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精品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七里香社区在线看,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日韩,4949澳门今晚开奖结果

刷刷題

【遣】的拼音、怎么讀

遣

拼音: qiǎn

繁體:遣

筆畫:13

部首:辶

五筆:khgp

結構:半包圍

五行:金

基本釋義

1.

動詞

派,差(chāi),打發。

2.

動詞

消除;發泄。

詳細釋義

1.

派遣,差遣。

1.出自《墨子·非儒下》﹝孔子﹞乃遣子貢之齊,因南郭惠子以見田常,勸之伐吳。

2.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孟嘗君乃約車幣而遣之。

3.出自《江城子·密州出獵》詞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4.出自《紅樓夢》正鬧著,賈母遣人來叫他吃飯。

5.出自《王阿嫂的死》張地主趁他睡在草堆的時候,遣人偷著把草堆點著了!

2.

發送,打發。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

2.出自《漢書·周昌傳》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疾,不能奉詔。

3.出自《浮生六記·閨房記樂》先生知其情,即致書吾父,出十題而遣余暫歸,喜同戍人得赦。

4.出自《饑餓》這一次我們開頭又是這樣地遣開了那些野孩子。

3.

放逐;發配。

1.出自《左傳·哀公二十五年》揮在朝,使吏遣諸其室。

2.出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陽中。

3.出自《女挐壙銘》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師,迫遣之。

4.出自《續獲傳習青蓮教之劉青泉審明定擬折》竊照陜西省上年拿獲傳習青蓮教匪徒周位倫等,經前撫臣李星沅審明,分別問擬斬遣徒罪具奏,接準部覆在案。

4.

古代指丈夫休棄妻子。

1.出自《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便可速遣之,遣之慎莫留。

2.出自《顏氏家訓·后娶》王氏凄愴,不知所容,旬月求退,便以禮遣。

3.出自《蔡文姬》我又聽說有一位公子的夫人穿了絲織的衣裳,被丞相發覺了,說她違背家規,遣回家去叫她自殺了,是真的嗎?

5.

釋放。

1.出自《國語·越語下》﹝越王句踐﹞令大夫種守于國,與范蠡入宦於吳。三年,而吳人遣之。

2.出自《后漢書·光武帝紀上》輒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復漢官名。

3.出自《典故紀聞》若經赦死囚遣而復來者處死,鄰居舍匿之家蔽占不舉者,亦以其罪坐之。

4.出自《革命軍》即或幸而不死,則遣以歸農。

6.

排除;抒發。

1.出自《晉書·王濬傳》吾始懼鄧艾之事,畏禍及,不得無言,亦不能遣諸胸中,是吾褊也。

2.出自《〈白氏長慶集〉序》夫以諷諭之詩長於激,閑適之詩長於遣。

3.出自《三乞守制疏》夫人之最難遣者,憂思之情也。

4.出自《搜書院》又到重陽佳節天,我把襟懷盡遣。

7.

運用,使用。參見“遣詞”。

1.出自《新唐書·徐浩傳》四方詔令,多出浩手,遣辭贍速,而書法至精,帝喜之。

2.出自《超然堂》詩每憐莊周《齊物論》,遣詞曠蕩違經律。

3.出自《兩山墨談》宋時史館作一貴侯傳,其人少賤,嘗屠豕為業,諱之即非實錄,書之即難遣辭。

4.出自《甌北詩話·韓昌黎詩》又如《喜雪獻裴尚書》……等詩,又復措思極細,遣詞極工。

5.出自《蕙風詞話》凡題詠之作,遣詞當有分寸。

6.出自《華蓋集續編·古書與白話》所以他的遣辭用典,有許多地方是惟獨熟于大小故事的人物才能夠了然。

7.出自《世說新語·賞譽》殷中軍道韓太常曰:“康伯少自標置,居然是出群器。及其發言遣辭,往往有情致。”

8.

使,讓。

1.出自《齊民要術·雜說》禾秋收了,先耕蕎麥地,次耕余地,務遣深細,不得趁多。

2.出自《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令瓦礫似生光,遣枯林之花秀。

3.出自《重論文齋筆錄》憑君寄語雨前蕊,莫遣紅雨隨風飛。

9.

