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醉顏。
1.狩獵之軍卒。
1.原指掌山澤之虞人所張設的網羅。泛指漁獵者設置的網羅。
①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雙調,五十六字或五十八字。上下闋均兩仄聲韻轉兩平聲韻。②曲牌名。南曲南呂宮、北曲正宮均有。南曲較為常見,字句格律與詞牌半闋相同,用作引子。
1.虞人在匯集所獲獵物時用的旗幟。
中國買辦資本家。浙江鎮海(今寧波)人。早年在外國銀行任買辦◇獨資創辦惠通銀號、三北輪船公司。1918年發起組織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曾任上海總商會會長。1927年從財政上支持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抗日戰爭期間,以救濟難民為由大發國難財◇病死于重慶。
1.見"虞淵"。
1.古掌山澤苑囿之官。
1.周初二國名。相傳兩國有人曾因爭地興訟﹐到周求西伯姬昌平斷。《詩.大典.綿》"虞芮質厥成,文王蹶厥生。"《史記.周本紀》"于是虞芮之人有獄不能決,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讓畔,民俗皆讓長。虞芮之人未見西伯,皆慚,相謂曰'吾所爭,周人所恥,何往為,祗取辱耳。'遂還,俱讓而去。"后因以"虞芮"指能謙讓息訟者。
1.謂虞舜時的《韶》樂。
1.古掌山澤的官。
1.謂伴侍而使愉悅。虞﹐通"娛"。
1.上古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因其先國于虞﹐故稱虞舜。為古代傳說中的圣君。
1.娛悅。虞﹐通"娛";說﹐同"悅"。
1.亦作"虞庭"。
2.指虞舜的朝廷。相傳虞舜為古代的圣明之主﹐故亦以"虞廷"為"圣朝"的代稱。
1.見"虞廷"。
1.指有虞氏之世和夏代。
1.語本《禮記.樂記》"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后因以"虞弦"指琴。
1.周代學校名。
1.希冀之心;僥幸之心。
2.怡悅心情。虞﹐通"娛"。
1.亦稱"虞泉"。
2.傳說為日沒處。
1.古代虞人為戒田獵而作的箴諫之辭。
1.古代葬后虞祭時所立的神主。
1.古代帝王狩獵時﹐擔任圍合禽獸的士兵。
1.求取的欲望。
1.中間挖空的木頭。
1.馬桶。
1.指民間毀謗之話。
1.亦作"辺病"。
2.抱病登車。
1.亦作"辺步"。
2.謂乘轎或步行。
1.亦作"辺車"。
2.小車。
3.指肩輿。
1.載棺以隨。表示決死或有罪當死。
1.輿論。
1.地形道路。
1.《易.說卦》"坤為地……為大輿。"后遂以"輿地"指大地;土地。
2.地理。
1.地理書。
1.地圖。
1.輿夫。
1.車夫或轎夫。
1.車輿冠服與各種儀仗。古代車輿與冠服都有定式,以表尊卑等級。
1.車輿與車蓋。亦代指車。
1.抬肩輿的竹竿。
1.民眾歌謠。
1.管理車轎的官員。
1.謂載棺以隨,以示決死。
1.即鬼宿。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之一。
1.謂置尸機上而抬之。機,抬尸之床。因用指出殯。
1.輿病。
1.車子與幾案。
1.亦作"辺駕"。
2.帝后乘坐的車駕。亦借指帝后。
1.用車載運金玉寶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