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求取的欲望。
1.得天道。謂遵守永恒的運行規律。
2.謂得四時之正。
3.謂得天助。
4.指具有的自然條件。
獨具特別優裕的條件此地依山傍海,得天獨厚。
1.仕途得志。
1.猶言得魚忘荃。蹄,兔羋。語出《莊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1.可靠,可信賴。
1.謂得以脫身。
2.佛教語。謂得以脫去生死之苦。
1.見"得無"。
1.見"得未曾有"。
1.謂前所未有,今始得之。
1.謂居應有之位置。
2.謂居要職。
3.指得帝位。
副詞。也作得毋”、得微”。能不;豈不是得無病乎|若輩得無苦貧乎?
1.見"得無"。
1.得無。猶言莫非,豈不是。
得知;獲知得悉詳情。
1.成仙。
2.用作去世的婉詞。
1.見"得閑"。
1.猶遂心。
1.猶得歲。
2.猶成熟。
1.謂德行流播。得,通"德"。
1.獲得姓氏。
1.得以親近。
2.得到皇上或權貴的寵幸。
1.《詩.小雅.魚藻》"魚在在藻"毛傳"魚以依蒲藻為得其性。"后以"得性"謂合其情性。
1.生男孩。
2.謂獲雄雉,傳說中以此為瑞征。
1.猶當言。
2.獲得講話的機會。
1.原謂盲人復明。晉法顯《佛國記》"精舍西北四里有榛,名曰得眼木。有五百盲人,依精舍住此,佛為說法,盡還得眼。盲人歡喜,刺杖著面,頭面作禮,杖遂生長丈,世人重之,無敢伐者,遂成為榛。是故以得眼為名。"后用以比喻人由迷昧而得醒悟。
1.指服裝﹑打扮好看,挺有樣子。
1.得其要領;抓住要點。
1.猶言得了。
2.應答之詞。猶言明白啦。
1.得道。
2.天的代稱。
1.即得壹元寶。
1.見"得壹元寶"。
1.見"得壹元寶"。
1.古錢名。唐干元二年史思明據洛陽時所鑄。形制略似開元通寶。亦省稱"得壹錢"﹑"得壹"。
1.得其所宜;適當。
1.謂得以了結。
2.謂出于自己的意愿。
1.可以;賴以。
1.得到好處﹑益處。
①領會意旨得意而忘言。②滿意;稱心得意門生|十分得意。③驕傲自滿;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自鳴得意。④得志少年得意,一帆風順。
1.謂只取其精神而無視其形式。
高興得失去了常態看他那向人炫耀時得意忘形的神態。
1.謂既已領會其意旨,則不再需要表意之言詞。語出《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2.引申為彼此默喻,心照不宣。
1.見"得意洋洋"。
1.亦作"得意揚揚"。
2.形容十分得意的樣子。語本《史記.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1.獲利。
1.得到任用。
2.猶可用。
3.猶得力。指做事能干。
1.比喻已達目的,即忘其憑借。"荃"亦作"筌"。
筌也作荃”。《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后以得魚忘筌”比喻達到了目的而忘記了原來憑借的東西。
1.《易.剝》"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小人剝廬',終不可用也。"王弼注"君子居之,則為民覆蔭,小人用之,則剝下所庇也。"孔穎達疏"君子得輿者,若君子而居此位,能覆蔭于下,使得全安。是君子居之,則得車輿也。"后人遂以"得輿"喻得獲庇蔭。
1.受到月光的照臨。
1.戲曲中的襯字,無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