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液體移動;流動。
2.
動詞
像液體一樣流動。
3.
動詞
傳下來;傳播。
4.
名詞
指江河的流水。
5.
名詞
像水流那樣流動的東西。
6.
動詞
趨向壞的方面。
7.
動詞
舊時的一種刑罰,把人送到荒遠的地方去,充軍。
8.
名詞
派別;等級。
9.
名詞
流明的簡稱。發光強度為1坎的點光源在單位立體角(1球面度)內發出的光通量為1流。
10.
名詞
(Liú)姓。
1.
水或其他液體移動。
1.出自《易·坎》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
2.出自《文心雕龍·熔裁》辭如川流,溢則泛濫。
3.出自《送陳睦知潭州》詩白鹿泉頭山月出,寒光潑眼如流汞。
4.出自《〈秋〉序》讀者可以想到我是怎樣激動地對著這八百多頁原稿紙微笑,又對著它們流淚。
2.
順水漂流。
1.出自《詩·小雅·小弁》譬彼舟流,不知所屆。
2.出自《從文自傳·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若那人性格暴躁點……大聲的喊罵,說出許多恐嚇無理的野話,那我們便一面回罵著,一面快快的把船向下游流去,盡他叫罵也不管它。
3.
漂沒。
1.出自《漢書·高后紀》三年夏,江水、漢水溢,流民四千余家。
2.出自《北史·魏紀一·道武帝》大雨,暴水流輜車數百乘,殺百余人。
4.
移動不定;流浪。
1.出自《左傳·成公六年》鄭伯其死乎!自棄也已。視流而行速,不安其位,宜不能久。
2.出自《列女傳·明德馬后》今水旱連年,民流滿道。
3.出自《艷體連珠·目》蓋聞含嬌起艷,乍微略而遺光;流視揚清,若將瀾而詎滴。
4.出自《苦斗》他跟咱們那王子在上海一塊兒打過流,也算知交,也算同志,也算難友呢。
5.
虛??;無根據的。參見“流言”、“流説”。
1.出自《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有庶兄管叔、蔡叔將謀不軌,心忌周公,反布散流言,說周公欺侮幼主,不久篡位。
2.出自《在醫院中》陸萍像害了病似的幾天沒有出來,而醫院里的流言卻四處飛。
3.出自《逸周書·酆保》淫言流說以服之。
6.
變化;演變。
1.出自《古文尚書·泰誓》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為烏。
2.出自《吹劍四錄》然反之吾身,未能為大人之事,而欲以大人者自詭,則言行不相應,反流為妄人也。
3.出自《文化工作中的統一戰線》凡是需要群眾參加的工作,如果沒有群眾的自覺和自愿,就會流于徒有形式而失敗。
7.
傳布;擴散。
1.出自《易·謙》地道變盈而流謙。
2.出自《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論》方其鼓刀屠狗賣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垂名漢廷,德流子孫哉?
3.出自《休兵久矣而國用益困策》中國之有夷狄之患,猶人之有手足之疾也,不忍藥石之苦,針砭之傷,一旦流而入於古文尚書骨髓,則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藥石,而傷之不止於針砭也。
4.出自《論時政疏》明主不惡危切之言以立名,志士不避犯顏之誅以直諫,是以事無遺策,功流萬世。
8.
流露;顯露。
1.出自《代出自薊北門行》簫鼓流漢思,旌甲被胡霜。
2.出自《月賦》菊散芳於山椒,雁流哀於江瀨。
3.出自《文心雕龍·體性》安仁輕敏,故鋒發而韻流。
9.
放縱;無節制。
1.出自《易·系辭上》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
2.出自《新唐書·武平一傳》夫禮慊而不進即銷,樂流而不反則放。
3.出自《吹網錄·三河縣遼碑》和而不流,寬而能斷。
10.
留連;沉溺。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
2.出自《抱樸子·君道》厚嬖幸而薄戰士,流聲色而忘庶事。
11.
