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馬脖子上部的長毛。又叫馬鬃、馬鬣。
2.
名詞
魚的背鰭;借指魚。
1.
馬鬣。
1.出自《尉繚子·制談》天下諸國助我戰,猶良驥??駬之駛,彼駑馬鬐興角逐,何能紹吾氣哉?
2.出自《赤虹賦》既以為朱鬐白毳之駕,方瞳一角之人。
3.出自《聊齋志異·秀才驅怪》徐展被角微伺之,見一物,獸首人身,毛周遍體,長如馬鬐,深黑色。
2.
魚脊鰭。
1.出自《莊子·外物》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錎沒而下,揚而奮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蕩。
2.出自《搜神后記》俄有一鯉魚鼓鬐水中。
3.出自《柳毅傳書》你在洪波中揚鬐鼓鬣,掀風作浪。
4.出自《悲歌贈吳季子》大魚如山不見尾,張鬐為風沫為雨。
3.
喻彩虹之拱部。
1.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瞰宛虹之長鬐,察云師之所憑。
2.出自《文心雕龍·通變》采如宛虹之奮鬐,光若長離之振翼。
4.
泛指動物頸上的長毛。
1.出自《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奔虎攫拿以梁倚,仡奮舋而軒鬐
2.出自《古岳瀆經》鎖之末見一獸,狀有如猿,白首長鬐,雪牙金爪,闖然上岸,高五丈許。
5.
代指魚。
1.出自《宋書·周朗傳》豈可欲以殞海之鬐,望鼓腮于豎鱗之肆。
2.出自《龍門八韻》從來化鬐者,攀去路應同。
3.出自《題盧征君〈嵩山草堂圖〉》詩神鬐在水不入篊,仙禽在野不受籠。
1.謂趁他人之便請求幫忙。
1.托背裝裱。
1.借口有病。
1.謂以錢財之事付托。
1.古代武器之一。
1.謂依托以生。
1.假稱﹔詭說。
1.憑借﹑承襲。
1.比喻得人援引。
1.謂充任文學侍從之臣。古代天子車駕出﹐文學侍從之臣陪乘后車侍宴游﹐備顧問﹐故稱。
1.受寵﹐承恩。
1.安身﹔棲止。
1.指為假設的人物所作的傳記。
①借故托詞謝絕|托詞不去上班。②推托之詞所謂力不從心,只不過是他不肯去做的托詞。
1.大意。
2.倨傲自尊。
1.猶大膽。
2.猶大意。
1.墊底。謂襯托在下面。
2.謂有底,有依托。
1.猶霍地。一下子,很快。
1.京劇中雙手捧物的一種動作。
1.鮮卑語。非神非人之謂。
1.照顧教養嬰幼兒的機構。有全托﹑半托﹑日托﹑夜托﹑季節臨時托等形式。
1.謂憑借刑法。
2.指烘托映襯的藝術手法。
1.見"托肺附"。
1.謂為帝室近親。
1.猶托跡。
1.安葬。
1.見"托諷"。
1.謂托物以寄諷諭之意。
1.猶言攀龍附鳳。比喻依附帝王﹑權貴。
1.托身隱伏。
1.客套語。謂依賴別人的褔氣使自己幸運。
1.委托;交付。
2.猶囑咐。
1.受托。
2.依附。
1.囑咐;請托。
1.猶寄身。
1.借公事報私怨。
1.猶言假公濟私。
1.猶寄身。
把身后的孤兒相托給別人白帝城劉備托孤。
1.《論語.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邢昺疏﹕"可以托六尺之孤者﹐謂可委托以幼少之君也。若周公﹑霍光也﹔可以寄百里之命者﹐謂君在亮陰﹐可當國攝君之政令也。"后以"托孤寄命"指受遺命托付輔助幼君﹔或君主居喪時﹐受命攝理朝政。亦泛指付托以非常之重任。
1.借口某種原因。
1.由聯合國委托一個或幾個會員國在聯合國監督下管理還沒有獲得自治權的地區。
2.委托保管。
1.謂以國事付托﹔受國事付托。
1.寓情文墨。
1.謂結為姻好。
1.謂寄托功德于美好的稱號。
1.托付以身后大事。指使承繼帝位或繼承職權﹐輔佐大政。
1.猶托生。
1.寄托情懷。
1.謂模仿葷食品形狀﹑借用葷食品名稱制作的素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