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樣子。
1.
見“忸怩”。羞愧。
1.出自《書·五子之歌》郁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
2.出自《后漢書·蔡邕傳》於是公子仰首降階,忸怩而避。
3.出自《策別十二》其心安於為善,而忸怩於不義,是故有所不為。
4.出自《越縵堂讀書記·梅村集》每敘及易代之際,格格阻礙,若因人笑褚公而并自貢其忸怩跔蹐之狀。
5.出自《天魔舞》登時,他便鎮定了,神態也瀟灑起來,不再像剛才那樣的忸怩了。
2.
見“忸怩”。猶躊躇;猶豫。
1.出自《魏書·文苑傳·溫子升》文襄館客元僅曰:“諸人當賀。”推子升合陳辭。子升久忸怩,乃推陸操焉。
2.出自《送人棄官入道》詩忸怩非壯志,擺脫是良圖。
3.出自《唐摭言·無官受黜》時中書舍人裴坦當制,忸怩含毫久之。
3.
見“忸怩”。退縮不前、局縮不伸貌。
1.出自《舊五代史·唐書·安重霸傳》〔安懷浦〕以臨陳忸怩,為景延廣所誅。
2.出自《秋雨甚田且壞》詩忸怩蚯蚓升堂陛,細碎魚蝦實溝洫。
4.
見“忸怩”。猶輾轉。
1.出自《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須達忸怩反側,非分仿遑。
1.綠色塵末。
2.喻茶葉末。
3.指曲表面所生綠色毛狀的菌。
1.見"緑沈"。
1.濃綠貌。
1.碧綠透明貌。
1.古代駿馬名。
1.猶綠水。
1.綠色紗窗。指女子居室。
2.指貧女的居室。與紅樓相對,紅樓為富家女子居室。
1.綠色瓷制酒器。
1.指綠色的草叢﹑樹叢。
1.青翠色。
1.見"緑蛇"。
1.青綠色。
2.指女子的眉。古代女子以青黛畫眉,呈青黑色。
1.指揮交通的綠色信號燈。綠燈亮,指示車輛行人可以通行。
2.用開綠燈比喻提供方便條件。
1.綠色草地。
2.今指配合環境,創造自然條件,適合于種植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一定范圍的綠化地面或地區,如公園﹑林蔭道等。
1.綠色的蒂。花或瓜果與枝莖相連的部分稱蒂。
1.豆科植物名。一年生草本,葉由三片小葉組成,花小,綠黃色。莢果內有綠色種子,可供食用,亦可釀酒﹑制粉條。用水浸濕,令發芽,稱綠豆芽,可作蔬菜。還可入藥,能清熱解毒。
1.歇后語。綠豆脫皮,青色即褪,因諧音為"請退"。
1.曲節草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曲節草》。
1.綠豆經水浸漬萌發出的豆芽,為一種蔬菜。保持原有營養成分,甘平無毒,兼有解酒毒﹑熱毒等功效。
1.女子的眉毛。古代女子以黛畫眉,呈青黑色,故稱。亦借指美女。
1.亦作"緑蕚梅"。
2.梅花之一種。萼片為綠色。
1.見"緑萼梅"。
1.亦作"緑駬"。
2.古駿馬名。傳說為周穆王八駿之一。
1.馬的別稱。
1.南唐李從謙乘馬采高枝桃花,因自稱其馬為"緑耳梯"。
1.見"緑耳"。
1.烏黑而有光澤的頭發。
2.借指年輕人。
1.無機化合物,是含有七個分子結晶水的硫酸亞鐵。呈藍綠色。可用以制染料﹑墨水和農藥等。
1.指花苞。花未開時,花苞為綠色,故稱。
2.指蓮房。
3.指檳榔的果實。
1.將新鮮綠色植物的嫩莖葉翻壓在地里,經過發酵而成的有機肥料。能增加土壤的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大部分綠肥也可用作飼料。
1.謂綠葉繁茂,紅花凋謝。
1.用作綠肥的農作物。如紫云英﹑金花菜等。參見"緑肥"。
1.竹的別名。新筍成竹時,節間有粉,故稱。
1.礦石名。可作建筑材料。
1.綠色臂衣。臂衣猶今之袖套。
1.綠色桂樹。
2.傳說為仙家之樹,其膏可燃以照明。晉王嘉《拾遺記.燕昭王》"九年,昭王思諸神異。有谷將子,學道之人也,言于王曰'西王母將來游,必語虛無之術。'不踰一年,王母果至。與燕昭王游于燧林之下,說炎帝鉆火之術。取緑桂之膏,燃以照夜。"后因以"緑桂"為燈燭的典故。
1.荔枝名。
1.鶴子草的別名。
1.茶名。
2.傳說中仙女萼綠華之省稱。
1.種植花﹑草﹑樹木,使周圍一片碧綠,在城市可以使環境優美衛生,在山區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2.借喻為重新煥發光輝。
1.化學名詞。即氯化物。
1.烏黑發亮的發髻。泛指婦女美麗的頭發。
1.王芻及蕙草。王芻,即菉草;蕙草,一種香草。
1.指綠耳。駿馬名。傳說中周穆王八駿之一。
1.綠章。舊時道士祈天時用青藤紙所寫的表文。
1.菖蒲之別名。見宋陶谷《清異錄.藥譜》。
1.菰的別名。俗稱茭白。
1.猶燈紅酒綠。形容奢侈豪華的享樂生活。
1.橘的一種。皮色青綠,比一般柑橘小,早熟。
1.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