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捕鳥的網(wǎng)。
1.出自《詩·王風(fēng)·兔爰》有兔爰爰,雉離于羅。
2.出自《野田黃雀行》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3.出自《閑居》詩故人通貴絕相過,門外真堪置雀羅。
2.
指捕獸的網(wǎng)。
1.出自《抱樸子·譏惑》近人值政化之蚩役,庸民遭道網(wǎng)之絕紊,猶網(wǎng)魚之去水罟,圍獸之出陸羅也。
2.出自《駁建立孔教議》譬多張罝羅待雉兔,嘗試為之,無所堅信也。
3.
張網(wǎng)捕鳥。
1.出自《詩·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
2.出自《周禮·夏官·大司馬》羅弊,致禽以祀坊。
3.出自《新唐書·王世充傳》又羅取飛鳥,書符命於帛,系鳥頸縱之。
4.出自《聊齋志異·豢蛇》一少年入山羅鷹。
4.
羅致;招請。
1.出自《漢書·王莽傳上》網(wǎng)羅天下異能之士。
2.出自《送正仲都官知睦州》詩灘上嚴子祠,系船聊經(jīng)過,其人當(dāng)漢興,富貴不可羅。
3.出自《輟耕錄·發(fā)宋陵寢》厥后越有新治中來,聞其事,異其人。下車,首物色得之,亟拜,亟為禮,羅而致之館下。
5.
包羅。
1.出自《莊子·天下》萬物畢羅,莫足以歸。
2.出自《二月下浣軍次遂安城北吟于行府》志頂江山心欲奮,胸羅宇宙氣潛吞。
6.
約束,防范。
1.出自《漢書·刑法志》今律令煩多而不約,自典文者不能分明,而欲羅元元之不逮,斯豈刑中之意哉!
2.出自《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方今法嚴令具,所以羅天下之士,可謂密矣。
7.
陳列。
1.出自《楚辭·招魂》軒辌既低,步騎羅些。
2.出自《贈衛(wèi)八處士》詩問答未及已,驅(qū)兒羅酒漿。
3.出自《送徐州舉人赴省試》詩昔時大禹致方物,神光玉色羅廣庭。
4.出自《聊齋志異·胡氏》酬酢甚歡,前郤俱忘。命羅酒漿,遍犒從者,上下歡慰。
8.
分布;分散。
1.出自《史記·五帝本紀》時播百谷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
2.出自《南山詩》或羅若星離,或蓊若云逗。
9.
阻止;遮攔。參閱《通典·兵五》。
1.出自《墨子·備高臨》城上以答羅矢。
10.
稀疏而輕軟的絲織品。
1.出自《楚辭·招魂》蒻阿拂壁,羅幬張些。
2.出自《西廂記》比及將暖帳輕彈,先揭起這梅紅羅軟簾偷看。
11.
細篩的一種。
1.出自《藍采和》將著個瓦瓶木缽白磁罐,抄化了些羅頭磨底薄麩面。
2.出自《天工開物·粹精》凡麥經(jīng)磨之后,幾番入羅,勤者不厭重復(fù)。
12.
用羅篩東西。
1.出自《齊民要術(shù)·造神曲并酒》三種合和,碓??,凈簸擇,細磨;羅取麩,更重磨。唯細為良。
2.出自《云麓漫鈔》所取銀礦皆碎石,用臼搗碎,再上磨,以絹羅細,然后以水淘,黃者即石,棄去;黑者乃銀。
3.出自《紅旗譜》春蘭說著,盡低了頭,眼睛也不抬一抬,只是看著手羅面。
13.
英語gross省音譯。量詞。十二打為一羅。
14.
通“罹”。遭遇。
1.出自《漢書·于定國傳》羅文法者于公所決皆不恨。
2.出自《贈從弟》詩豈不羅凝寒,松柏有本性。
15.
通“罹”。憂愁。
1.出自《左傳·襄公八年》兆云詢多,職競作羅。
16.
通“蘿”。女蘿。
1.出自《新唐書·楊收傳》琴通黃鐘、姑洗、無射三均,側(cè)出諸調(diào),由羅蔦附灌木然。
17.
用同“鑼”。打擊樂器,銅制。
1.出自《清平山堂話本·戒指兒記》笙簫社火,羅鼓喧天。
2.出自《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包龍圖斷曹國舅公案傳》西廊下面同羅響,東廊怨鼓甚分明。
18.
用同“籮”。竹編的器物。
1.出自《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花關(guān)索出身傳》我收得一羅金銀與他嫌少,要放火焚莊。
19.
古國名。熊姓,在今湖北宜城西。春秋時為楚所滅。
1.出自《左傳?桓公十二年》伐絞之役,楚師分涉于彭,羅人欲伐之。
20.
