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聚合在一起;到一塊兒。
1.出自《江賦》聿經始於洛沫,攏萬川乎巴梁。
2.出自《凰求鳳·阻兵》這等說起來,神仙也講不攏,勸你不要思量。
3.出自《秋》蕓看見覺民進來,連忙站起,攏手對他拜了拜。
2.
指船筏靠岸。
1.出自《江南曲》發向橫塘口,船開值急流。知郎舊時意,且請攏船頭。
2.出自《儒林外史》婁四老爺,請攏了船,家老爺在此。
3.出自《通俗編·雜字》今謂泊船曰攏。
4.出自《欺騙》那只竹筏在隔開不遠的溪邊攏住了。
3.
到達;靠近。
1.出自《西游記》他卻帥本洞妖兵二百余名持來助陣,故此先攏姐家問信。
2.出自《紅樓夢》黛玉便攏上來要抓他,口內笑說:“你越發瘋了!”
3.出自《一個女人的悲劇》然而又怕這一天走不攏家,又會在路上過夜,便決定走一陣路,又休息一陣。
4.
梳理;整理。
1.出自《信筆》詩睡髻休頻攏,春眉忍更長。
2.出自《詠浴》再整魚犀攏翠簪,解衣先覺冷森森。
3.出自《南鄉子》詞攏云髻,背犀梳,焦紅衫映綠羅裾。
4.出自《通俗編·雜事》小理發曰攏。
5.出自《在婦產院里》她呢,對著鏡子攏頭發。
5.
牽,拉。
1.出自《長安少年行》長攏出獵馬,數換打球衣。
2.出自《西游記》八戒挑著擔,沙僧攏著馬,徑投西路而去。
3.出自《兒女英雄傳》用兩手靠定了那石頭,只一撼,又往前推了一推,往后攏了一攏,只見那石頭根腳上周圍的土兒就拱起來了。
4.出自《人民文學》馬車把式就要跳下車來,攏住點轅馬。
6.
總計,總共。
1.出自《營造法式·小木作制度四·佛道帳》造佛道帳之制,自坐龜腳至鴟尾,共高二丈九尺,內外攏深一丈二尺五寸。
7.
籠絡,拉攏。
1.出自《新兒女英雄傳》﹝公公﹞只怕小梅再出去工作,有時候故意給小梅弄點兒好的吃,想攏住她。
8.
使柴、煤等燃燒。
1.出自《相隔一層紙》詩屋子里攏著爐火,老爺吩咐開窗買水果。
2.出自《踏察記事》大家這才笑著互相拉著站起來,忙去砍柴攏篝火。
9.
量詞。
1.出自《參觀奧斯威辛集中營》一列列的火車開進活人,一輛輛的汽車拉出尸灰,后面就是四攏通天的火柱,顯示燒人的煙囪冒出的火。
10.
彈奏弦樂器的一種指法。
1.出自《琵琶引》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后《綠腰》。
2.出自《張生煮海》表訴那弦中語,出落著指下功,勝檀槽慢掇輕攏。
3.出自《淞濱瑣話·煨芋夢》旋娟正欲展撥攏弦,復歌一曲,突有偉丈夫從空而下。
承接前面的,開啟后面的青年是承前啟后的橋梁|發揮承前啟后的作用。
1.辦喪事。衾,殮尸的包被。
1.謂權宜除授官員。
①對事實行為表示確認;同意他承認這是他干的。②即國際承認”。一國認可另一國為主權國家和新的國家機構為合法政府,并愿意與其交往、發展正常關系的外交行為。一般采用相互致函、發照會、發表聯合公報、互派外交代表、簽訂條約等形式來表示。相互承認是建立外交關系的前提。
1.繼承演變。
1.承接前者,引出后者。
1.古時傳遞公文信件的差役。
1.效法。
1.治事;受事。
1.侍奉。
1.謂繼承守護先祖的家業。
1.接受。
2.承擔;禁受。
3.繼承。
1.承繼傳授。
1.承繼衰世。
1.遵奉順從。
2.敬奉恭順。
1.主持祭祀。指繼承帝位。
1.世襲;傳代。
2.長子。
3.指繼承為嫡長子。
4.即丞司。承,通"丞"。
1.嫡孫或嫡孫女。
1.見"承搭"。
1.申述題意。八股文中之第二股叫"承題"。
1.承奉天道。
2.唐代樂舞名。
3.唐代宮城南中門叫承天門。
1.三國吳樂曲名。韋昭改漢《芳樹曲》制。
1.承繼奉祀祖先的宗廟。
2.指承繼為后嗣。
1.以竿取蟬。承,通"拯"。
1.聽從,接受。
1.繼承帝位。
1.承當;應承。
2.領頭。
1.接受付托。
1.迎合;逢迎。
2.指望。
3.料到。
1.猶言拱衛。
1.隋唐官名。《隋書.百官志下》"廢諸司員外郎﹐而每增置一曹郎﹐各為二員……尋又每減一郎﹐置承務郎一人﹐同員外之職。"后以"承務"為地主富豪的通稱。
1.沿襲謬誤。
1.繼承。
2.指沿襲。
1.秉承檄文之義。謂響應號召。
1.猶承上起下。
1.弓弦的副弦。
1.料想。用于否定詞后。
1.應允。
1.容納排泄。
1.乘興。
1.頭戴星光,腳踏草地。形容早出晩歸辛勤勞作。
1.承受美善。
1.順序繼承。
1.承繼皇統。
1.繼承延續。
1.繼承發揚。
1.學習和繼承師說。
2.謂從事學問。
1.接受教令或教誨。
1.順承尊長的顏色。謂侍奉尊長。
1.南唐墨工李承晏所制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