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怯弱。
1.出自《晉書·文苑傳·王沈》百辟君子,奕世相生,公門有公,卿門有卿。指禿腐骨,不簡蚩儜。
2.出自《宋書·王微傳》吾本儜人,加疹意惛,一旦聞此,便惶怖矣。
2.
困頓。
1.出自《當來日大難行》大牛豎,小牛橫,烏啄牛背,足跌力儜。當來日,大難行。
3.
粗劣。參見“儜奴”、“傖儜”。
1.出自《洛陽伽藍記·凝圓寺》時隴西李元謙樂雙聲語,常經文遠宅前過,見其門閥華美,乃曰:“是誰第宅過佳?”婢春風出曰:“郭冠軍家。”元謙曰:“凡婢雙聲?!贝猴L曰:“儜奴慢罵?!?/p>
2.出自《菉友肊說》乃婢語本適合,初不知雙聲為何事,遂疑元謙罵之,故以“儜奴”報之。
3.出自《祭興元李司空文》夷風傖儜,獷俗悍害。
4.出自《閻立本職貢圖》詩音容傖獰服奇厖,橫絕嶺海逾濤瀧。
5.出自《聊齋志異·跳神》時嚴妝,騎假虎假馬,執長兵,舞榻上,名曰“跳虎神”。馬、虎勢作威怒,尸者聲傖儜。
4.
見“傖儜”。雜亂貌。
1.出自《〈竹枝詞〉序》歲正月,余來建平,里中兒聯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卒章激訐如吳聲,雖傖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轉,有淇、澳之艷。
5.
您。
1.出自《老殘游記》昨日龍叔不說嗎,儜早去也是沒有。
〈書〉斷絕飲食。
斷絕了出路這個辦法要是還不行,那可就絕了路了。
①沒有后代的人家~絕戶。②(~兒)比喻沒有人從事的工作、事業等這個行當快成~了。③(~兒)絕技;絕招這一手是他的~。④(~兒)形容一般人想像不到或做不出來他在這件事上做得太~啦!
指自殺前寫的遺書。
又稱陶瓷發動機”。以優質絕熱材料制造主要受熱部件的一種新型熱力發動機。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發展。通常用耐熱性好、導熱系數小、膨脹系數低的高級陶瓷合成材料制造氣缸蓋、氣缸體和活塞等受熱部件??商岣呷紵?、減少散熱損失。具有體積小、重量輕、耐磨、耐腐蝕、熱效率高、對燃料適應性強等特點,但對材料強度和制造工藝要求較高。
氣體迅速膨脹或迅速被壓縮而使其來不及跟周圍物體交換熱量的過程。
斷絕飲食(表示抗議或自殺)。
完全沒有收成。
希望斷絕;毫無希望感到~ㄧ~的呼喊。
〈書〉本指失傳的音樂,后來泛指傳統已斷的事物經過努力發掘,這種已成~的技藝后繼有人了。
〈書〉①失傳的學問。②高明而獨到的學問高才~。
采取結扎輸精管或輸卵管等方法使人失去生育能力。
電工器材中使帶電體與其他部分隔離的材料。常用的固態材料有絕緣紙、皮、橡皮、塑料、油漆、玻璃、陶瓷、云母等。常用的液態材料有變壓器油等。氣態材料中以空氣、氮氣、六氟化硫等用得較多。
極不容易傳導熱或電的物體,分為熱的絕緣體(如土、氣體、橡膠)和電的絕緣體(如陶瓷、云母、油脂、橡膠)。也叫非導體。
一種用瓷或玻璃制成的電器零件,呈橢圓體形、鼓形、圓柱形等。用來固定導體并使這個導體與其他導體絕緣。俗稱瓷瓶。
(~兒)①絕技。②一般人想像不到的手段、計策。‖也作絕著。
某種生物因不能適應新環境等而逐漸稀少,終于滅絕,例如恐龍。
(~兒)同‘絕招 ’。
1.佛教語。由迷惘而到覺悟的境界。
發覺;看出來日子長了,她才~出他耳朵有些聾。
1.佛教道場。即佛寺。
1.佛教指成佛正覺之路。
2.猶覺得。
1.謂修行悟道的意志。
2.佛地。
1.覺皇。
1.感覺到不是。多有悔悟意。亦慨嘆人事遭遇。語出晉陶潛《歸去來辭》"覺今是而昨非"。
1.悟道的關津。指佛經。
1.指佛教。佛以覺悟為宗;海,喻其教義深廣。
1.顯明。覺,通"較"。
1.佛的化身。佛教認為佛的真身是法身,世人不能見,能見的是佛的化身,故稱釋迦牟尼為"千百億化身"。
1.佛的別稱。
1.佛教語。謂領悟力像劍一樣鋒利。
1.猶敗露。
1.佛教語。謂成佛的道路。
1.佛道語。以車輪的流轉,比喻覺性圓融,周游不息,能發無礙妙用。
1.清室宗族人的稱號。
2.宋徽欽二宗后裔,居于三姓(今黑龍江依蘭)等處,清初編入八旗者,亦稱覺羅,為民覺羅。此覺羅譯言為趙氏。
1.清初為皇族子孫設立的學校名。除授滿漢文字﹑經史文藝外,兼習騎射。
1.睡醒。
1.謂啟發世人覺悟。
1.由一切感覺形成的知覺及思維活動。亦泛指知覺和意識。
1.菩提樹。梵語"菩提"(bodhi)的意譯為覺。
1.佛的別稱。
1.張目而睡。比喻雖處迷境,可以致悟。
①由迷惑而明白;由凝而認清;醒悟政治~ㄧ經過學習,大家的~都提高了ㄧ他終于~到蠻干是不行的。②佛教指領悟教義的真諦。
周恩來、鄧穎超等于1919年9月在天津成立的革命團體。成員有馬駿、劉清揚、郭隆真等二十余人。以革心”、革新”精神,求自覺”、自決”為宗旨。主要活動有出版刊物《覺悟》,領導學生參加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組織留法勤工儉學等◇半數以上社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亦作"覺悟"。
2.見"覺悟"。
1.佛教語。謂能去迷悟道的心。
1.星名。一名天棓。舊謂此星出主人間有兵爭。
1.佛教語。謂能斷離一切迷惘而開悟真理的本性。
1.舊說中的腦神。
1.本謂佛所居的凈土。借指僧院。
2.比喻修行者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