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青白色的絲織品。
1.出自《楚辭·王褒〈九懷·通路〉》紅采兮骍衣,翠縹兮為裳。
2.
淡青色;青白色。今所謂月白。
1.出自《急就篇》縹??綠紈皂紫硟。
2.出自《景福殿賦》墉垣碭基,其光昭昭,周制白盛,今也惟縹。
3.出自《賦得竹如意送詳師赴講》縹竹湘南美,吾師尚毀形。仍留負霜節,不變在林青。
4.出自《朱殤女碣》云水環壅,天色垂縹,俯之幽然。
3.
指淺綠色。參見“縹酒”。
1.出自《文選·曹植〈七啟〉》乃有春清縹酒,康狄所營,應化則變,感氣而成。
4.
指酒。
1.出自《七釋》凍縹玄酎,醴白腐清。
2.出自《和崔舍人詠月》屬思摛霞錦,追歡罄縹瓶。
3.出自《秋懷》詩霏霏煙露拂西窗,緗帙披殘臥縹缸。
5.
用同“標”。參見“縹致”。標致,相貌、姿態美好。
1.出自《儒林外史》不要說姑娘縹致。
2.出自《海上花列傳》想秀寶畢竟比王阿二縹致些。
1.終身。
2.謂使己困窘。
3.窮漢。參見"窮身潑命"。
1.猶言窮漢苦命。
1.極深。
2.謂深入偏僻之地。
1.窮究事物之神妙。
2.用盡精神。
3.即窮鬼。
1.見"窮神知化"。
1.謂窮究事物之神妙﹐了解事物之變化。
1.徹底審問。
1.謂盡其生年;終生。
2.平生。
3.貧民;窮人。
4.傳統戲曲腳色行當﹐小生的一種。大都扮演不第的寒酸文人。如京劇《棒打薄情郎》中的莫稽﹑昆劇《評雪辨蹤》中的呂蒙正等。表演上特別著重做功﹐以表現人物酸腐潦倒之狀。
1.猶盡知。
1.貧困之士;寒士。
1.漢趙曄《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子胥(伍子胥)既渡﹐漁父乃視之﹐有其饑色﹐乃謂曰'子俟我此樹下﹐為子取餉。'漁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潛身于深葦之中。有頃﹐父來﹐持麥飯鮑魚羹盎漿。求之樹下﹐不見﹐因歌而呼之曰'蘆中人﹐蘆中人﹐豈非窮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蘆中而應。"后因稱蘆葦為"窮士蘆"。
1.舊貨市場。
1.困守。
1.猶言困獸猶斗。逼得走投無路的老鼠也會咬貓。喻人被迫過甚﹐雖力不敵﹐亦必反抗。
1.多說多話。
1.極北之地。泛指北方。
1.費盡心思﹐用盡精力。
1.極言用盡心思。
1.舊時對貧窮﹑卑微者的蔑稱。
1.香名。
1.極力搜尋。
1.廣泛地搜羅采集。
1.荒遠的草澤。
1.猶世俗。指百姓。
1.清貧;貧寒。
1.貧寒而迂拘。舊時用以稱窮書生。
1.貧寒而迂腐。
2.指貧寒迂腐的讀書人。
1.猶終年。一年到頭。
1.猶言窮年累世。
1.苦心思索。
1.困厄和顯達。
1.形容極端奢侈﹐盡情享受。
1.極力研求;深入探索。
1.謂季冬時節。
2.終天;畢生。
3.高入天際。
1.猶言天涯海角。
1.困厄與顯達。
2.謂干涸與流通。
3.謂阻隔與通暢。
1.窮人的首領。解放前北方人對革命干部的稱呼。
1.見"窮途"。
路的盡頭;沒有路了。比喻處于困窘的境地窮途末路。
1.絕路。形容處境窘困﹐走投無路。
1.猶隱退。謂退居鄉里。
1.貧困與危險。
2.極其高峻。
1.探究精微的道理。
2.窮盡細微瑣事。
1.追問;究詰。
1.窘困的烏鴉。比喻窮困窘迫的人。
1.困頓窘迫。
1.謂濫用武力。
1.透徹領悟。
1.徹夜;通宵。
1.上古帝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