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排列;羅列。
2.
動詞
安排到某一范圍或某類事物中;收列。
3.
名詞
行列,排成的行。
4.
量詞
量詞,用于成行列的事物。
5.
名詞
類。
6.
代詞
眾多,各。
7.
名詞
(Liè)姓。
1.
“裂”的古字。分離;分裂。
1.出自《易·艮》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
2.出自《荀子·哀公問》兩驂列,兩服入廄。
3.出自《徐霞客游記·游廬山日記》因遍歷五老峰,始知山之陰一岡連屬,陽則山從絕頂平剖,列為五枝,憑空下墜者萬仞。
2.
行列;位次。
1.出自《公羊傳·僖公二十二年》宋公曰:“不可,吾聞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
2.出自《荀子·議兵》仁人之兵,聚則成卒,散則成列。
3.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
4.出自《秋興賦序》攝官承乏,猥廁朝列。
3.
屬類;范圍。
1.出自《論衡·問孔》使宰我性不善,如朽木、糞土,不宜得入孔子之門,序在四科之列。
2.出自《答呂毉山人書》如仆者,自度若世無孔子,不當在弟子之列。
3.出自《再克洛陽后給洛陽前線指揮部的電報》對于小官僚和地主所辦的工商業,則不在沒收之列。
4.
陳列;排列。
1.出自《禮記·樂記》鋪筵席,陳尊俎,列籩豆,以升降為禮者,禮之末節也。
2.出自《長楊賦》羅千乘於林莽,列萬騎於山隅。
3.出自《后出塞》詩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
4.出自《母親》中間正正的扎了一座靈屋,供著牌位和畫像,列著祭品和香燭,點著長明燈。
5.
羅列。
1.出自《奏彈劉整》并如采音、茍奴等列狀,粗與范訴相應。
2.出自《野獲編補遺·禮部·議革張浚祀》瓊與德列狀交訟。
3.出自《三峽之秋》〔她〕在溶洞調查組的幫助下,把所有較大的溶洞的高、寬、長以及水位變化,在黑板上列了一張表。
6.
收列;列入。
1.出自《烏氏廟碑銘》烏氏,著於《春秋》,譜於《世本》,列於《姓苑》。
2.出自《金史·胥鼎傳》臣叨蒙國恩擢列樞府,凡有戎事,皆當任之。
3.出自《學校應增祀先圣周公議》凡歷代有功德於民者,皆列祀典。
7.
陳述。
1.出自《禮記·文王世子》凡侍坐於大司成者……列事未盡不問。
2.出自《漢書·司馬遷傳》拳拳之忠,終不能自列,因為誣上,卒從吏議。
3.出自《天對》中譖不列,恭君以雉。
4.出自《謝量移汝州表》更欲呼天而自列,尚口乃窮。
8.
大;顯。
1.出自《左傳·莊公十一年》列國有兇,稱孤,禮也。
9.
眾;各。多用于有名位者。
1.出自《荀子·天論》列星隨旋,日月遞照。
2.出自《送京西轉運李刑部移京東轉運》詩列藩環王都,遂分東西道。
3.出自《紅樓夢》我來了,全仗你們列位扶持。
10.
市集。
1.出自《新書·春秋連語》屠者罷列而歸。
2.出自《漢書·食貨志》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
11.
田壟水渠。
1.出自《周禮·地官·稻人》以列舍水,以澮寫水。
2.出自《漣水軍新閘記》古之障川,有防、豬、庸、遂、列、澮之法,以既見於經也。
12.
量詞。
1.出自《秋日談心》詩那時候,一列士兵就是一條鐵流。
2.出自又如:一列火車。
13.
古星名。參見“列肆”。
1.出自《星經》列肆二星,在斛西北,主貨珍寶金玉等也。
14.
通“烈”。參見“列士”。烈士。有志于建功立業之士。
1.出自《珍珠船》要離古列士,伯鸞清高,可令相近。
2.出自《〈朝花夕拾〉后記》漢朝人……多喜歡繪畫或雕刻古來的帝王、孔子弟子、列士、列女、孝子之類的圖。
15.
通“迾”。遮攔。
1.出自《禮記·玉藻》山澤列而不賦。
16.
姓。列山氏之后。見《元和姓纂》卷十。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列,亦作烈。神農之世有烈山氏焉,子孫為列氏。鄭有隱者列御寇。
17.
引申為斬殺。參見“列擊”。
1.出自《楚辭·天問》列擊紂躬,叔旦不嘉。
1.代指四時景色。
2.喻男女情事。
1.降雪的陰云。
1.見"雪贊"。
1.謂冬天大雪是來年豐收的預兆。
1.用雪的反光來照明。謂苦學。
1.陣雪。
2.比喻浪花。
3.喻紛紛降落的白色落花。
1.昭雪更正。
1.雪水。
1.白芝。蕈的一種﹐可入藥。傳說為仙人的飲餌。
1.粘結著雪的樹枝。
2.遍開白花的樹枝。
1.同"雪泥鴻爪"。
日本畫家。僧人。擅長畫人物、山水、花鳥。曾游歷中國,研究宋、元繪畫,吸收馬遠、夏圭等人畫風,結合日本民族繪畫特點,創立日本水墨畫的新風格,代表作有《四季山水圖》、《慧可斷臂圖》、《山水長卷》等。
1.霰的俗稱。
1.雪中之竹。
2.一種干節上有濃厚白粉的竹子。
1.白色苧麻布的衣服。
1.方言。霰。
1.赤著的腳。
2.赤著腳。
1.殺人案件。
1.氣血衰竭。
1.血的斑點。
1.本指胎兒。引申指嬰孩。
1.用以生利的本錢﹐老本。
2.即血疏。
1.中醫指婦女不在行經期﹐陰道大量出血的病癥。因其出血量多而來勢急劇﹐故名。又稱崩中。
2.指大出血。
1.大灘的血。
1.中醫指血液不循經脈運行而溢于外的病理現象。臨床多見于因氣虛﹑氣逆﹑血瘀﹑火熱等原因引起的吐血﹑便血﹑尿血及瘀斑等癥。
1.指辛辛苦苦創立起來的產業。
1.指戰場。
1.血的浪潮。形容流血犧牲之多。
2.指激動時體內上涌的熱血。
1.猶血誠。
1.猶赤誠。謂極其真誠的心意。
1.見"血盆池"。
1.猶赤誠。
1.亦作"血讎"。
2.指有親人被殺害的仇恨。
3.指仇恨很深的冤家。
1.見"血仇"。
1.鮮血淋漓的樣子。
1.指祖祖輩輩生活勞動的地方;老家。
1.血跡。
2.比喻鮮紅的花瓣。
1.對血吸蟲病的防治。
1.指血液。
2.俗謂血經。
1.形容劇烈殘酷的搏斗或屠殺。
2.形容性格﹑精神勇武強毅。
1.英語vampire的意譯。吸血的蝙蝠﹐后也譯作吸血鬼。
1.血和脂肪。比喻百姓的生命和用血汗換來的勞動果實。
1.用禽﹑畜的血做成的羹。
1.條狀的流血傷口。
1.道教稱人體中作祟為害的"三尸"神之一。
1.指《周易》八卦中的坎卦。
一種血管良性腫瘤。多見于嬰兒和兒童,為先天性血管畸形;少數成年患者,屬后天性。血管瘤多數為單個性,可發于身體任何部位,但好發于皮膚、口腔黏膜,尤其是顏面和四肢皮膚。
1.血的光澤。
2.見"血光之災"。
1.見"血光之災"。
1.舊時迷信謂刀兵之災﹐應者必有流血或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