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輕捷。
2.
形容詞
輕薄。
1.
矯捷;敏疾。參見“僄輕”、“僄悍”。
1.出自《漢書·谷永傳》崇聚僄輕無義小人以為私客。
2.出自《齊煚饒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而鄱陽有镕銀擷茗之利,俗用僄輕,政無刑威,盜賊多有。
3.出自《宣宗御用戧金蟋蟀盆歌》性不近人須耿介,才堪卻敵在僄輕。
4.出自《史記·高祖本紀》項羽為人,僄悍猾賊。
5.出自《史記·貨殖列傳》其民羯羠不均,自全晉之時固已患其僄悍,而武靈王益厲之,其謠俗猶有趙之風也。
2.
輕忽。參見“僄棄”。
1.出自《荀子·修身》怠慢僄棄,則照之以禍災(zāi)。
2.出自《原學(xué)》然世人大共僄棄,以不類遠西為恥。余以不類方更為榮,非恥之分也。
3.
輕狂。參見“僄急”。
1.出自《續(xù)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十四年》亮為人??急,殘忍任數(shù)。
4.
通“剽”。劫取。參見“僄聲”。
1.出自《潛夫論·賢難》且閭閻凡品,何獨識哉?茍望塵僄聲而已矣。
1.屠戮。
1.殺戮和流放。
1.責罰貶黜。
1.懲治﹑脅迫。
1.謂揭露﹑指責人的思想﹑用心。
1.斥退疏遠。
1.懲罰﹔責罰。
1.誅殺﹔斬殺。
1.誅戮責罰。
1.誅戮﹑貶斥。
1.誅戮﹑族滅。
1.討伐有罪者。
1.責罰﹐治罪。
1.春秋二小國名。
1.洙水和泗水。古時二水自今山東省泗水縣北合流而下,至曲阜北,又分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春秋時屬魯國地。孔子在洙泗之間聚徒講學(xué)。《禮記.檀弓上》"吾與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間。"后因以"洙泗"代稱孔子及儒家。
1.見"茱萸囊"。
1.古俗重陽節(jié)佩茱萸,相約登山宴飲,稱茱萸會。
1.指重陽節(jié)。
1.古錦名。
1.裝有茱萸的佩囊。古俗重陽節(jié)取茱萸縫袋盛之,佩系身上,謂能辟邪。
1.唐俗重陽節(jié)登高宴飲時佐酒的女侍。
1.猶株守。
1.猶根柢,基礎(chǔ)。
1.見"株拘"。
1.殘根斷樹。
1.謂因受株連而被殺。
1.亦作"株駒"。亦作"株枸"。
2.枯樹根。
1.見"株拘"。
1.同一行中相鄰的兩個植株之間的距離。
1.樹樁,木根。
1.木頭與土塊。喻愚昧無知。
1.株連牽累。
1.古代西方少數(shù)民族樂名。《周禮·春官·韑韛氏》"韑韛氏掌四夷之樂與其聲歌。"漢鄭玄注"四夷之樂,東方曰韎,南方曰任,西方曰株離,北方曰禁。"一說古代東方少數(shù)民族樂名。
2.古舞曲名。
1.廣泛株連。
1.見"株連"。
1.古地名。春秋陳國夏氏封邑,在今河南西華西南。《詩·陳風·株林》"胡為乎株林,從夏南。"朱熹集傳"株林,夏氏邑也。"一說為株邑之野。馬瑞辰通釋"株為邑名,林則野之別稱。昭《續(xù)郡國志》曰'陳有株邑,蓋朱襄之地。'"
2.猶樹林,林木。
1.因受連累而被殺。
1.株連蔓引。
2.猶蔓延。
1.指刑杖。
1.見"株蘗"。
1.亦作"株枿"。
2.樹木砍伐后根株生出的枝條。
1.梁上的短柱。
日本語中對股份有限公司的稱謂。株式”是股份,會社”是有限公司之意。
1.從先捕獲的犯人口供中招出的同案犯。
1.一種選種方法。在田間選擇符合優(yōu)良品種條件的植株,留下來做種子。
1.株連。
1.樹株作的屋柱。形容房屋簡陋。
1.猶獨坐。
2.受牽連而獲罪。
1.能產(chǎn)珍珠的蚌。
2.喻指明月。
1.原為佛經(jīng)上所說轉(zhuǎn)輪圣王的七種"王寶"之一,即神珠寶。武則天好佛,自稱"金輪圣神皇帝",亦置"珠寶"等于宮廷。見《翻譯名義集》卷三。
2.珍珠寶石。
3.喻指珠子菊。
4.喻指高貴的事物,高尚的思想。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