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籬笆,環繞在房屋、場地等周圍的類似柵欄的遮擋物,用竹子、蘆葦、樹枝等編成。
2.
名詞
用金屬絲、竹篾或柳條等制成的能漏水的用具,有長柄,用來撈東西。
1.
籬笆。
1.出自《楚辭·招魂》蘭薄戶樹,瓊木籬些。
2.出自《飲酒》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3.出自《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余,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
4.出自《題于賓客莊》詩榆莢車前蓋地皮,薔薇蘸水筍穿籬。
5.出自《母親》走過當中一段小花石子路,便是一道竹籬,籬上纏著幾叢沒有開花的玫瑰和剛抽芽的牽牛。
2.
見“笊籬”。用竹篾或鐵絲、柳條編成蛛網狀供撈物瀝水的器具。
1.出自《齊民要術·餅法》揀取均者,熟蒸,曝乾。須即湯煮,笊籬漉出,別作臛澆。
2.出自《來生債》我一日編十把笊籬,著靈兆孩兒貨賣。
3.出自《西游記》劊子手將一把鐵笊籬,在油鍋里撈。
4.出自《雨中登泰山》一排留宿的小店,沒有名號,只有標記,有的門口掛著一只笊籬,有的窗口放著一對笊籬。
1.希求。徼,通"僥"。
1.攔截。
1.見"徼"。
1.謀利,求利。
1.謀求名聲。
1.謂博得有才能的名聲。
1.求取;攫取。
1.邊民。
1.謂窺伺希冀。徼,通"僥"。
1.求天賜福。猶言天佑。
1.邊境的哨所。
1.塞外,邊外。
1.徼,通"僥"。作非分企求。
2.徼,通"僥"。希望獲得意外成功;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災害。
1.巡查。
1.巡查。
1.迎合。
1.招怨。
1.邊境;邊塞。
1.攔截。
2.指反復核實,排除虛妄的成分。
1.亦作"徼■"。亦作"徼?"。亦作"徼豤"。
2.謂伺其疲頓而加以攔截。
1.駁還。唐宋時特指門下省駁正制敕之違失而封還章奏。
2.駁議。
1.糾纏;纏繞。
2.猶繳裹。生活費用。
1.交付。
1.交給公家。
1.方言。即澆裹。指日常開支。
見〖嚼裹兒〗。
1.唐時給事中,宋時給事中及中書舍人認為制敕有違失,得駁正而將章奏封還,稱"繳還"。
2.交還。
1.交上。
1.應試的人考完后交出試卷。亦比喻完成任務。
交納~公糧 ㄧ~稅款。
1.交納憑限。清朝官員被分派到某地之前,由吏部發給寫明上任期限的文書,叫"憑限"。到任時即須交納憑限,稱"繳憑"。
1.謂封還制命而停止其事。
1.謂說理﹑行文或問題﹑事情等糾纏不清。
2.纏擾不休。
3.圍繞;纏繞。
4.引申為曲折迂回。
1.繳獲沒收。
1.納還。
1.見"繳銷"。
①迫使敵人交出武器把敵人~ㄧ繳了敵人的械。②被迫交出武器~投降。
1.交納憑照。
1.謂給事中行使職權,駁正制敕之違失而封還章奏。
1.光明貌。
1.光明貌。
1.白日,明亮的太陽。
1.皎潔,潔白。
1.映照。
1.潔白。
1.明察。引申為苛求。
1.明白切實。
1.明亮潔白。
2.清白;光明磊落。
3.音節清晰響亮。
4.猶佼佼。形容超越一般。
5.猶明察。
1.亦作"皦絜"。
2.明亮潔白。
1.明潔貌。