雨止放晴。

1.出自《農政全書》凡久雨至午少止,謂之遣晝。在正午遣,或可晴,午前遣,則午后雨不可勝。

相同筆畫的字

相同部首的字

相同讀音的字

組詞

注措

1.見"注錯"。


注錯

1.亦作"注措"。

2.措置,安排處置。


注代

1.古代前后任官吏替換時登記備案,謂之"注代"。


注睇

1.凝眸斜視。


注定

非人的意志或人力所能左右而預先決定的注定會成功|命中注定。


注耳

1.傾耳。


注傅

1.涂搽。


注溉

1.灌溉。


注官

1.銓敘官職。


注畫

1.在注官文書上畫押。謂授予官職。


注喙

1.謂把喙支在地上不動。注,通"柱"。支撐。


注集

1.流瀉匯集。


注籍

1.記錄之簿冊。

2.指登記入冊。

3.古代朝臣受彈劾,情節較重者,在家聽候處理。同時在家門上貼"注籍"兩字,以避免與人往來。


注記

1.記載;記錄。


注家

1.注解古籍的人。


注腳

注解,解釋字句的文字所論甚善,末后注腳尤佳。


注解

解釋文中字句;解釋字句的文字注解古書并不容易|讀一下后面的注解就明白了。


注灸

1.謂艾炷。注,通"炷"。


注口

1.指婦女涂了口脂的嘴。


注連

1.連屬,接連不斷。


注溜

1.傾瀉的水流。


注録

1.記載,登錄。


注碼

1.賭注的數目。碼,籌碼。


注名

1.謂記名于名冊。


注明

1.記載清楚。


注眸

1.猶凝眸。


注目

把目光集中在一點上引人注目|行注目禮。


注目禮

1.軍禮之一。以目注視受禮者之目。

2.泛指以目注視對方的見面禮節。


注慕

1.傾心仰慕。


注擬

1.唐時選舉官員,凡應試獲選者先由尚書省登錄,經考詢后再按其才能擬定官職,稱為"注擬"。宋代選舉因襲此制。


注輦

1.古國名。故地在今印度科羅曼德耳(coromandel)海岸。宋大中祥符八年曾遣使來中國通好。自十一世紀前期至十五世紀前期,同中國保持悠久的友好關系。


注念

1.思念;思慮。


注盼

1.凝視。


注坡

1.謂從斜坡上急馳而下。


注然

1.水涌出貌。


注入

1.灌入。多指抽象事物。

2.記入,記下。


注色

1.填寫履歷。色,腳色。古代指履歷。


注射

1.傾瀉;噴射。

2.比喻流暢地出言。

3.用弓箭集中射擊。

4.(目光或意念等)集中于某一處。

5.用注射器把液體藥劑輸送到機體內。


注神

1.凝神。


注矢

1.把箭搭在弓上。


注視

集中目光看注視著遠方。


注釋

①對書籍和文章中的語匯、內容、引文等作介紹、說明、評議的文字。中國古代對書籍的注釋,因方式的不同而有注”、釋”、傳”、箋”、疏”等之稱。按排印位置的不同,又有腳注”(又稱頁末注”,排印于書頁地腳)、篇末注”(又稱文后注”,排印于全篇文章末尾)、夾注”(注文夾于正文之間)等。注釋所用字體一般小于正文。②辭書的釋義也稱注釋”。


注釋語句

在程序的開始或中間,對程序進行說明的語句。如basic語言中的ren語句。


注授

1.指職官銓選時的登記﹑授受。


注疏

1.注和疏的并稱。注,對經書字句的注解,又稱傳﹑箋﹑解﹑章句等;疏,對注的注解,又稱義疏﹑正義﹑疏義等。注﹑疏內容關乎經籍中文字正假﹑語詞意義﹑音讀正訛﹑語法修辭,以及名物﹑典制﹑史實等。宋人將十三經之漢注唐疏合刊,"注疏"之稱始流行。

2.記述,記載。


注述

1.猶注釋。為古籍作解釋。


注說

1.注解和說明。


注思

1.集中精神思考。


注同

1.謂簽字表示同意。


注頭

1.賭博時所押的錢財。

刷刷題
公司地址: 北京市昌平區龍域北街10號院1號樓C座5層A區0038(集群注冊)
? 2019 shuashuati.com 京ICP備20000060號-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0703

聲明: 本網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絡或網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移除相關內容 刷刷題對內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济纳旗| 翁源县| 沐川县| 永平县| 会理县| 巴林左旗| 崇左市| 大埔县| 双柏县| 康定县| 湘潭市| 铅山县| 泽普县| 忻城县| 宽城| 达拉特旗| 襄垣县| 绥芬河市| 钦州市| 建宁县| 德庆县| 苍南县| 酉阳| 宁南县| 江津市| 稻城县| 赤峰市| 上杭县| 横峰县| 宣威市| 鄂托克旗| 馆陶县| 花莲县| 桑日县| 温泉县| 罗甸县| 商丘市| 东宁县| 松滋市| 白山市| 清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