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忍受;能承受;禁得住。
2.
見“耐心”。不急躁,不厭煩。
1.
忍受。
1.出自《三國志·魏志·胡質傳》縣民郭政通於從妹,殺其夫程他,郡吏馮諒系獄為證。政與妹皆耐掠隱抵,諒不勝痛,自誣,當反其罪。
2.出自《兒女英雄傳》這事叫人怎生耐得!
3.出自《未厭集·苦辛》表嬸耐著受宰割的慘傷給他就醫,給他看護。
2.
禁得起。
1.出自《晉書·苻生載記》洪大驚,鞭之。生曰:“性耐刀槊,不堪鞭捶。”
2.出自《霜月》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3.出自《閑情偶寄·聲容·修容》從來傅粉之面,止耐遠觀,難于近視,以其不能勻也。
3.
勝任。參見“耐官”。
1.出自《夢溪筆談·人事一》向敏中大耐官職。
2.出自《圣武記》清不合於大吏,又不耐簿書錢谷,自奏請改武職,於是改授登萊鎮總兵。
4.
適宜;相稱。
1.出自《廣陵別鄭處士》詩溪水堪垂釣,江田耐插秧。
2.出自《洗兵馬》詩青春復隨冠冕入,紫禁正耐煙花繞。
3.出自《次韻子瞻和子由觀韓干馬》電行山立氣深穩,可耐珠韉白玉羈。
4.出自《滿庭芳·金華道中》曲漁樵話,從頭兒聽他。白發耐烏紗。
5.
愿意;寧愿。
1.出自《郡齋南池招楊轔》詩閑時耐相訪,正有床頭錢。
2.出自《送殷淑》詩惜別耐取醉,鳴榔且長謠。
3.出自《春日即事》詩半晴半雨春無準,燕怯輕寒不耐飛。
6.
挨;拖延。
1.出自《紅樓夢》此時李紈見黛玉略緩,明知是回光返照的光景,卻料著還有一半天耐頭。
7.
同“耏”。參見“耐罪”。
1.出自《漢書·高帝紀下》令郎中有罪耐以上,請之。
8.
同“奈”。無奈;奈何。
1.出自《七月三日戲呈元二十一曹長》詩亭午減汗流,比鄰耐人聒。
2.出自《奉謝泰享送酒》詩非君送酒添秋睡,可耐東池到曉蛙!
3.出自《兒女英雄傳》我便要把合周三賭賽的那萬金相贈,爭耐他分文不取。
9.
引申為容忍。
1.出自《新五代史·漢臣傳·史弘肇》弘肇不喜賓客,嘗言:“文人難耐,呼我為卒。”
2.出自《水滸傳》這兩日也看他不得,權且耐他。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