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軟”。
2.
動詞
〈書〉退縮。
1.
同“軟”。柔軟。參見“耎脆”。
1.出自《南園》詩泉沙耎臥鴛鴦暖,曲岸回篙舴艋遲。
2.出自《本草綱目·序例上》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耎,各隨五臟之病而制藥性之品位。
2.
同“軟”。弱;懦弱。
1.出自《戰(zhàn)國策·楚策一》鄭魏者,楚之耎國,而秦,楚之強敵也。
2.出自《漢書·司馬遷傳》仆雖怯耎欲茍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
3.出自《明史·于謙傳》謙性故剛,遇事有不如意,輒拊膺嘆曰:“此一腔熱血,竟灑何地!”視諸選耎大臣、勛舊貴戚,意頗輕之。
3.
同“軟”。退縮。
1.出自《史記·天官書》﹝太白﹞已出三日而復(fù),有微入,入三日乃復(fù)盛出,是謂耎,其下國有軍敗將北。
4.
同“蝡”。
5.
參見“惴耎”。蟲蠕動貌。
1.出自《圣主親征漠北頌》上及飛鳥,下及淵魚,惴耎肖翹之物,莫不若其性。
6.
同“餪”。
7.
饋送食物。
1.出自《酌中志·飲食好尚紀(jì)略》﹝四月﹞初旬以至下旬,耎。西山、香山、碧云寺等,耎;西直門外之高梁橋涿州娘娘、馬駒橋娘娘、西頂娘娘,進香。
1.見"曼胡纓"。
1.有光澤而下垂的鬢發(fā)。
1.細(xì)膩光潤。
1.遠(yuǎn)大的志向。
1.欺騙蒙蔽。
1.謂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謾﹐通"漫"。
1.謂收藏東西不謹(jǐn)慎。謾﹐通"漫"。
1.見"謾藏誨盜"。
1.休要驚詫。
1.欺謾與真誠。
1.謂以言相欺相誣。
1.泥腿。
1.土坡。
1.猶彌補。
1.即泥菖蒲。
1.草本植物。白菖的別名。
1.拘泥于常規(guī)。
1.語出漢王符《潛夫論.浮侈》"或作泥車﹑瓦狗﹑馬騎﹑倡排,諸戲弄小兒之具以巧詐。"后因以"泥車瓦狗"泛指兒童玩具。
1.見"泥車瓦狗"。
1.塵土。
1.沙鍋。
1.比喻蟄居而無大志的人。
1.糊窗。
1.泥搓的球形東西。
1.泥坑。
1.指泥塑神像。
1.株守;拘執(zhí)。
1.土墩子。比喻呆板無用的人。
1.泥多佛像就塑得大。比喻根基深厚或附益者眾多則成就便大。
1.小泥人。指陶俑。
1.染而不黑。比喻潔身自好,不受壞的影響。泥,通"涅"。染黑。滓,通"緇"≮色。
1.古代一種酷刑。以泥封耳,以籠罩首。
1.方言。泥土塊。
1.用作肥料的淤泥。包括河泥﹑塘泥﹑湖泥﹑溝泥等。通常用為基肥。
1.古人封緘書函多用封泥封住繩端打結(jié)處,蓋上印章稱"泥封"。又書簡用青泥,詔書用紫泥,登封玉檢用金泥。亦借指書函。
1.比喻同類相勸‖有彼此一樣,誰也不必勸說誰之意。
1.比喻安于下位。
1.土山岡。
1.取泥的弓形工具。
1.爛泥淤積的水溝。亦用作比喻。
1.污泥。
1.拘守古代的成規(guī)或古人的說法。
1.拘守成規(guī)﹑舊說而不知變通。
1.指泥菩薩。
1.泥塑娃娃。
1."雪泥鴻爪"的略語。比喻往事遺留的痕跡。
1.形容泥土稀爛。
1.泥濘。
2.鳥叫聲。
1.竹雞的別名。因其鳴聲如此,故名。
2.泥濘。
1.即涅盤。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