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乃”。
2.
名詞
用于人名、地名。
3.
名詞
(Nǎi)姓。
1.
在判斷句中,相當于系詞“是”。
1.出自《史記·魏公子列傳》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存之。
2.出自《文心雕龍·原道》辭之所以能鼓天下者,迺道之文也。
3.出自《小滄浪筆談》詩多道家語,迺鄭公與道俗紀游之作也。
2.
代詞。你;你的。
1.出自《漢書·陳平傳》事兄伯如事迺父,事嫂如事迺母。
2.出自《漢書·項籍傳》吾翁即汝翁,必欲烹迺翁,幸分我一杯羹。
3.出自《桯史·汪革謠讖》迺事俟秋涼,即得踐約。
3.
代詞。彼;其。
1.出自《詩·大雅·公劉》既景迺岡。
2.出自《輟耕錄·檄》世濟其惡,真兇悖之賈充;謀及迺心,效奸雄之曹操。
4.
代詞。此;這。
1.出自《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公曰:“吾聞之:五子不滿隅,一子可滿朝。非迺子耶?”
5.
副詞。卻;可是。
1.出自《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楚人拔滎陽,不堅守敖倉,迺引而東,令適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資漢也。
2.出自《漢書·司馬遷傳》今已虧形,為埽除之隸,在阘茸之中,迺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邪?
3.出自《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山七·女偃》〔《山海經》〕其事則往往無稽……迺楊陳皆以為事實,而引之辯之。
6.
副詞。始;才。
1.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於是嬰迺禮文,使主家待賓客。
2.出自《漢書·賈誼傳》太子迺生。
3.出自《效古》詩迺知古時人,所以悲轉蓬。
4.出自《蕙風詞話續編》清通溫雅,初嗜金石,后迺專一於詞。
7.
副詞。僅僅。
1.出自《漢書·蘇武傳》蘇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迺為典屬國。
2.出自《漢書·賈誼傳》諸公幸者迺為中涓,其次廑得舍人。
3.出自《酌古論·劉備》形之而彼不從,予之而彼不取,固將制奇合變,求為不可敗而全軍以返;迺難於舉動,計不復生,如固遜之所輕為也。
8.
副詞。于是;就。
1.出自《國語·晉語四》公曰:“是君子之言也。”迺出陽人。
2.出自《史記·呂太后本紀》呂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迺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趙王。
3.出自《洛神賦》迺援御者而告之。
4.出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關克威招撫當陽詳記》使者于此忻感交集,迺竊然嘆吾祖宗黃帝在天有靈。
9.
副詞。竟然。
1.出自《宋史·余玠傳》舟中皆戰掉失色,而玠自若也,徐命吏班賞有差。夔退謂人曰:“儒者中迺有此人!”
10.
語首助詞。
1.出自《詩·大雅·綿》迺立皋門,皋門有伉;迺立應門,應門將將。
2.出自《漢書·揚雄傳下》昔人之辭,迺玉迺金。
3.出自《鄉里祭劉司寇先生文》迺匡迺襄,式用寧敉。
11.
姓。元代有迺賢。見《元詩別裁集》。
1.出自《萬姓統譜?蟹韻》元迺穆泰字景春,三山人。至正末,以延平路總管監南安縣。
1.或凹或凸,參差不齊。
2.猶伸縮。
1.降生。
演員上場表演。喻指新的方針、政策、規定等正式公布實行醞釀已久的改革方案終于出臺了。
1.出外探聽消息。
1.舊時妓女﹑藝人等應召到私家堂會上應酬或獻藝。
1.往外逃。
1.出外討伐。
1.出考試題目;命題。
1.猶出籠。屜,也寫作"屜"。
1.因傷心而流眼淚。
1.亦作"出畋"。出外打獵。
2.方言。發引。
1.見"出田"。
1.見"出挑"。
1.舊時北方謂妓女出外陪嫖客飲酒。
1.賣出糧食。
1.見"出挑"。
1.出給柬帖。
2.指門聯。
1.訴訟案件的關系人到法庭上接受審訊或訊問。
1.法律用語。律師出庭從訴訟當事人那里取得的費用。
1.從困境中解脫。
2.謂出人頭地。
3.猶出面。
4.謂超出其他。
5.謂貨物暢銷。 6.用在整數后,表示有零頭。
1.指衙役受了賄賂,在打板子時,以板頭著地,好象打得很重,但受刑人受傷并不很重的一種打法。
1.比喻好出頭的人,容易遭受打擊。
1.因罪而受懲治。
1.梵語pattra的音譯字。即貝葉樹。
1.疲憊而喘息。
1.朽壞。
1.衰竭。
1.憊賴秀才。
〈書〉疲憊困倦酒后~,昏昏欲睡。
1.亦作"憊懶"。亦作"憊?"。
2.潑辣,無賴;頑皮。
3.不好的,壞的。
也作憊賴”。調皮;刁頑這個寶玉,不知是怎生個憊懶人物。
1.疲勞。
1.衰老。
1.困倦煩悶。
1.衰頹駑鈍。
1.憔悴的顏色。
1.困頓瘦損。
1.烘制茶葉。
發面用的白色粉末,是碳酸氫鈉、酒石酸和淀粉的混合物。也叫發粉,有的地區叫起子。
1.烘烤。制茶的一道工序。
1.焙烘的火力。
1.以火烘焙蠶繭。
1.焙茶。
1.焙茶的工人。
把物料(如礦石)加熱而又不使熔化,以改變其化學組成或物理性質。
1.古代熏焙笙簧的炭。
1.烘焙藥物。
2.烘焙火藥。
1.烘制。
1.烘焙制作。
1.烘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