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見“枇杷”,常綠小喬木,葉子長橢圓形,花小,白色。果實淡黃色或橙黃色,外皮上有細毛。生長在較溫暖的地區,果實圓球形,味甜,可以吃,葉子和果核可入藥。也指這種植物的果實。
1.
亦作“枈”。
2.
見“枇杷”。果木名。薔薇科,常綠小喬木,葉長圓形,花白色,冬花夏熟。實球形或橢圓形,味甜美,供生食,或制罐頭食品。葉可入藥。
1.出自《上林賦》於是乎盧橘夏熟,黃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樸。
2.出自《孔氏談苑》枇杷須接,乃為佳果。一接核小如丁香荔枝,再接遂無核也。
3.出自《廣州竹枝》詩杏子枇杷都上市,玉盤三月有楊梅。
4.出自《征塵》它的本身更像一顆蟲蝕而腐爛的枇杷。
3.
見“枇杷”。即琵琶。參見“琵琶”。
1.出自《釋名·釋樂器》枇杷,本出于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卻曰杷,象其鼓時,因以為名。
比喻粗心大意,辦事不細致周密做習題要細心,不能粗枝大葉。
1.謂制造的產品不顧質量差﹑只求數量多。泛指工作草率馬虎﹑不負責任。
1.亦作"麄質"。
2.粗疏質樸。
1.指粗渣。
1.表面似乎粗率,實際卻很細致;平時比較粗率,有時卻很細致。
1.粗大笨重而價值不高的器物,與細軟相對。
2.形容工作繁重而費力,與輕便相對。
3.形容聲音低而強。
1.見"粗枝大葉"。
1.粗大健壯。
2.指物體粗大結實。
3.形容大而有力。
1.粗疏拙劣,不精美。
1.猶穢濁。
1.粗疏雜亂。
1.粗使丫頭。
1.粗惡。
1.兇猛貌。
1.粗定。大體上安定。
1.粗獷豪放。
1.粗糙的紋理。
1.粗糙草率。
1.粗魯﹑不細心的人。
1.粗疏,不細心。
1.亦作"麄暴"。
2.粗魯暴躁。
1.粗魯急躁。
1.亦作"麄坌"。
2.粗笨。
1.亦作"麄鄙"。
2.粗陋鄙俗。
1.亦作"麁弊"。
2.粗魯欺詐。
3.粗糙而又破舊。
1.亦作"麄帛"。
2.即粗布。
1.亦作"麄布"。
2.質地粗糙的布。
1.亦作"麁才"。亦作"麄才"。
2.粗疏而少才學的人。亦指低級武官。
1.亦作"麄材"。
2.粗大的樹材。
3.粗魯無才學的人。
1.亦作"麄糙"。
2.粗魯。
3.草率;不細致。
1.亦作"麄懆"。
2.強暴。引申為勇敢。
1.粗葛布。
1.粗丑愚笨。
1.植物莖﹑葉上的針刺。
2.指文詞的粗放刺人。
1.亦作"麤觕"。亦作"麄觕"。
2.粗略,粗糙。
1.見"麤粗"。
1.形容極粗陋。
1.粗糙憔悴。
1.人體﹑物體等粗而大。
2.指文章風格粗重有力量。
1.謂大致安定。
1.制作香粉的次料。
1.粗惡衣服。服喪時穿著。
1.粗劣的衣服,蓬亂的頭發。謂不加修飾。
1.見"粗心浮氣"。
1.亦作"麄梗"。
2.阻滯梗塞。
3.粗獷梗直。
1.大功。古代喪服五服之一。服期九月。
1.片茶的一種。
1.粗陋陳舊。
1.亦作"麁怪"。
2.粗糙怪異。
1.亦作"麄官"。
2.古代重文輕武,呼武官為"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