周穆王八駿之一。頸細,色淺黑。
2.泛指良馬。
1.《谷梁傳.哀公四年》"《春秋》有三盜微殺大夫謂之盜,非所取而取之謂之盜,辟中國之正道以襲利謂之盜。"后以"盜例"指《春秋》書盜的義例。
1.見"盜鈴掩耳"。
1.同"盜鐘掩耳"。
1.竊取祿位。亦指竊取祿位之人。
1.懲辦盜賊的法律。
1.竊盜與叛亂。語本《論語.陽貨》"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2.盜匪之亂。
1.盜竊掠奪。
1.春秋時,秦穆公出游,其右驂亡失,穆公自往求之,見人已殺其馬,方共食,穆公不罪食馬人,而賜其酒,以佐食◇秦晉戰于韓原,晉軍圍穆公乘,食馬者三百馀人奮力救之,遂破晉軍,虜晉惠公。事見《呂氏春秋.愛士》◇用為賞罪臣而終得其力的典實。
1.亦作"盜買"。
2.非法購買。
1.亦作"盜賣"。
2.盜竊出賣;私自出賣。
1.私自吞沒。
1.竊取名聲。
2.盜賊之名。
1.亦作"盜名欺世"。
2.竊取名聲以欺騙世人。
1.竊取名義和稱號。
1.猶掠美。謂竊取他人智慧。
1.謂偷磨金屬錢幣以取其屑。
1.派別。
2.各政黨或政黨中各派別的統稱。
1.猶朋黨。
1.結黨偏私。
1.結黨相連。
1.猶黨籍。諷刺少數人把黨籍視作謀取個人私利的憑證。
1.猶黨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