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寬容。
2.時間寬裕。
3.舒緩。
1.指日月星辰。以文彩光耀﹐故稱。
2.文星。
1.文彩光耀。
1.謂箱裝遞送。
1.藏放物件的器具。
1.方形有底蓋可貯藏物件的器具。
1.幫助辦理。
1.古代六藝中五射之一。謂君臣同射時,臣退一尺地以讓君,示尊鄙有別。
1.舊時給死者靈牌安位時,請較有名望者在神主的"主"字一點上,點上朱墨,謂之點主,協助點主者稱為襄點。
在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游,漢丹、焦枝、襄渝三鐵路交會境內。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地處南襄隘道”門戶,向為鄂北及豫、陜兩省南部的交通重鎮和經濟中心。1949年始設市。人口6
3.2萬(1995年)。名勝古跡有襄陽城、夫人城、米公祠、習家池等。
1.舊時舉行婚喪祭祀之禮時,協助主事者完成儀式。因亦用以稱擔任這種事情的人。
1.協助辦理。
2.舊時銀行或較大企業中協助經理主持業務的職員。
1.謂大水漫上丘陵。
1.成事。語出《左傳.定公十五年》"葬定公,雨,不克襄事。"杜預注"雨而成事,若汲汲于欲葬。"后因以稱下葬。
2.泛指辦成事情。
3.幫助辦事。
1.傳說楚王游高唐,夢見巫山神女"愿薦枕席","王因幸之"。神女化云化雨于陽臺。見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序﹑《神女賦》序◇遂以"襄王夢"為男女歡合之典。
1.徜徉。游蕩貌。
1.炮名。元攻襄陽時所用之炮?;鼗厝艘嗨捡R因造。
1.唐時人對暴虐不法節度使的謔稱。襄樣,襄州式樣。
1.傳說黃帝由方明﹑昌?﹑張若﹑謵朋﹑昆閽﹑滑稽等扈從,欲赴具茨山,見大隗神。行至襄城原野,七圣迷失,無從問路。"適遇牧馬童子,問涂焉",牧馬童子對答如流。黃帝贊許道"異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事見《莊子.徐無鬼》◇遂以"襄野"喻指受到帝王稱贊的少年﹑童子。
從湖北襄樊經陜西安康到重慶。長850千米,其中襄樊至莫家營段57千米為漢丹鐵路的一段。1973年通車。已電氣化。是連接華中和西南地區的干線之一。
1.輔佐幫助。
1.春秋鄭襄公宗廟內的鐘。
1.輔佐;幫助。
1.徘徊﹐游蕩不定貌。
1.抬頭。
2.比喻意氣軒昂。
1.馳騁。謂施展才能。
1.清代礦場技術指導和安排勞力等事務的頭目。
1.鑲緄在衣服等的邊緣的布條或帶子。
1.鑲牙。
1.鑲緄。一種縫紉方法。把布條或帶子鑲圍在衣服等的邊緣。
1.指整平棉花為紡紗作準備。
1.把金子嵌入另一物體內或圍在另一物體的邊緣以為裝飾。
1.把一物體嵌配在另一物體內。
1.將一物體嵌在另一物體中。
2.比喻深深地進入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
用有色的礫石、玻璃、陶瓷、琺瑯、金屬等硬質片料拼合鑲嵌成的圖畫。常用于建筑物的裝飾。鑲嵌方式有直接鑲嵌法、預制法、反貼反上法、正貼正上法等。
1.底部鑲銅片的高跟木鞋。
1.安裝假牙。
1.知悉。
1.詳細考查。
1.審理。跋﹐用同"爬"﹐爬梳。
1.假裝潰敗。詳﹐通"佯"。
1.上詳﹑申報。
1.周詳完備。
1.詳盡辨析。
1.裝病。詳﹐通"佯"。
1.審察辯駁。
1.詳備廣博。
1.上報參劾。
1.詳細考察。
2.審察﹐審理。
3.猶明察。
1.周詳暢達。
1.審閱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