尋求;擇取。
1.出自《詩·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2.出自《爾雅·釋詁下》流、差、柬,擇也。
12.
涂飾。參見“流金”。
1.出自《冥通記》一個姓周,著玄華冠,服綠毛帔丹霄飛裳,佩流金鈴。
2.出自《湘妃怨·武夷山中》落花流水出桃源,暖翠晴云滿藥田,流金古像開香殿,步虛聲未遠。
3.出自《紅樓夢》尤氏上房,地下鋪滿紅氈,當地放著象鼻三足泥鰍流金琺瑯大火盆。
13.
水流經的路線,河道。
1.出自《史記·河渠書》延道弛兮離常流,蛟龍騁兮方遠游。
2.出自《續資治通鑒·宋孝宗淳熙三年》車船,古之艨沖,辛巳用以取勝,豈用改造!可令郭綱約束沿流諸軍,遇有損壞,隨即修葺,不得擅有更易。
14.
古代特指盉、爵等容器的吐水口。
1.出自《儀禮·士虞禮》匜水,錯于盤中,南流,在西階之南。
15.
江河的流水。
1.出自《史記·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
2.出自《西塞山懷古》詩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3.出自《喜讀主席詞二首》詩千流歸大海,奔騰涌巨瀾。
16.
像水流的東西。
1.出自《歌聲和笛音》于是在頭頂上,籠罩著流動的像紗一樣的,不知是云、是煙、是霧的淡淡的氣流。
2.出自如:寒流;暖流;氣流;電流。
17.
潮流;風氣。
1.出自《楚辭·離騷》固時俗之從流兮,又孰能無變化。
2.出自《莊子·繕性》德又下衰,及唐虞始為天下,興治化之流,澆淳散樸,離道以善,險德以行,然后去性而從于心。
18.
河水離開源頭后的部分。與源對言。
1.出自《論語·子張》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2.出自《論衡·異虛》源發,流安得不廣?
3.出自《原詩·內篇》因流而溯源,循末以返本。
4.出自《雅魯藏布江》詩雅魯藏布是大江,其源甚遠流亦長。
19.
部分;分支。
1.出自《大戴禮記·曾子立事》觀說之流,可以知其術也。
2.出自《春秋漢含孳》強干弱流,天之道。
20.
品類;等級。
1.出自《漢書·敘傳下》群言紛亂,諸子相騰。秦人是滅,漢修其缺,劉向司籍,九流以別。
2.出自《新唐書·裴佶傳》佶清勁明銳,所與友皆第一流。
3.出自《能改齋漫錄·事始二》賦家者流,由漢晉歷隋唐之初,專以取士。
4.出自《華蓋集·忽然想到(四)》這一點慰借,也會勾消在許多自詡古文明者流的筆上,淹死在許多誣告新文明者流的嘴上,撲滅在許多假冒新文明者流的言動上。
21.
古代五刑之一。把罪人放逐到遠方。
1.出自《書·舜典》流共工于幽洲。
2.出自《新唐書·劉幽求傳》帝密申右之,乃流幽求于封州。
3.出自《吹網錄·立忠王玙為太子》又考《新書》,均免死,流合浦,垍死賊中。
22.
古代指邊遠地區。
1.出自《書·禹貢》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蠻,二百里流。
2.出自《禮記·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23.
流官。明清由中央政府委命的少數民族地區官吏名。
1.出自《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八》今有巡司,一流一土。
2.出自《圣武記》論者謂江外宜土不宜流,江內宜流不宜土。
24.
王莽新政時銀兩單位詞。
1.出自《漢書·食貨志下》朱提銀重八兩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銀一流直千。
2.出自《〈沈乙盦詩〉序》吾走琉璃廠肆,以朱提一流,購君《元詩紀事》者。
25.
通“旒”。
1.出自《禮記·樂記》龍旗九流,天子之旗也。
2.出自《穀梁傳·昭公八年》流旁握,御轚者不得入。
26.
