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落葉喬木,品種很多,性耐寒,葉子卵形,早春開花,花瓣五片,有粉紅、白、紅等顏色,氣味清香。果實球形,青色,成熟的黃色,都可以吃,味酸。
2.
名詞
這種植物的花。
3.
名詞
這種植物的果實。
4.
名詞
(Méi)姓。
1.
“坆”的今字。亦作“栂”。亦作“楳”。亦作“槑”。“某”的今字。
2.
指梅花。也指臘梅科的臘梅花。
1.出自《梅花賦》春風吹梅畏落盡,賤妾因此斂娥眉。
2.出自《玉燭新·梅花》詞溪源新臘后,見數朵江梅,剪裁初就。
3.出自《紅樓夢》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孀娥檻外梅。
4.出自《游西湖》詩萼綠梅猶綻,芽黃柳待勻。
3.
指梅樹的果實。可食,亦可用作調味品。
1.出自《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2.出自《東門行》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
3.出自《生離別》詩食蘗不易食梅難,蘗能苦兮梅能酸。
4.出自《水龍吟》詞柳困花慵,杏青梅小,對人容易。
4.
指柟木。即楠木。
1.出自《詩·秦風·終南》終南何有?有條有梅。
2.出自《說文·木部》梅,楠也。
5.
謂鹽梅。喻指宰輔重臣。參見“鹽梅”。
1.出自《送鄭州邵資政》詩帝念人求舊,朝須汝作梅。
6.
指楊梅。
1.出自《項里觀楊梅》詩小傘輕輿不辭遠,年年來及貢梅時。
7.
悲酸貌。參見“梅目”。
1.出自《說文·女部》媢,夫妒婦也。從女冒聲。一曰梅目相視也。
2.出自《蕙風簃隨筆》梅目,目含酸貌。常言隱妒曰酸,醋亦酸也。
8.
節候名。
1.出自《薛舍人韓判官雨晴到所居既霽先呈即事》詩江皋昨夜雨收梅,寂寂衡門與釣臺。
2.出自《埤雅·釋木》故自江以南三月雨謂之迎梅,五月雨謂之送梅。
3.出自《書信集·致母親》上海剛剛出梅,即連日大熱。
9.
姓。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二》梅氏,商紂時有梅伯。以國為氏。宋朝有梅詢,龍圖閣學士;族子堯臣,有詩名,宣城人。
10.
落葉喬木。種類很多。葉卵形,早春開花,以白色、淡紅色為主,味清香。果球形,立夏后熟,生青熟黃,味酸,可生食,也用以制成蜜餞、果醬等食品。未熟果加工成烏梅,供藥用。花供觀賞。
1.出自《詩·召南·拋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
2.出自《論衡·超奇》廬宅始成,桑麻才有,居之歷歲,子孫相續,桃李梅杏,庵丘蔽野。
3.出自《本草綱目·果一·梅》梅,花開于冬而實熟于夏,得木之全氣,故其味最酸,所謂曲直作酸也。
1.即遼西。
1.遼闊原野。
在吉林省南部、四梅鐵路線上。1948年設西安市,1952年改遼源市。人口444萬(1995年)。盛產煤炭,有煤城”之稱。 【遼源市】在吉林省南部、四梅鐵路線上。1948年設西安市,1952年改遼源市。人口444萬(1995年)。盛產煤炭,有煤城”之稱。
1.猶遼遠。
1.泛指遼東沼澤地區。
1.見"遼參"。
1.本為州名。泛指遼東一帶地方。
1.猶遼遠。
1.契丹族。因建國號遼,故又稱遼族。
1.遼遠阻隔。
1.指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1.遼東的別稱。
2.遠近。左,左近,附近。
1.治療疾病。
醫療上對某些疾病所規定的連續治療的一段時間叫做一個療程理療了兩個~,腿疼就好了。
1.指僧尼在鈴﹑鐸之類響器的伴奏之下誦經。
1.指侍衛﹑門卒或仆役。
2.太守的敬稱。
1.即鈴閣。
1.舊時游走各處﹐手搖串鈴召喚病家治病的醫生。又稱走方郎中。
1.檐鈴的聲音。語本《晉書.藝術傳.佛圖澄》﹕"又能聽鈴音以言吉兇﹐莫不懸驗。"
1.長官的公署或臨時駐地。
1.古代州郡長官辦事的地方。
1.鈴鐺。
2.鈴子香的花。
1.亦稱"鈴鈴香"。
2.古稱蘭蕙。唇形科宿根草本植物。秋天葉腋間開花﹐淡紅紫色﹐有香氣。
1.系鈴的馬。
1.丘陵﹐山陵。
2.登山﹐進山。
1.凌侮輕慢。
1.亦作"陵栢"。
2.陵墓上的柏樹。
1.見"陵柏"。
1.山坡。
1.輕侮。
1.山坡﹔地勢較高的田地。
1.見"陵逼"。
1.亦作"陵偪"。
2.欺凌逼迫。
1.衰敗凋敝。
1.衰敗凋敝。
1.墓表﹔墓碑。
1.被壓制的軍隊。
1.起伏飄浮于波濤之上。
2.形容女子步履輕盈。
1.高峻的山嶺。
1.猶崚嶒。不平貌。喻坎坷。
1.謁陵之事。
1.陵墓周圍的場地﹔陵園。
1.凌晨﹔清晨。
1.凌侮傲慢。
1.磨難。
1.衰頹。
1.侵凌﹔侵犯。
1.陵墓旁。
1.凌逼。
1.越位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