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不行于世。
2.謂沉物填塞。
3.猶淵塞。沉靜篤實。
即直立在房里兀立起來。
1.襯詞。
2.有時亦用作指示代詞﹐猶兀那。
1.見"兀臬"。
1.突兀高亢。
1.指示代詞。猶那﹐那個。可指人﹑地或事。
1.亦作"兀舮"。
2.動搖貌。
1.舊時占卜法認為不吉之日。
1.頭發脫落。形容年老。
1.兀﹐前綴。猶言誰。
1.不冷不熱。
2.不爽利;不干脆。
1.高聳突出貌。
2.突然。
1.形容心跳不安。
①勤奮辛勞的樣子兀兀以窮年。②昏昏沉沉的樣子終年醉兀兀。
1.醉酒貌。
1.見"兀兀陶陶"。
1.猶言昏昏沉沉。
1.猶乜斜。
1.復姓。金有兀顏畏可。見《金史》本傳。
1.斷去一足的人。
2.金元兩代對松花江下游直到黑龍江下游及精奇里江南北﹑烏蘇里江東西從事漁獵和采集的許多不同族屬部落的泛稱。兀者以捕捉貂﹑鼠﹑水獺﹑海豹﹑鷹鶻等為生﹐養狗駕拖床﹐善造船。元設"管兀者吉烈迷萬戶府"進行統轄。明代習稱為野人女直。清代有各種以"窩集"命名的部落﹐即指兀者。
1.即杌子。蝎凳。
2.見"兀自"。
副詞。①仍舊;還是書幃里兀自點著燈火。②徑自;公然見他宅舍鮮凈,便即兀自占著。
1.黨項語音譯。西夏國主的自稱。
1.獨自端坐。
1.《詩·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鄭玄箋"'拜'之言'拔'也。"召伯有德政﹐人民愛之﹐不忍拔除召伯曾在其蔭下休息的甘棠樹◇以"勿拜"指德政。
1.不愿意提及。表示鄙視。
2.不錄用。
1.我國南北朝時少數民族名。居今吉林長白山﹑松花江一帶﹐為滿族的祖先。
1.《詩.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后以比喻德政。
1.猶無慮。概略﹐大旨。
1.不追究;不談。
1.猶毋寧。寧可﹐不如。
1.復姓。
1.不要這樣。
2.方言。猶不然。轉折連詞。
1.不逆。猶言順暢。
1.猶惚恍。不清晰。
1.一種被認為象征友誼或愛情的花。原產西歐﹐我國各地都有引種﹐可供觀賞。
1.猶勉勉。勤懇不懈貌。
2.猶忽忽。憂愁貌。"勿"與"忽"聲近而義同。
3.指恍忽貌。
4.匆忙;急遽。
1.象聲詞。笑聲。
2.象聲詞。噓寒聲。
1.不服藥。
2.指病愈。
1.猶無已。不得已;不能止。
1.猶毋庸﹐無庸。不必﹐無須。
1.猶勿動。謂不可有所作為。
1.沒有。
1.復姓。
1.致力于法治。
1.猶歸附。
1.古代隱士。相傳湯讓位給他﹐他不肯接受﹐負石沉水而死。
1.從事農業生產。
1.一定要。
1.務農。
1.猶言樂善好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