通“留”。參見“流滯”。留滯;停留。
1.出自《韓詩外傳》萬物群來,無有流滯,以相通移。
2.出自《送豐稷》詩嗟從薄祿困流滯,能誘鄙俗銷紛爭。
3.出自《雨夕偶懷桐皋僧走筆得二十韻卻寄》流滯江東宦,寤擗空堂曉。
27.
通“游”。浮游;游水。
1.出自《楚辭·大招》螭龍并流,上下悠悠只。
2.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道原》鳥得而蜚,魚得而流,獸得而走。
3.出自《說文·水部》流
28.
泛指物體移動,變換位置。參見“流火”。
1.出自《尚書大傳》武王伐紂,觀兵于孟津,有火流于王屋,化為赤烏,三足。
2.出自《隋書·天文志中》流星,天使也。自上而降曰流,自下而升曰飛。
3.出自《酴醾金沙二花合發》詩碧合晚云霞上起,紅爭朝日雪邊流。
4.出自《茶館》連鼻煙也得從外洋來!這得往外流多少銀子??!
1.雄健富麗。
2.雄厚。
1.雄渾深沉。
2.宏大幽深。
1.謂文章雄渾而深沉﹐典雅而有力。
1.雄壯的聲音﹔大的聲音。
1.形勢雄奇險要之地。
2.指雄奇險要。
3.宋代禁軍所屬部隊名。
1.雄壯強盛。
2.謂富庶興盛。
3.形容氣勢宏偉。
1.雄勁善戰的軍隊。
2.比喻有杰出成就的文學家。
1.雄偉的詩篇。
1.矯健疾速。
1.英雄人物。
1.猶雄壯。
2.勇猛的氣勢。
1.謂稱雄﹐壓倒。
1.雄健豪爽。
1.宏偉的謀略。
1.高談闊論。
2.指見識廣博﹑寓義深刻的言論。
1.傳說中的舜的七友之一。一說﹐五友之一。
1.英勇出眾。
2.指英勇出眾者。
3.雄奇突兀。
1.遠大的抱負﹔宏偉的謀略。
2.宏大廣闊的版圖。
3.指險要的地域。
1.一口吞下。形容氣勢極盛。
1.雄奇開闊。
1.強大完備。
1.猶高昂﹐旺盛。
1.唐代州縣等級名稱雄和望的并稱。唐代州縣等級有六雄﹑十望﹑十緊及赤﹑畿﹑望﹑緊等名目。
2.極大的名望﹑聲譽。
1.強大的威勢。
2.雄壯威武。
1.雄偉高大。
雄壯宏大氣勢雄偉|雄偉的萬里長城。
1.掩埋暴露的尸骨。
1.見"掩骼埋胔"。
1.謂收葬暴露于野的尸骨。為古代的恤民之政。
1.襲擊,乘人不備而加以攻擊。
1.關閉;關門。
2.坐關。指佛教徒閉門靜坐,以求覺悟。為期至少七天,長則不限。
1.猶言文過飾非。掩飾過失﹑錯誤。
1.同"掩惡揚善"。
1.猶襯衣。
①采用某種措施保護隊伍或人員的行動安全掩護機關后撤|掩護政工人員過敵人防線。②采用某種方式暗中保護打掩護。③指作戰用的工事、障蔽物等利用山崗做掩護,防御敵人的進攻。
1.掩飾諱言。
1.捕獲。
1.襲擊;沖殺。
1.突然集結。
1.蓋在素菜上的豬肉。
1.埋葬。
1.抑郁沮喪。
1.合上書本。多為閱讀中有所感觸的舉動。
1.猶堵絕。
1.墓穴。
1.以手捂住嘴巴。
2.沉默不語;不敢出聲。
1.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竊笑。
1.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竊笑→盧,笑貌。語本《后漢書.應劭傳》"昔鄭人以干鼠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寶燕石,緹?十重。夫睹之者掩口盧胡而笑,斯文之族,無乃類旃。"
1.謂忍不住笑出聲來。
1.猶掩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