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虞舜時的《韶》樂。
1.舊俗,客來靈前吊喪,喪主命人號哭以助哀,謂之助哭。
1.輔助治理。
2.今多用于職務名稱,指協助主要負責人辦事的。
1.幫助;援助。
1.幫忙。
1.幫助做壞事。
1.體育運動中的某些項目,如跳遠﹑跳高﹑標槍﹑跳馬等,在正式動作開始前先跑一段距離以增強沖力,叫助跑。
1.助興。
1.一種物質幫助其他物質燃燒。如氧就能助燃。
1.以幫助他人為快樂。
1.幫助別人去作害人的事。
協助別人辦事的人得力助手|還需要兩個助手。
1.謂天災之外,又加上人禍,使災害更加嚴重。
輔助有殘余聽力的聾人提高聽力的擴聲裝置。其工作原理為傳聲器將接收到的聲音轉變為電信號,經過晶體管放大器放大,再經耳機將放大的電信號轉變為聲波。有盒式、佩帶式、耳背式、微型耳道式等多種。
1.幫助增加威勢。
1.明末為籌措鎮壓農民起義的軍費而加派的賦銀。
2.捐錢以補充軍費。
1.支持;幫助增加興致。
1.支持和幫助他人學習。多指幫助自學者。
1.發給學生的補助金。
1.助理研究員的簡稱。
1.宋神宗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初行免役法,凡當役人戶,分五等出錢,募人充役;使原來享受免役特權的豪紳﹑官吏﹑僧道等出錢助役,稱助役錢。此為王安石變法的重要措施之一。參閱《宋史·食貨志上五》﹑《宋史·王安石傳》。
1.輔佐,幫助。
1.猶言湊趣兒,解悶兒。
1.虛詞。
1.佐助他人發喪送葬。
1.謂在戰斗中幫助增加聲勢和力量。
1.捐獻財物以救濟災民。
1.猶助桀為虐。紂,殷末暴君。比喻幫助惡人作壞事。
1.即虛字。
1.苧麻布。
1.纻衣與縞帶。《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季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與之縞帶,子產獻纻衣焉。"后因以"纻縞"為友朋交誼之典。
1.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皮纖維潔白有光澤,是紡織工業重要原料。
1.苧麻所織之衣。《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與之縞帶,子產獻纻衣焉。"杜預注"吳地貴縞,鄭地貴纻,故各獻己所貴,示損己而不為彼貨利。"后用為友朋交誼之典。
1.傳說中島嶼名。
1.即橡實,橡子。
1.山名。在浙江省諸暨市南,相傳西施為此山鬻薪者之女。見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
2.用為西施的代稱,或泛稱美女。
1.指用苧麻和蒲草編成的斗笠。
1.清除廁所。
1.櫟木的果實。亦指櫟實之殼。
1.亦作"眥睚"。
2.怒目而視。亦借指微小的怨忿。
1.眼珠像要突出眼眶。形容瞪大眼睛發怒的樣子。
1.側目而視。表示輕蔑。
1.骸骨;尸體。
1.骸骨;尸體。
1.肉湯。
1.肉瘤類膿瘡。
1.肉瘤。比喻多馀無用之物。
1.指身為宗室而撫綏一方的諸侯。
1.猶言家里人,族人。
1.同族遠房兄弟互稱宗表。
1.官名。周代六卿之一。掌宗廟祭祀等事,即后世禮部之職。因亦稱禮部尚書為大宗伯或宗伯,禮部侍郎為少宗伯。
2.官名『代官名。掌宗室之事。秦時本名宗正,漢元始四年,改名宗伯。
3.稱文章學問受人尊崇的大師。
4.復姓『有宗伯鳳。見《通志.氏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