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副詞
〈書〉不可。
2.
副詞
〈書〉便;就。
1.
亦作“尀”。
2.
遂;就。
1.出自《后漢書·隗囂傳》帝知其終不為用,叵欲討之。
2.出自《后漢書·班超傳》超欲因此叵平諸國,乃上疏請兵。
3.出自《揮麈馀話》主隸輩見其人物偉勝,詞翰妙絕,眾目叵側。
3.
豈,難道。
1.出自《新唐書·呂才傳》因官命氏,因邑賜族,本同末異,叵為配宮商哉?
2.出自《新唐書辨中》張柬之初與楊元琰共乘艫江中,私語外家革命事。柬之執政引為右羽林將軍,謂曰:“江上之言,君叵忘之?”
4.
通“頗”。很;甚。
1.出自《漢書·司馬遷傳贊》其是非叵繆於圣人。
2.出自《答柳柳州食蝦莓》詩叵堪朋類多,沸耳作驚爆。
3.出自《語錄·論〈大戴禮記〉》《天圓》篇叵有可笑,曾子豈不知天大地小,而慮四角之不掩?
5.
不;不可。
1.出自《說文解字序》雖叵復見遠流,其詳可得略說也。
2.出自《魏書·逸士傳·李謐》以八尺扆置二尺之間,此之叵通,不待智者,皎然可見矣。
3.出自《新唐書·安祿山傳》祿山答書慢甚,叵可忍。
4.出自《說郛》不可,叵字,即釋典所謂二合字。
6.
引申為無。
1.出自《道路憶山中》詩懷故叵新歡,含悲忘春暖。
2.出自《助字辨略》此叵字猶云無也。因不可之義轉相通借耳。
1.即梨。梨在霜后收取﹐故稱。
1.霜的寒威。
1.明亮鋒利。
2.指莊重嚴肅。
1.謂明亮鋒利。
1.即栗子。栗子九月霜降乃熟﹐故稱。
2.指栗樹。
1.白色盛器。
1.潔白的綢帶。喻水色明潔清澈的江河。語本南朝齊謝杋《晩登三山還望京邑》詩﹕"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1.謂雪白地排列成一片。
1.像霜一樣的寒烈。比喻嚴酷。
1.帶霜或經霜的林木。
2.特指楓林。
1.指魚。魚鱗色白﹐故稱。
1.寒霜侵凌。
2.冰凌。
1.白羽。
1.寒夜的滴漏。
1.見"霜露之感"。
1.對父母先祖的悲思。
1.謂因感受寒涼而起的病。
1.指父母先人的生日。
1.《禮記.祭義》﹕"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鄭玄注﹕"非其寒之謂﹐謂凄愴及怵惕﹐皆為感時念親也。"后因以"霜露之感"指對父母或祖先的懷念。
1.見"霜露之病"。
1.對父母先祖的思念。
1.謂發白須白。
1.結霜的路面。
1.奇偉瑰麗。
1.不同的軌道。喻差距甚大。
1.不同的名稱。
2.變更名號。
3.特別的稱號。
1.遠荒異域。
1.特出的政績﹑功績。
1.特等。
1.指技能或技藝不同。
1.難得的際遇。
1.謂繼位方式不同。
1.不相同。
1.不同的月建。
1.指遠方異域。
1.特別的獎掖。
1.高尚的節操。亦指有高尚節操的人。
1.異路,不同的途徑。
1.異域;他鄉。
2.不同于外界之所。
1.特別恩寵和關懷。
1.特出;超絕。
2.斷絕;隔絕。
3.差別;差異。
1.不同。
2.特殊的律條。
1.不同的類別。
2.古稱少數民族。
1.不同的禮制。
2.特別的禮遇。
1.突出的功勞。
1.極美。
2.指美女。
1.非凡的器量。
1.不同的位次﹑地位。
1.遠方異域。
1.異途,不同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