姓。
1.出自《廣韻?歌韻》羅,姓。
1.猶言滾滾波濤。
1.亦作"波蕩"。
2.水波搖蕩;蕩漾。
3.動蕩,不安定。
4.鼓動;影響。亦指受鼓動;受影響。
5.奔競,追逐名利。 6.流離遷徙。
在微波段用來傳輸電磁波的空心金屬管。通常為矩形或圓形截面。內(nèi)壁鍍有高導(dǎo)電率金屬,如銀。由于電磁波集中在波導(dǎo)管內(nèi),輻射損耗極小;因管內(nèi)為空氣,介質(zhì)損耗也小。但加工精度要求高。
即中歐平原”(858頁)。
物理學(xué)的基本原理之一。介質(zhì)中同時存在幾列波時,每列波能保持各自的傳播規(guī)律而不互相干擾。在波的重疊區(qū)域里各點的振動的物理量等于各列波在該點引起的物理量的矢量和。
比喻不安定;起伏不定情緒波動|引起工商界的波動。
1.無線電廣播中,把無線電波按波長不同而分成的段。如長波﹑中波﹑短波﹑超短波。
電路的一種接插元件。用來轉(zhuǎn)換波段或選接不同電路。可按規(guī)格,以刀數(shù)、位數(shù)和絕緣片層數(shù)來分;按結(jié)構(gòu)則分撥動式、旋轉(zhuǎn)式、推鍵式、琴鍵式等。
1.迷信傳說稱陰間的一種似豬非豬的怪獸。
在任一確定時刻,在一個波長范圍內(nèi),波所到達的各點都處于不同的振動狀態(tài),振動達到正向位移最大值的位置。振動達到負向位移最大值的位置稱為波谷”。如水面波,凸起的最高處是波峰,凹下的最低處是波谷。
1.波峰。
見波峰”。
1.水神。
1.水波反射出來的光。
1.比喻文筆變化多致。
1.以物擊水,一波動,眾波隨而擾動。比喻受到驚擾震動。
1.猶波屬云委。
1.謂擴散其害。
1.水鳥。《文選.司馬相如》"水蟲駭﹐波鴻沸。"呂延濟注"波鴻﹐水鳥也。沸﹐猶亂飛也。"一說為浪濤。見《文選》郭璞注。
1.指書法中捺的折波和橫筆。亦泛指筆畫。
本指波浪所及◇指牽連、影響或擴散到波及后代|波及甚廣|運動波及了十多個省市。
波浪強度的等級。波浪愈高等級愈大。1975年3月中國國家海洋局公布的波級如下表波級波高(h)范圍(米)波級名稱0-無浪1h13<01微浪201≤h13<05小浪305≤h13<125輕浪(續(xù)表)波級波高(h)范圍(米)波級名稱4125≤h13<25中浪525≤h13<4大浪64≤h13<6巨浪76≤h13<9狂浪89≤h13<14狂濤9h13≥14怒濤
雕塑。羅馬尼亞布朗庫西作于1913年。波嘉尼系羅馬尼亞女畫家。作品將波嘉尼小姐的橢圓形臉蛋、大眼睛以及用手托腮的動作加以夸張和簡化,詼諧風(fēng)趣,富有裝飾性。
1.書法用語。右下捺筆。腳,指筆形中的捺,俗稱捺腳。代指書法的筆畫。
1.奔競,為名利而奔走競爭。
1.形容詩文峻拔而有韻致。
1.即薩桑王朝統(tǒng)治下的波斯。參閱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波剌斯等三國》。
中歐國家。北臨波羅的海。面積3127萬平方千米。人口3862萬(1995年)。首都華沙。以平原為主。溫帶大陸性氣候。經(jīng)濟較發(fā)達。工業(yè)為主要經(jīng)濟部門。煤儲量居世界前列。世界主要煤炭生產(chǎn)國和出口國之一。
波蘭的主體民族。另有部分分布在美國、法國和獨聯(lián)體各國。約4270萬人(1985年)。講波蘭語。多信天主教。主要從事工業(yè),部分從事農(nóng)業(yè)。
比喻聲勢雄壯,規(guī)年大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明朝末年又一次爆發(fā)了波瀾壯闊的農(nóng)民起義。
1.見"波瀾"。
1.即撥浪鼓。玩具名。帶把兒的小鼓。來回轉(zhuǎn)動時,兩旁系在短繩上的鼓槌擊鼓作聲。參見"撥浪鼓"。
1.猶老翁。
1.牽連;連累。
2.波及。
1.見"波棱"。
1.即玻璃。
中南太平洋的島群,意為多島群島”。在180°經(jīng)線以東及南、北回歸線之間。總面積26萬平方千米。由火山島和珊瑚島組成。經(jīng)濟以農(nóng)業(yè)和旅游業(yè)為主。
1.猶牽連。
1.水波,波紋。
1.明凈的水波。亦用以形容波狀物。
1.指澤國之民,水鄉(xiāng)之民。
1.水流;支流。
2.隨波逐流。比喻世事的變化。
3.形容目光流轉(zhuǎn)。
1.猶官位。
相關(guān)相互往來聯(lián)系事務(wù)的文件~袋ㄧ~要求簡明扼要。
1.舊時官府的一種告示。
1.指將軍的營帳。
1.復(fù)姓。春秋時魯國有公巫召伯。《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1.樂府歌辭名。《樂府詩集》附于相和歌辭《箜篌引》下。四言四句﹐以歌辭首句"公無渡河"而名。
關(guān)于國家或集體的事務(wù)辦理~ㄧ~人員ㄧ~繁忙。
供國家機關(guān)和鐵路有關(guān)人員到沿線檢查工作的專用鐵路車輛。設(shè)有辦公室及生活設(shè)備。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