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某些獸類(如馬、獅子等)頸上的長毛。
2.
名詞
魚、蝦類頷旁的小鰭或長須。
3.
名詞
鳥頭上的毛。
1.
亦作“鬛”。
2.
長而硬的胡須。
1.出自《左傳·昭公七年》楚子享公於新臺,使長鬣者相。
2.出自《孔叢子·居衛》禹、湯、文、武及周公勤思勞體,或折臂望視,或禿骭背僂,亦圣,不以須眉美鬣為稱也。
3.出自《用前韻戲贈葉致遠直講》熟視籠兩手,徐思撚長鬣。
4.出自《夜譚隨錄·陳寶祠》叩之。一長鬣叟出迓曰:“郎那得來此?”
5.出自《訄書·解辮發》其后習夷俗久,耐鬢垂鬣,以為當然,亡所怪咢。
3.
馬頸上的長毛。
1.出自《禮記·明堂位》夏后氏駱馬黑鬣,殷人白馬黑首,周人黃馬蕃鬣。
2.出自《秋郊有懷》詩永懷桑乾河,夜渡擁馬鬣。
3.出自《黔書·苗俗》銀環雙婀妥,酷似簾鉤;鬒發一蒙茸,全資馬鬣。
4.出自《子夜》南京路西端,俗名泥城橋的一帶,騎巡隊的高頭大馬在車輛與行人中間奮蹄振鬣,有時嘴里還噴著白沫。
4.
泛指動物頭、頸上的毛。
1.出自《山海經·中山經》霍山,其木多谷。有獸焉,其狀如貍,而白尾有鬣。
2.出自《文選·枚乘〈七發〉》鴛雛??,翠鬣紫纓。
3.出自《山海經圖贊·長蛇》長蛇百尋,厥鬣如彘。
4.出自《清稗類鈔·動物·獅子》獅子……雄者有鬣,雌者似虎。
5.
魚鰭。參見“鬐鬣”。
1.出自《答張徹》詩魚鬣欲脫背,虬光先照硎。
2.出自《戲酬高員外鯽魚》詩天池鯽魚長一尺,鱗光鬣動楊枝磔。
3.出自《宋史·五行志一下》紹興十八年,漳浦縣崇明鹽場海岸連有巨魚,高數丈,割其肉數百車,剜目乃覺,轉鬣而傍艦皆覆。
4.出自《金魚賦》欲躍兮,四觴鬣而皆隅;將潛兮,小罣尾而就淤。
6.
魚的計量單位。
1.出自《鐵圍山叢談》魯公命吾呼得一艇來戲售魚,可二十鬣。
7.
植物花、葉、穗芒形狀如馬鬃的。
1.出自《酉陽雜俎·木篇》松,凡言兩粒、五粒,粒當言鬣。
2.出自《西江月》詞云觀三山清露,長生萬鬣青松。
3.出自《和王以明山居韻》近郊多麥隴,青鬣好柔豐。
4.出自《帝京景物略·吏部古藤》方夏而花,貫珠絡瓔,每一鬣一串,下垂碧葉陰中,端端向人。
5.出自《東齋散懷》詩老松多五鬣,新茗盡雙槍。
8.
掃帚。
1.出自《禮記·少儀》泛埽曰埽,埽席前曰拚,拚席不以鬣,執箕膺擖。
9.
用同“鬎”。參見“鬣鬁”。鬎鬁。
1.出自《滬諺》鬣鬁乖做乖,只好跟麻子拎草鞋。
1.形容職司機密,重要。
1.謂寬免其罪。
1.寬仁之德。
1.機要之地。指樞密院。
1.即樞密院。
1.謂寬恕別人的過錯。
1.謂存心仁厚寧靜。
2.深密;機密。
3.引申指隱密之地。
4.指樞密院。因其掌管軍事機密,故稱。
5.借指機要官員,樞密使等。
1.同"宥密"。
1.赦免;寬恕。
1.即宥坐之器。
1.寬恕罪過。
1.寬免,保全。
1.赦免善良的人。
1.寬恕;赦免。
1.謂以寬仁之政治理國家。
1.赦免釋放。
1.赦免;寬恕。
1.即宥坐之器。
1.謂赦免釋放。
1.赦免罪過。
1.即攲器。古時國君置于座右,以為不要過或不及之勸戒。
1.誘之深入使其疲困。
1.引誘逼迫。
1.用人工方法引起生物發生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畸變。
1.誘敵之兵。
1.引誘捕捉。
1.夜晩用來引誘和捕殺有趨光性的昆蟲的燈。可見光和紫外線光等均可作誘蟲燈的光源。也叫誘蛾燈。
1.亦作"誘訹"。
2.誘惑﹐迷惑。
1.亦作"誘道"。勸誘教導﹔引導。
2.物理學上指感應。
3.生理學名詞。大腦皮層中興奮過程引起抑制過程的加強﹐或者抑制過程引起興奮過程的加強。
1.見"誘導"。
1.引誘敵兵。
1.引誘敵軍深深地進入己方地區以利圍殲。
1.勸誘打動。
1.引誘奪取。
用來引誘以捕捉動物的食物。也泛指用來引誘他人以服從自己意愿的事物以金錢為誘餌。
①引導啟發。②致使發生。
1.引誘敵人進入伏擊地區。
1.誘使刑事被告人或證人按偵查﹑審判人員的主觀意圖或推斷進行供述。
1.引誘拐騙。
1.誘騙陷害。
1.誘惑哄騙。
1.謂誘惑使之向壞的方面轉化。
2.勸募﹐募化。
1.誘導教誨。
1.誘捕。
1.吸引的力量﹔迷惑人的力量。
1.誘敵而予以襲擊。
1.誘導激勵。
1.引誘使聚集。
1.引導濟度。
1.見"誘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