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霹靂”,響聲很大的雷,是云和地面之間強烈的雷電現象。
2.
見“霹雷”,〈口〉霹靂。
1.
見“霹靂”。響雷,震雷。
1.出自《七發》其根半死半生,冬則烈風漂霰飛雪之所激也,夏則雷霆霹靂之所感也。
2.出自《送高閑上人序》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
3.出自《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發跡》走進堂中,只聽得打齁之聲,如霹靂一般的響。
4.出自《雷雨》雷聲大作,一聲霹靂。
2.
見“霹靂”。喻壯盛的聲威。
1.出自《贈何舍人赍詔南紀諸鎮》詩越南海北霹靂動,蠻夷盡奉王正月。
3.
見“霹靂”。雷擊。
1.出自《大唐西域記·劫比羅伐窣堵國》有大石柱,上作馬像,無憂王之所建也。后為惡龍霹靂,其柱中折仆地。
4.
見“霹靂”。比喻突然發生。
1.出自《飛丸記·代女捐生》痛心如割,焦憤如焚,霹靂從空起。
2.出自《南京印象》唉?這在我真是一個晴天霹靂,實在是做夢也沒有想到。
5.
見“霹靂”。形容神速。
1.出自《峽哀》詩峽水劍戟獰,峽舟霹靂翔。
2.出自《憶昨行寄吳中故人》詩狐裘蒙茸欺北風,霹靂應手鳴雕弓。
3.出自《水調歌頭·寄徐二義尊大梁》詞結客五陵英少,脫手黃金一笑,霹靂應弓弦。
6.
見“霹靂”。象聲詞。
1.出自《祭河南張員外文》風濤相豗,中作霹靂。
2.出自《陸軍官學校開校禮成賦呈有棲川熾仁親王》詩拐馬熟連環,飛炮鳴霹靂。
7.
見“霹靂”。古星名。
1.出自《星經》霹靂五星在云雨北,主天威擊擘萬物。
8.
見“霹靂”。古琴曲名。參見“霹靂引”。
1.出自《琴曲歌辭·霹靂引》客有鼓瑟於門者,奏《霹靂》之商聲。
9.
見“霹靂”。古琴名。參見“霹靂琴”。
1.出自《說聽》吾鄉有金某者,得古琴曰霹靂,攜入都,介所識巨珰以獻,上試其音清越。
10.
雷電轟擊。
1.出自《太平廣記》唐葉遷韶,信州人也。幼歲樵牧,避雨於大樹下,樹為雷霹。
2.出自《薦福碑》那其間可不好霹碎了天靈蓋。
11.
突然。
1.出自《好事近·寄妓》套曲又誰知霹起風波,驀然間打散雙鷗。
1.漫不經心的閑談。
1.說書人的自稱。
1.說書人。
1.唐宋以來對說書人的稱謂。
2.介紹人。
1.見"說話中間"。
1.一會兒。形容時間短暫。
1.悅服。
1.顛倒黑白﹐挑撥是非。
1.有意說不真實的話。
1.宋代"說話"類別之一。說詼諧逗趣的話。
1.宋代"說話"類別之一。演講宗教故事。
1.解釋經的著作。
1.注家或評論家。
1.談說持家的事。
1.講價錢。
1.亦作"說劍"。
2.《莊子》有《說劍》篇﹐寫趙文王好劍﹐莊子往說之﹐云﹕"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勸文王好天子之劍◇遂以"說劍"指談論武事。
1.勸說﹐進諫。
1.說書和講經。
1.講解和教授。
2.比喻生硬地﹑機械地空講道理。
3.宗教信徒宣傳教義。
1.比喻聒噪。喈﹐鳥鳴聲。
1.商量妥當。
1.說明解釋。
1.佛教語。每月月半﹑月底集合眾僧講說戒律。犯有過失者﹐亦在此時懺悔。
1.講解儒家的經書。
2.宋代"說話人"說話類別之一。內容為講說佛經故事。
1.說明白﹔說穿。
2.勸解﹐調停。
3.(某一詞語)普遍流行起來。
1.游說之士﹔善于用言語說動對方的人。
1.談說玄理。
1.夸口﹔吹牛。
2.借口。
3.某些曲藝節目演員上場后的一段說白或韻白。
1.謂調解糾紛。
1.說大話。
1.說謊。
1.說大話。
1.謂眾說紛紜。
1.三言兩語無法說清楚。形容情況復雜。
1.反復闡說。
2.猶言總而言之。
1.猶說舌。
1.喜歡。
2.使和悅安樂。
1.說明道理。
2.講理﹐不蠻橫(多用于否定式)。
1.即議論文。
1.序言。
1.指瑣屑的言論。
1.話脫口而出﹐因不加思索而說錯了。
1.學說。
2.辯論。
1.嚕里嚕蘇﹐嘵嘵不休。
1.說話不留余地。
1.同"望梅止渴"。
1.指給人介紹婚姻。
1.舊俗辦喜事人家給媒人的花紅財禮。
1.舊時指為人介紹婚姻或做房地產買賣的牽線工作。
1.談論夢中的事。
2.說夢話。引申為說昏憒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