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咯噔”。形容皮鞋踏地或物體撞擊等聲音。模擬心跳等的聲音。
2.
見“咯咯”。①形容笑聲。②形容咬牙聲。③形容機槍的射擊聲。④形容某些鳥的叫聲。也作格格。
3.
見“咯吱”。形容竹、木等器物受擠壓發出的聲音。(多疊用)
1.
禽鳥鳴聲。
1.出自《集韻·入鐸》咯,雉聲。
2.出自《古屋》我聽到一種如像山鷸的咯嗚似的聲音響起來了。
2.
方言。猶這。
1.出自《白雪遺音·玉蜻蜓·游庵》咯是庵,弗是啥廟。
2.出自《新華月報》〔她〕經不得咯號風浪。
3.
象聲詞。參見“咯吱”、“咯咯”等。
1.出自《紅樓夢》只聽咯吱一聲,寶釵便故意放重了腳步。
2.出自《彷徨·肥皂》你去買兩塊肥皂來,咯支咯支遍身洗一洗,好得很哩!
3.出自《水滸傳》智深到得禪床邊,喉嚨里咯咯地響,看著地下便吐。
4.出自《聊齋志異·魯公女》俄聞喉中咯咯有聲,忽見朱櫻乍啟,墜痰塊如冰。
5.出自《落霞孤鶩》說著,咯咯地笑起來了。
6.出自《四世同堂》〔招弟〕咯咯的笑起來。
7.出自《端陽節》雞群嚇得來從草堆那邊,飛上籬落,跟著又“咯咯”地叫著,撲進菜園里去。
1.指東方之地﹐日出之所。
2.指天子封東方諸侯"授茅土"時用的青色泥土。
3.指青州一帶。
1.江南傳統時令食品名。在米粉中拌以野草或樹葉之汁做成的團子。
1.兩腿青紫如走馬疳那樣部分組織潰瘍﹑發黑﹑壞死﹐稱"青腿牙疳"。
1.盛放印信﹑文書﹑弓弩等物的青色皮袋。
2.借指負責捧持官印的皂隸。
俗稱田雞”。兩棲綱,蛙科。背部黃綠或深綠色,有黑斑。頭略呈三角形,眼圓而突出,能迅速發現飛蟲。口大,舌根附于下頜前端,舌尖分叉,能突然翻出口外,捕食害蟲。中國各地都有,營半水棲生活。常作為實驗動物。
1.青色的幃幕。指閨閣。
1.指太子東宮。也泛指皇子所居。
2.借指古代門下省等中央官署。
3.借指禮部考試進士之所。古代開科取士多在春季﹐故稱。
1.古代五行說指東方青色的光華。引申為春天。
1.花草樹木的清新氣味。
1.高空。喻高位。
1.傳說中的鳥名。
1.指青烏子。傳說中的古代堪輿家。
2.為堪輿家的美稱。
3.指堪輿之術。
4.泛指堪輿學的書籍。
5.借指風水寶地。 6.鳥名。即烏鴉。 7.借指太陽。太陽又稱金烏。 8.復姓『有青烏子。見漢應劭《風俗通.佚文》。
1.原指古代作戰時不披盔甲。今比喻放下各種思想包袱投入工作。
1.便于攜帶的財物。
2.指資歷輕淺者。
1.容易逃跑。
2.迅疾逃跑。
1.行走迅捷。
2.指行走迅捷的人。
3.善走的獵犬。
1.輕裝的兵卒。
1.說話輕薄,沒有分寸。
1.形容言辭輕佻刻薄。
1.見"輕剽"。
1.失敗,大敗。
1.見"傾诐"。
1.亦作"傾杯樂"。亦省作"傾杯"。亦省作"傾杯"。
2.唐教坊曲名◇用作詞牌名。唐崔令欽《教坊記》﹑南卓《羯鼓錄》所載樂曲均有《傾杯樂》。
1.逝世,去世。多指長輩。
1.亦作"傾陂"。
2.謂偏頗不正。
1.傾瀉的水流。
1.向前仆倒;跌倒。
1.亦作"傾仄"。
2.偏斜,傾斜。
3.指偏離。
4.指行為邪僻不正。
5.億不定。 6.崎嶇不平。 7.隨順;依附。 8.困頓,顛沛。 9.指社會動蕩不安。 10.覆滅;敗亡。 11.倒塌。
1.諂諛。
1.把話全部說出來。
1.滿朝。指所有的朝臣。
2.超過全部朝臣。
3.傾覆朝廷。
1.翻倒的車。比喻失敗了的前事。
1.竭盡誠心。
1.《詩.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婦傾城。"鄭玄箋"城,猶國也。"孔穎達疏"若為智多謀慮之婦人,則傾敗人之城國。"后以"傾城"為女主擅權﹑傾覆邦國的典故。
2.舊以形容女子極其美麗。
3.形容花色絕美。
4.指美女。
5.全城,滿城。
1.倒塌殘破。
1.謂殷切期待。
1.猶傾囊,謂盡出所有。褚,囊袋。
1.傾軋罷免。
1.分崩離析;淪亡。
①倒下;仆倒大旗傾倒|兔絲故無情,隨風任傾倒。②欽佩風流倜儻,令人傾倒|志士懷感傷,心胸已傾倒。③(-dào)全部倒出來。比喻話全部說出反覆數千言,傾倒罄竭。
1.傾斜,歪斜。
1.跌倒;傾覆。
1.謂傾害與玷辱。
1.跌倒。
1.震動;轟動。
2.指因愛慕而動情。
3.傾覆;動搖。
1.指植物枯萎倒伏。
2.指屋宇傾倒損毀。
1.競爭;爭奪。
1.跌落;倒塌。
1.謂側著耳朵靜聽。
1.形容峰巒險峻,向下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