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竊笑。
1.強烈貌。
1.武猛發起。
1.兇猛的鳥類,如鷹﹑鷲﹑梟等。
副詞。表示情況迅速出現河水猛然上漲|猛然回頭,只見一群孩子正在追趕一條小狗。
1.勇猛而富有銳氣。
1.無,沒有。
1.突然。
1.獸名。
1.指體碩大而性兇猛的獸類。
2.指猛虎。唐避太祖李虎諱﹐改稱猛虎為猛獸或猛武。
1.猛烈而迅速。
1.勇猛剛毅。
2.兇暴嚴酷。
1.突然。
1.嚴酷的政治。
1.猛禽,指鷹。
2.兇猛;勇猛。
1.大蠟燭。
1.勇猛雄壯。
1.以頭栽入水中的泅水法。
1.幼稚不明事理。
1.以蒙騙手法保舉人員。
1.遭受;受到。
2.頭和身體蒙蓋于被中。
1.愚昧鄙陋。
1.隱瞞包庇。
掩蓋事實真相,使人上當蒙蔽群眾|蒙蔽真相|不受謊言所蒙蔽。
蒙受風塵,古代稱指王公大臣逃亡在外蒙塵離京。
1.古代戰船名。以生牛皮蒙船覆背,兩廂開掣棹孔,左右有弩窗﹑矛穴。
1.迷糊;糊涂。
烏拉圭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近140萬(1993年)。全國75%的工業集中于此,以食品、紡織、煉油等為主。南大西洋上重要港口,鐵路、公路樞紐。市內多公園、廣場和草坪。灘風光秀麗,為旅游勝地。
1.糊涂;不明事理。
2.指景物凝不明。
1.愚昧遲鈍。
1.愚鈍;頑劣。
1.受恩惠。
1.上面畫有花紋的盾牌。蒙,通"厖"。
1.沖冒,冒犯。指不顧危險﹑惡劣環境等。
1.蒙昧無知的人。
1.覆蓋;掩蔽。
1.指秦名將蒙恬。曾率兵三十萬人擊退匈奴,收河南地,并筑長城。
2.即旄頭騎。古代皇帝儀仗中一種先驅的騎兵。
1.受罪。
1.中國蒙古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的牧民在游牧時居住的傘頂圓柱形帳篷,用氈子做成,又稱"氈包"。我國古代文獻稱穹廬或氈帳。
1.明清商人稱呼銀子的隱語。
也稱亞美人種”、黃色人種”。居住在太平洋沿岸的種族群。共同特征是頭發黑色或棕黑色,皮膚桔黃到黃黑色,身材中等,面部較寬,黑眼睛,鼻梁較低,體毛少。
也稱亞美人種”、黃色人種”。居住在太平洋沿岸的種族群。共同特征是頭發黑色或棕黑色,皮膚桔黃到黃黑色,身材中等,面部較寬,黑眼睛,鼻梁較低,體毛少。
1.我國少數民族之一。480萬馀人。分布在內蒙古和遼寧﹑吉林﹑新疆﹑黑龍江﹑青海﹑河北﹑河南﹑甘肅等省區。正史始見于《舊唐書.北狄傳》,稱"蒙兀室韋"。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其后,忽必烈建立元朝(公元1271-1368年)。1947年建立了內蒙古自治區。建國后,又相繼建立了自治州﹑聯合自治州﹑自治縣。
1.亦作"蒙谷"。
2.山名。古代傳說日入之處。
1.盲人。
2.樂官。古代多以盲人充任,故名。
1.舊時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地方。
1.見"蒙頌"。
2.貓的別名。
1.又瞎又聾。喻不明不白的狀態或境界。瞶,通"聵"。
1.糊涂人。
1.即蒙汗藥。一種置人飲食中使之昏倒的藥。
戲曲、小說中常見的一種麻醉性質的東西,能使人失去知覺酒里放有蒙汗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